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敷贴并自血穴注法治疗COPD的应用研究

2016-06-30张艳文劳敏莹钟池晃简松圣谭卫军广东省鹤山市中医院鹤山529700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阻塞性穴位量表

张艳文 劳敏莹 钟池晃 简松圣 谭卫军(广东省鹤山市中医院鹤山529700)



中药敷贴并自血穴注法治疗COPD的应用研究

张艳文劳敏莹钟池晃简松圣谭卫军(广东省鹤山市中医院鹤山529700)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敷贴并自血穴注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中医传统疗法自血穴注和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各个单项症状和体征评分总和、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评分(MRC量表)及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量表)。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RC量表评分、CAT评分量表评分及临床诊断平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敷贴与自血穴注治疗COPD,可以达到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关键词:COPD自血穴注穴位敷贴

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呈进行性发展,研究发现其中位发作频率是2.4~3次/年[1],急性加重并发展为呼吸衰竭或肺心病最终死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影响6亿多人,并导致275万人过早死亡[2]。本研究针对中药敷贴并自血穴注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应用,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诊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诊治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4.3±14.7)岁,慢阻肺病程3~12年,平均病程(5.95±1.56)年;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5.8±15.2)岁,慢阻肺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42±2.52)年。各组在性别、年龄、慢阻肺病程及分级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辨证选择合适患者,确立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用药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修订版)》中制定的COPD治疗方案,予患者健康教育、扩张支气管,平喘化痰止咳,必要时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前症状体征和功能科检查结果并记录。②研制配方并加工制作。药物组成:穴位敷贴药用白芥子、玄胡、细辛、甘遂、肉桂等量研末,和匀备用,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制成直径2cm、厚1cm药丸,准确选择穴位,敷贴时间为4~6h一次,每年在三九、三伏天采用穴位敷贴方法。③治疗操作:主穴为喘三针:定喘、肺俞、风门(每次治疗均选用)。其他穴位:足三里、丰隆、曲池。辨证穴位,脾虚选脾俞,肾虚选肾俞,加强疗效还可选大杼、天突、膻中。④实验组除予常规治疗外,予自血穴注配合穴位敷贴,具体操作:抽取患者3~5mL肘静脉血,注入其肺俞、肾俞或曲池穴,一周注射一次,3月为1个疗程。同时穴位敷贴。

1.3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诊断:各个单项症状和体征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满分为15分,低于7.5分为优秀;②肺功能(FEV1%、FEV1/FVC%):Ⅰ级:FEV1/FVC<70%,FEV1%≥80%(有无咳嗽、咳痰症状);Ⅱ级:FEV1/FVC<70%,50%≦FEV1%<80%(有无咳嗽、咳痰、呼吸衰竭症状);Ⅲ级:FEV1/FVC<70%,30%≦FEV1%<50%(有无咳嗽、咳痰、呼吸衰竭症状);IV级:FEV1/FVC<70%,FEV1%<30%,或FEV1<50%(有无伴有慢性呼吸衰竭、右心衰竭、咳嗽咳痰症状)。总有效率为Ⅰ级+Ⅱ级;③呼吸困难分级评分(MRC量表)总10分,3分及以上为差提示患者症状加重;④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量表):满分为40分,0~5分为优,6~9分为良,10分以上为差。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SPSS18.0软件计算两组数据,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以(%)为计数资料、(±s)为计量资料。P<0.05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有效率:实验组肺功能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肺功能(FEV1%、FEV1/FVC%)[n(%)]

2.2两组MRC量表优良率、CAT优良率及诊断评分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MRC量表优良率、CAT评分量表及诊断评分(分)

3 讨论

临床医学认为COPD的形成机制常因久咳喘、劳累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肺体损伤,久之牵累到脾肾的功能[3]。中医认为该病是因呼吸不利导致痰瘀阻塞气道,使肺气壅滞,无力收缩。本课题研究中药敷贴疗法是我国中医药传统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天灸疗法,结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人体穴位上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敷贴,以鼓舞阳气,调节脏腑,宣通肺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提高机体抵抗力,达到“治未病”的目的[4]。穴位贴敷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目前研究多采用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运用,并多用于夏季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以及COPD的治疗。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诊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肺功能总有效率为76%、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RC量表优良率为(1.87±3.12)分、CAT评分量表为(8.23±4.25)分及临床诊断平均评分(56.74±14.9)分均优于对照组((3.21±1.23)分、(11.6±7.83)分、(67.32±12.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李俊雄[5]等人研究结果一致,证明研究具有一定可信度。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采用中药敷贴并自血穴注法治疗COPD,是用祖国传统“冬病夏治”理论和经络理论,与现代西医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针对COPD的中医病因病机和各个致病环节,必将为中医外治法治疗COPD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笑栩,樊茂蓉,张燕萍,等.张燕萍教授运用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验分享[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6):46-47+49.

[2]汪治山,吴勇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2(4):966-967.

[3]康昱,高春英,吴金玲,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4(3):650-652.

[4]李敏芳,叶小丹,熊广,等.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41-42.

[5]李俊雄,莫律,李培勇,等.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32(7):182-183.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054-02

猜你喜欢

阻塞性穴位量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