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IL-4及TNF-a的表达水平的研究

2016-06-30余建华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雷州524200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余建华(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 雷州 524200)



黄芪建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IL-4及TNF-a的表达水平的研究

余建华(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雷州524200)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体内IL-4及TNF-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UC患者60例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内IL-4及TNF-a的表达水平。结果:本组60例患者近期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患者血浆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浆TNF-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能提高UC患者IL-4的表达水平,降低TNF-α的表达水平。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溃疡性结肠炎IL-4 TNF-a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临床上原因不明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反复发作的黏液血便及腹痛,同时可合并一定程度的全身伴随症状。由于该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该病常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性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西药治疗缺乏特效方法,主要是给予控制炎症、调节机体免疫,治疗的目标仅仅是消除症状并维持无症状的状态,无法根治,西药治疗往往费用偏高、复发率高,大多数患者无法接受长期治疗[1]。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显示了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并受到普遍关注及研究,黄芪建中汤的疗效尤其明显并受到重视。为明确黄芪建中汤在UC中的药理作用,我们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UC并对患者体内IL-4及TNF-a水平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UC患者60例,所有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大便频数增多,为黏液便或者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结肠镜显示结肠脾曲以下的肠黏膜均存在弥漫性的充血及水肿,血管纹理不清,并可见弥漫性的糜烂及多发性的浅溃疡,表面覆有脓苔,部分可见假性息肉,病理可见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或脓肿。所有入组患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进行确诊,同时排除缺血、感染或者放射性因素导致的结肠炎,排除恶性肿瘤、结肠克罗恩病、曾使用过激素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本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4.34±2.25)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32±1.27)年;病变部位:左半结肠35例,全结肠25例。

1.2方法:所有入组患者给予中药辨证施治,脾胃虚弱者以黄芪建中汤加减,组方如下:黄芪、党参及白扁豆各20g,桂枝、防风、白术、升麻及柴胡各10g,炙甘草5g,茯苓15g;湿热者以芍药汤加减,组方如下:黄连、黄柏、木香、陈皮、当归、槟榔及山栀子各10g,秦皮20g,白头翁15g,白芍30g,肉桂3g;肝郁脾虚者以痛泻要方加减,组方如下:防风、香附、陈皮、沉香、佛手及五味子各10g,白芍、茯苓及白术各15g;脾肾阳虚者以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组方如下:党参及茯苓各20g,白术15g,干姜、肉豆蔻、甘草、五味子、补骨脂、山茱萸及柯子各10g,附子及巴戟天各5g;同时实施保留灌肠,组方如下:白及20g,乳香、地榆、没药及槐花各15g,白头翁、白芍及红藤各30g;水煎取汁共100mL进行保留灌肠,1次/晚。一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同时所有患者于入院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即晨起抽取外周静脉血3mL以2%EDTA进行抗凝,1500r/min离心后取血浆保存于-70℃的冰箱备用,血浆IL-4及TNF-a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判断疗效。包括:近期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提示黏膜病变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轻,结肠镜提示黏膜病变较前愈合超过6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有所减轻,结肠镜提示黏膜病变较前愈合大于30%但不超过6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提示较前均无显著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近期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本组60例患者近期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

2.2治疗前后患者血浆IL-4及TNF-a水平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浆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浆TNF-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血浆IL-4及TNF-a水平比较(ng/L)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UC的发病率出现升高趋势。UC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青壮年多见,少数发生在儿童或老年人群,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截至目前,由于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尚未阐述清楚,导致了治疗仅仅以对症处理为主,临床效果不佳,属于世界性的卫生难题之一。尽管中医学并没有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进行详细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UC属中医“肠癖”、“滞下”、“痢疾”、“肠风”及“泄泻”等范畴,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对西医而言,中医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在稳定病情、预防复发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由于中医中药的救治理论与西医完全不同,研究其在UC中的治疗作用及机理能为临床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我们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UC并对患者体内IL-4及TNF-a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者近期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浆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浆TNF-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黄芪建中汤对UC患者体内IL-4及TNF-a水平的表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UC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认为该病与免疫、遗传、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细胞因子在UC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3~4]。T辅助细胞亚群Th1及Th2的平衡状态是维持细胞因子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两者功能的正常及平衡也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基础。在UC患者中,CD4+/CD8+的比例明显升高,进而导致免疫调节障碍,T细胞、细胞因子及其他细胞的受体均出现异常。其中由Th2细胞介导的肠黏膜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介素家族IL-4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其中IL-4来源于T细胞,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TNF-α属于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两者在UC的发生、发展及评估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经黄芪建中汤治疗的UC患者IL-4水平明显升高,TNF-α水平则明显降低,高度提示黄芪建中汤治疗UC的显著临床效果可能与提高IL-4的表达水平及降低TNF-α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值得研究论证。

参考文献

[1]朱永苹,蔡蓉,林寿宁.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1):68-7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2-123.

[3]王秀珍,毛颖,张喆,等.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2、IL-4、IL-8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3,41(3):105-107.

[4]孙阳,张欣,李宇华,等.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1):5-12.

[5]李楠.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4,35(7):1486-1487.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34-02

猜你喜欢

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普通结肠镜检查中缓解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