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方式及意义研究

2016-06-30曾絮絮福建省石狮市医院石狮362700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围术药学

曾絮絮(福建省石狮市医院 石狮 362700)



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方式及意义研究

曾絮絮(福建省石狮市医院石狮362700)

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患者180例,动态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分别进行传统方法用药以及药学干预用药,对比两组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后的感染情况、用药合理性等。结果: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联合用药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合理情况、品种选择合理情况、给药途径合理、应用疗程合理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的价值较高,利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几率的降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抗菌药物可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起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利于感染疾病传播的控制,从而将感染的发生几率以及感染所致的病死率降低[1]。抗菌药物虽然可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以及预防,但是若出现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研究表明,约有1/7的患者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出现死亡[2]。因此,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十分必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频繁、用药时间不合理、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错误、无指征用药等。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加强药学干预可减少出现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从而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本文主要对药学干预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的价值作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外科手术患者180例,时间为2015年1~10月,动态随机化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

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男女之比为52/38,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9.52±3.20)岁;其中1类切口35例,2类切口30例,3类切口25例;

对照组外科手术患者男女之比为49/41,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0.03±3.15)岁;其中1类切口32例,2类切口31例,3类切口27例;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

1.2方法:对照组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按照传统方法应用抗生素。

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即医务科与药剂科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讨论,对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方案进行合理制定。加强临床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监控工作,若发现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则应积极与相关的科室进行交流,并实施干预措施。定时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知识讲座,加强医生以及药师用药培训,对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从而选择更加有效以及安全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法达到围术期感染预防的目的[3]。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出现的感染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联合用药情况,同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合理情况、品种选择合理情况、给药途径合理情况、应用疗程合理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全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住院时间、联合用药情况: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联合用药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s)、[n(%)]

表1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s)、[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感染 住院时间(d) 联合用药实验组 90 1(1.11)* 6.20±0.52* 18(20.00)*对照组 90 7(7.77) 9.53±0.51 0(0.00)

2.2合理用药情况: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合理情况、品种选择合理情况、给药途径合理情况、应用疗程合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对比[n(%)]

3 讨论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会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但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种类并无明确规定,导致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会出现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

围术期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以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同时可以降低患者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而出现耐药性的几率,从而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传统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较易导致出现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较长、无指征联合用药、无指征更换药物、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抗菌药物选择种类不合理的情况[5],这样就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增加细菌耐药性,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中实施药学干预,可以将医疗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促进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以及使用时间的合理性,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几率。

药学干预的过程中,药师应定期对手术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积极与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从而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药师应对药物的使用剂量、品种、时机等进行干预,并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点评,将点评的结果与医务人员积极探讨,总结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情况,并作出改进,若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出现严重应用不合理的情况,应将情况上报,并作出合理的批评警示,从而增加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安全预防应用的意识[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的实验组外科手术患者,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联合用药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合理情况、品种选择合理情况、给药途径合理情况、应用疗程合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合理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缩短手术患者的康复时间,利于手术患者的健康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晟琰,李连茂,杜妍,等.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5):473-475.

[2]查红群,胡春霞,范鲁华,等.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运用药学干预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29(41):348.

[3]张建华,王瑞,王清理,等.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84-87.

[4]林佩珍,姚克.药学干预对白内障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166-168.

[5]王海叶,石翠斌.我院1496例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42(12):926-928.

[6]Singh N,Cheve G,Avery MA et al.Targeting the methyl erythritol phosphate(MEP)pathway for novel antimalarial,antibacterial and herbicidal drug discovery:inhibition of 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enzyme.[J].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7,13(11):1161-1177.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42-02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围术药学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骨水泥型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治疗股骨近端肿瘤的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