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2016-06-30陈丽蓉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汕头515800

北方药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陈丽蓉(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汕头 515800)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陈丽蓉(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汕头515800)

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对研究组产妇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对照组产妇采用单纯缩宫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临床应用

为了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选取我社区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6.6± 3.2)岁;其中初产妇23例、经产妇12例;阴道分娩10例、剖宫产25例。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2±4.1)岁;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3例;阴道分娩9例、剖宫产26例。两组产妇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组:对研究组产妇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阴道分娩产妇,在分娩后对其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剖宫产产妇,在分娩后对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缩宫素20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必要时可重复注射(最多注射2000μg)。

1.2.2对照组:对对照组产妇采用单纯缩宫素治疗:对阴道分娩产妇,在分娩后对其肌肉注射缩宫素20U;对剖宫产产妇,在分娩后对其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缩宫素必要时可重复注射(最多注射60U)。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为:处理后半小时内子宫收缩且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则为治疗显效;重复处理后半小时内子宫收缩且阴道出血量减少则为治疗有效;多次处理后子宫收缩与阴道出血量均无改善,需行手术治疗,则为治疗无效。总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出血量和止血时间: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和止血时间对比

2.2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0.0%,研究组产妇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及严重产后并发症,指的是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但最常见的原因当属宫缩乏力性生产,目前该症已经成为产妇致死的最主要并发症。传统的产后出血治疗方法一般是对产妇使用缩宫素以加强子宫收缩,缩宫素是从家畜的脑神经垂体中提取出来的或者由化学合成而来的一种物质,具有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的功能,可促进子宫收缩及增加子宫收缩频率。不过,单纯使用缩宫素的作用往往并不明显,还需配合一些其他药物,例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由美国人研制出来的一种药物,它是卡前列素与氨丁三醇的1∶1化合物,制成盐溶液后增加了卡前列素的水溶性,可以增强子宫收缩作用;其次有利于发挥子宫平滑肌刺激收缩作用、软化宫颈以及促进子宫创面血窦愈合;另外还能有效增加子宫肌层缩宫素的受体数量,具有很强的促子宫收缩作用,可有效治疗产后出血。

本次研究结果示研究组产妇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劳永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35:4-5.

[2]廖秋红,何彬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10:1.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043-01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国产与进口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关键要素探究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