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6-06-30曾庆文唐国文广东徐闻县人民医院内科徐闻524100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西沙性肺炎清除率

曾庆文 唐国文(广东徐闻县人民医院内科徐闻524100)



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曾庆文唐国文(广东徐闻县人民医院内科徐闻524100)

摘要:目的:研究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我市三个中心医院的CAP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莫西沙星进行短程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0例患者的痰样本中,痰菌阳性率为80%(80/100)。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2.00%和81.0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为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增加细菌的清除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的是患者在医院的外部感染的肺实质炎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是威胁患者健康的第三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对于CAP的治疗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药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单用,或者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合用。近年来,随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增加,导致此类抗生素的使用受到限制。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都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已经成为治疗CAP的一线药物[2]。本文通过研究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市三个中心医院的CAP患者100例,诊断标准:根据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中的轻、中度CAP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具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过敏史。②有糖尿病,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结核性肺病等基础疾病史。③具有精神病史。④在48h内接受过抗生素的治疗。⑤存在其他医师认为不适合入选的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4.56±10.43)岁;观察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5.27±10.62)岁。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给予祛痰平喘药物、退热、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及水平衡等,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10d;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短程治疗,静脉滴注400mg莫西沙星注射液,1次/d,疗程为5d。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1.3疗效评价标准:依据1993年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疗效的评价标准可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①痊愈: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体征和症状4项全部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出现明显好转,上述的四项指标中只有1项还未正常;③进步:经过治疗,<3项出现改善,但是效果不显著;④无效:经过治疗,病情没有出现好转或者病情出现恶化。有效率为痊愈率和显效率之和。

1.4细菌学评价标准:细菌学评价标准可分为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五级[4]。①清除:治疗后的第一天所取标本的病原菌已经被完全清除;②部分清除:原有的多种病原菌只有一种清除;③未清除:治疗后原有的病原菌仍然存在;④替换:原有病原菌被清除,培养出新的病原菌,没有出现任何感染症状,不需要治疗;⑤再感染:培养出新的病原菌,出现感染的症状,需采取治疗。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步率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8.00%和88.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细菌学疗效比较:100例患者的痰样本中,80例痰菌阳性,阳性率为80%。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2.00% (38/50)和81.00%(42/5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00,P= 0.32)。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2.63%(20/38)和88.10%(37/42),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0)。

表2 两组细菌学疗效比较

2.3临床安全性评价:两组不良反应以静脉滴注引起的疼痛为主,其次分别是肝功能异常和胃肠道反应。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受多种因素影响,因地域、国家的不同存在差异。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军团杆菌等。莫西沙星是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非典型的厌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有研究表明,莫西沙星注射液是目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最理想的抗生素药物[5~6]。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严重的细菌耐药现象,基于以上原因,国外首先提出了短程抗菌治疗的概念。短程治疗能够缩短抗菌药物的作用时间,预防或者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已经成为抗菌药物合理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国外已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国内相关的研究很少。目前,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程还未完全统一,传统的疗程一般是7~14d,2007年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指南中指出,疗程最少为5d,因此,本次关于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中采用的疗程定为5d[7]。

本次研究将短程治疗应用于莫西沙星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研究表明,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58.00%),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88.10%)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52.63%)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增加细菌的清除率,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低于左氧氟沙星组(22.00%),但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人体耐受性小,不良反应轻,相互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8]。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能够提高临床有效率,增加细菌清除率,减少耐药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文静,崔卫华,王少华,等.莫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5):597-600.

[2]吴红芝,李晓辕,左孟华,等.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23-2924.

[3]邢颖,卞婧,甄健存.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5):414-416.

[4]郭小燕,潘江,张瑛,等.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683-2684.

[5]李莉,陈晨,曾武章.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1):127-129.

[6]孙彦,黎小妍,彭丽梅.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与安全性评价[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4):456-458.

[7]范晓萍,嵇宏亮,留永咏.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Meta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6):288-291.

[8]单毅.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0):88-90.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44-02

猜你喜欢

西沙性肺炎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