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抑瘤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观察△

2016-06-30孔祥应赵明丹黄桂军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肿瘤科都匀558000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癌性扶正骨髓

孔祥应 黄 军 汪 琳 赵明丹 龙 秋 黄桂军(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肿瘤科 都匀558000)



扶正抑瘤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观察△

孔祥应黄军汪琳赵明丹龙秋黄桂军(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肿瘤科都匀558000)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抑瘤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根据病情采用NP方案化疗。观察组化疗第一天开始口服扶正抑瘤汤,100mL/次,3次/d,连服21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不给予中药。分别于化疗前,化疗7、21、42d采用癌性疲乏量表进行评分,观察化疗后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用量情况。结果:化疗21、42d后,观察组情感、认知、躯体疲乏评分和总分均较化疗前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情感、认知、躯体疲乏评分和总分均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率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总剂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抑瘤汤能明显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扶正抑瘤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性疲乏癌性疲乏量表

肺癌大约70%~80%为非小细胞肺癌,多数患者就诊时肺癌已属晚期,化疗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肺癌患者化疗后容易产生疲乏,严重影响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扶正抑瘤汤是我院院内制剂,具有清热利湿、补中益气、扶正固本、解毒散结的作用[1~2]。为了观察扶正抑瘤汤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2013年8月~2015年11月,我们治疗3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1月在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符合标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年龄≥18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上,无意识障碍,无认知障碍,预计生存期≥6个月,患者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情严重无法完成量表者,2个月内接受化疗者,患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患有精神疾病者或不愿意配合者,依从性差者。共收集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8.67±10.39)岁;功能状态评分0分5例,1 分19例,2分8例;病理类型为腺癌22例;鳞癌10例;临床分期IIIA 6例,IIIB 9例,Ⅳ17例;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5.78±1.52)个月;既往化疗次数<3次22例,3~4次10例。含铂两药化疗方案:紫杉醇+顺铂/(紫杉醇)+卡铂19例,培美曲赛+顺铂/培美曲赛+卡铂/培美曲赛+奥沙利铂13例;血红蛋白含量105.12~132.14g/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19.54±13.48)g/L;红细胞计数3.31~4.72×1012/L,平均红细胞计数(3.76±0.49)×1012/L;白细胞计数2.65~5.57×109/L,平均白细胞计数(3.97±0.43)×109/L。对照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9.37±11.78)岁;功能状态评分0分4例,1分17例,2分7例;病理类型为腺癌20例;鳞癌8例;临床分期IIIA 4例,IIIB8例,Ⅳ16例;病程4~10个月,平均病程(5.69±1.85)个月;既往化疗次数<3次20例,3~4次8例。含铂两药化疗方案:紫杉醇+顺铂/(紫杉醇)+卡铂18例,培美曲赛+顺铂/培美曲赛+卡铂/培美曲赛+奥沙利铂10例;血红蛋白含量106.18~131.17g/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18.99±14.67)g/L;红细胞计数3.35~4.89×1012/L,平均红细胞计数(3.79±0.53)×1012/L;白细胞计数2.70~5.59×109/L,平均白细胞计数(3.92±0.68)×109/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采用NP方案化疗。采用长春瑞宾25mg/m2,静脉注射d1、d8;顺铂(NP)25mg/m2,静脉滴注d1、d2、d3,21d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组化疗第一天开始口服扶正抑瘤汤(黄芪15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枳壳10g、厚朴9g、绿萼梅10g、半枝莲20g、虎杖15g、生薏苡仁20g、白花蛇舌草30g、砂仁10g、炒谷芽15g等煎取汁,由黔南州中医医院制剂科加工生产,真空包装,每包100mL),100mL/次,3次/d,连服21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不给予中药。化疗后出现Ⅱ度以上骨髓抑制根据病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100631,执行标准YBS00302007,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规格0.3mL∶75μg,0.6mL∶150μg,1.2mL∶300μg)皮下注射至血象正常。

