APP下载

高龄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6-06-30澹台印军邓利群北京军区政治部第三干休所卫生所北京100024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不合理高龄服用

刘 华 澹台印军 邓利群(北京军区政治部第三干休所卫生所 北京100024)



高龄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刘华澹台印军邓利群(北京军区政治部第三干休所卫生所北京100024)

摘要:目的:研究高龄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选取我们3个单位高龄老年病例。回顾性分析记录用药情况,同时给予观察组干预措施,对比用药前后用药合理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当和生活方式不良占比分别为13.58%(11/81)、6.17%(5/8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14%(56/81)、50.62%(41/8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75%(16/81),明显低于对照组76.54%(62/8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8.89%(72/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8%(37/8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功能的衰减、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值得探究。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医疗保健工作尤为重要[1]。老年人患病率逐渐上升,而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为自行口服药物[2]。但该治疗方式存在不小的弊端,极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鉴于此,本文通过探究高龄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们3个单位2013年3月~2016年3月高龄老年病例,男性31例,女性50例,年龄77~92岁,平均年龄(82.6±4.5)岁。入选标准:①患者年龄均>70岁;②所有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③服药时间均≥3个月。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类疾病;②血液类疾病;③其他危重症。所有病例既往服用不同种类长效降血压的四大类药物和一线利尿药物,部分病例服用了短效降压药物。还服用了用途不一,疗效不同的多种药物,主要包括降血糖、降血脂、降高尿酸、抗失眠、抗老年痴呆、抗前列腺增生以及抗便秘药物。90%以上的病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片。

1.2研究方法: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并记为对照组。对用药采取干预措施:①健康指导:耐心讲解药物滥用可能引发的危害,并一一说明各种药物服用剂量和次数等用法情况,告知药物作用以及服用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帮助了解毒副作用。②生活方式干预:告知服药时吸烟及喝酒的危害,劝说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尽量摄入易消化吸收高营养的食物,禁止暴饮暴食。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应给予一定协助,尽量取舒适的体位吞服药物。③个性化给药: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药物服用标准,统一购置一周服药盒。在醒目的地方标注时间、用法等。实施干预措施后记录用药情况,并记为观察组。④开展延续随访护理服务,开通咨询电话、子女微信、家政服务人员QQ群等新型信息指导平台,定期做好随访工作,充分掌握患者的健康状态,及时做好反馈和建议,引导患者重视健康,为获得最佳疗效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用药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用药不当及生活方式不良占比对比:观察组用药不当和生活方式不良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用药不当及生活方式不良占比对比(例,%)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慢性疾病多发于高龄老年人群体,具有患病率高、伤残率高的特点[3]。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面对多种疾病的困扰,治疗手段是服用多种药物,因此,多重用药在老年患者群体中较为普遍[4]。而多重用药可能对老年患者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药物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发生意外,防治目的没有达到,且损害健康。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毒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等,严重危及生命健康[5]。其中因为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等因素影响,老年患者用药不合理现象广受关注[6]。为了有效保障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帮助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研究高龄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用药不当和生活方式不良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刘蔚等人的报道[7],说明在给予干预措施后,能有效降低用药不当情况发生率,且改善生活方式。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刘峰等人的报道一致[8],表明在给予干预措施后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认为造成高龄老年人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内各项系统功能会逐渐下降,特别是高龄老年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会导致肝脏缩小,肺活量和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从而导致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改变,提高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年纪增长会导致记忆力、听力、视力、计算力、认知能力、反应能力等功能下降,容易引发误服、多服、少服等一系列用药不当。②药物方面: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的衰退,会使药物从肾脏排泄时间过长,引发了中毒。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增强了对药物敏感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③生活方式方面: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不同,对药物不合理服用危害认知不足,生活中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会对口服药物安全性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中的干预措施主要作用是针对病情给予合理用药,对生活方式的改善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机能,对病情改善有一定的帮助;健康指导则是提高服药依从性[9~10]。

综上所述,高龄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功能的衰减、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有效的对策是给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给予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个性化给药等,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霞,莫霄云,宁余音,等.门诊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16):1561-1562.

[2]王亚峰,马金明.慢性病老年人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67-269.

[3]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等.哮喘不合理用药的常见表现及其处理[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4(8):583-586.

[4]李枫.军队老干部用药状况浅析[J].医学综述,2014,20(16):2956-2958.

[5]王勇.关于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合理用药问题探究[J].医学信息,2014,27(3):80.

[6]陈龙保,滕家良.一例患多种疾病老年病人的药学服务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4):316-318.

[7]刘蔚,李俊山,郑军,等.324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7):57-59.

[8]刘峰,王慧杰,刘宇,等.老年慢性病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知识与使用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13-15.

[9]丁惠国.重视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6(3):132-133.

[10]边素艳,刘宏斌.523例老年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调查[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40(13):110-111.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74-02

猜你喜欢

不合理高龄服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神回复
石台行
差评不合理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