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2016-06-30梁明霞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慢病中心中山528447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代偿营养状况

梁明霞(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慢病中心 中山 528447)



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梁明霞(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慢病中心中山528447)

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序号分成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1年内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MI、TSF、MAC、Hb、ALb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TSF、MAC、Hb、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能有效提高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拉米夫定合理营养规划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报道显示[1],患病总人数预计在2000万例左右。由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后,容易出现多个系统并发症,给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包括利尿、抗感染、白蛋白支持治疗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不但增加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2]。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序号分成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48.93±10.8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85±1.21)年;入院时Child-Pugh分级:A级20例,B级23例,C级25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48.93±10.8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85±1.21)年;入院时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22例,C级24例。所有患者依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本次分析,排除非乙型肝炎、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重度黄疸、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患者,家属及患者对本次分析均知晓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方案也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保肝、抗纤维化、补充白蛋白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①拉米夫定:由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30581,100mg/次,1次/d,口服。②合理营养规划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等情况确定每日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热量、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结合患者的饮食喜好和口味,选择对应营养成分的食材,按1∶1.5∶1.5的原则进行早、中、晚三餐的分配,食材的选择以清淡、易消化、新鲜为原则,避免过硬、辛辣物质的摄入。两组观察时间均为1年。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指标为两组治疗效果、1年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治疗效果参照文献[4,5]拟定,显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未检测出HBV-DNA,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有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减轻,ALT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ALT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营养状况包括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血红蛋白浓度(Hb)、血清白蛋白(ALb)。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及死亡率:两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及死亡率比较(n,%)

2.2营养状况:两组治疗前BMI、TSF、MAC、Hb、ALb相当,观察组治疗后BMI、TSF、MAC、Hb、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比较(±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68)对照组(n=67) t P BMI(kg/㎡)TSF(mm)MAC(cm)Hb(g/L)ALb(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8.53±3.25 22.01±2.31 10.53±0.29 11.48±0.35 26.58±3.26 31.56±3.57 90.55±6.83 112.37±7.12 28.13±3.85 33.53±3.69 18.26±3.88 20.22±2.97 10.56±0.31 11.25±0.43 26.82±3.54 29.34±3.81 90.67±6.92 108.34±8.09 28.26±3.94 30.97±3.81 0.43855 3.9120 0.58075 3.4107 0.40984 3.4940 0.10140 3.0736 0.19389 3.9657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之一,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所致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研究资料显示[6],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多不理想,病死率明显增高,1年生存率为55%~70%,5年生存率仅为14%~35%。目前,多数观点认为[7],乙型肝炎病情进展多是由于乙肝病毒持续的高水平复制所致,若想控制患者的病情,必须采用有效的手段抑制病毒的复制。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抑制乙肝病毒进展的主要方式,其中以核苷类药物最常用。拉米夫定是最早出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作用迅速,能使患者HBV-DNA在短时间内下降,从而改善肝功能。目前,已经有较多研究资料证明[8],拉米夫定能有效延缓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从而提高生存率。

肝脏作为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代谢的重要器官,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后,患者发生食欲下降和腹水等症状,影响进食和胃扩张能力,同时为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通常主张患者行低蛋白饮食,加上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原因造成的大量蛋白丢失以及患者高代谢状态造成的机体消耗增加,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研究资料证实[9],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腹水和水肿的形成与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功能下降等因素所致的低蛋白血症明显有关。因此,合理采用营养规划治疗,对减轻患者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中的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一组实行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经比较显示,以行联合用药的一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死亡率更低,治疗后BMI、TSF、MAC、Hb、ALb更高。将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应用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通过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能有效减缓肝脏的病变,而合理的营养规划治疗以患者喜好和机体代谢所需为基础,增强了患者的食欲,使机体获得充足的营养素,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增强抵抗力,加速临床症状的缓解,治疗效果得以明显提高,死亡率降低。

综合本次分析,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是提高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效果和改善营养状况的有效方式,值得推广。但值得注意的是,拉米夫定若长时间应用又存在耐药的风险,容易引起病情的反弹而导致肝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恶化,故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观察,以防止耐药后严重后果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冯亮,杨创国,郭新林,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2):186-188.

[2]张淑芹,孙海英.肠道营养干预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10):769-771.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4]汪平莉,朱春丽.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5):1378-1379.

[5]张桂华,苏红宝,赵健.鳖甲软肝胶囊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2):1-4.

[6]赵波.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14,36(2):187-188.

[7]刘爱兵,李宗军,何新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J].重庆医学,2015,44(34):4812-4814.

[8]Roche B,Samuel D.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BV -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d Liver Transplanted Patients[J].Clin Liver Dis,2013,17(3):451-473.

[9]周秀琳.饮食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08-1609.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08-02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代偿营养状况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