1.3观察指标:①癌性疲乏量表评分:分别于化疗前,化疗7、21、42d采用癌性疲乏量表进行评分。癌性疲乏量表[3]专门用于癌症患者疲劳症状的调查。共3个维度: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和躯体疲乏,每个维度5个条目,每一条目均采用1~5级评分,总分为0~60分。分数越高表明疲乏症状越严重。②骨髓抑制程度:参照文献评定两组化疗结束后骨髓抑制程度,骨髓无抑制为0度。骨髓抑制分为Ⅰ~Ⅳ度。分级越高表示化疗后骨髓抑制越严重。骨髓抑制率(%)=骨髓抑制病例数/总病例数×100%。③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情况,计算化疗后使用的总剂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SPS统计学软件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脱落情况: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总脱落率为5.00%。最终统计病例数为57例,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

2.2两组癌性疲乏量表评分比较:化疗21、42d后,观察组情感、认知、躯体疲乏评分和总分均较化疗前下降(P<0.05或P<0.01);对照组情感、认知、躯体疲乏评分和总分均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癌性疲乏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癌性疲乏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化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时段 情感疲乏 认知疲乏 躯体疲乏 总分观察组对照组30 30 30 30 27 27 27 27化疗前化疗7d化疗21d化疗42d化疗前化疗7d化疗21d化疗42d 11.47±3.16 10.35±4.65 8.63±4.31☆7.02±2.81★△11.89±3.23 11.23±2.77 10.65±3.71 10.17±2.97 10.26±4.13 9.57±3.84 7.24±5.32☆6.56±2.15★△10.98±4.56 10.21±3.86 9.83±4.24 9.49±3.76 17.35±5.31 16.24±6.01 14.32±6.17☆12.13±4.31★△17.68±5.42 16.54±5.62 16.37±4.28 16.63±4.74 39.05±11.76 36.16±12.45 30.19±12.27★25.47±11.43★▲39.97±11.65 37.98±11.01 36.85±12.61 36.29±12.33

2.3两组骨髓抑制程度比较:化疗后,观察组骨髓抑制21例,骨髓抑制率为70.00%;对照组骨髓抑制23例,骨髓抑制率为85.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1,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髓抑制程度比较[例]

2.4两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总剂量比较:化疗后,观察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总剂量为3375μg,对照组为3675μ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71,P>0.05),见表3。

表3 两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总剂量比较(支)

3 讨论

癌性疲乏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70%~100%,不仅发生在抗肿瘤治疗中,而且在抗肿瘤治疗结束后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化疗相关性疲乏是由于化疗引起的疲乏,属癌性疲乏,目前以综合治疗为主,未见单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疗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是导致化疗相关性疲乏的原因[6]。扶正抑瘤汤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茯苓、生薏苡仁渗湿健脾,炒谷芽消食健胃,可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达到益气补虚的目的。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情感、认知、躯体疲乏评分和总分均较化疗前下降;对照组情感、认知、躯体疲乏评分和总分均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扶正抑瘤汤能减轻化疗相关性疲乏症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扶正抑瘤汤能明显加快疲劳缓解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时间较短,疲劳缓解程度仅为近期缓解,远期的缓解程度尚未观察,今后我们将进行临床观察,以期准确评价扶正抑瘤汤减轻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黄桂军,王华,陈朝宽,等.扶正抑瘤汤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0,42(6):18-20.

[2]黄军,孔祥应,汪琳,等.扶正抑瘤汤联合恩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9):955-957.

[3]Okuyama T,Akechi T,Kugaya A,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ancer fatigue scale:A brief,three -dimensional,self- rating scale for assessment of fatigue in cancer patients[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0,19(1):5-14.

[4]王琦,李峻岭.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J].癌症进展,2011,9(1):85-88.

[5]解婧,李睿,钱建新,等.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质性研究[J].中国肿瘤,2010,19(3):171-174.

[6]章璐,曹勇.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辨证论治[J].四川中医,2009,27 (3):41-42.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085-02

基金项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GZYY2011078)

猜你喜欢

癌性扶正骨髓
癌性爆发性疼痛评估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癌性空洞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椎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效果对比评价
画说中医
裸露
刘嘉湘扶正治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