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志书画鉴赏

2016-06-14邓进平DengJingping

收藏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白文落款钤印

□邓进平Deng Jingping



厉志书画鉴赏

Appari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by LI Zhi

□邓进平
Deng Jingping

LI Zhi is one of the painters of Shanghai School in modern China. He was born in Zhoushan, Zhejiang Province. He was smart when he was a child, loved reading and was addicted to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and make poems. He has pursued the art rather the wealth for his whole life. He created abundant woks in his life but only few is remained,so people are not familiar with him.

舟山群岛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东海洋面上。全市由1390个大小岛屿组成,辖定海、普陀、岱山、嵊泗2区2县;陆域面积仅一千余平方公里。然而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却名人辈出,尤其是近现代,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及实业家。文化名人如黄式三、黄以周、厉志、三毛等,实业家如朱葆三、刘鸿生、董浩云等。厉志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在舟山文化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厉志(1804—1861年),字骇谷,号白华山人,又号白华居士,笔名景阳氏。浙江定海富都乡(现浙江省岱山县秀山乡)人。清光绪《定海厅志》载:“幼失怙恃,家贫,甚刻苦读书,补学弟子员,学名允怀。自以家乡见闻孤陋,思槖笔,作四方游。尝与粤东陈在谦友,陈故在邑候陈从嘉幕者,会自定调温州永嘉任,在谦遂邀偕往,得旷览天台雁宕诸胜。生平耽吟咏,自瓯游归,益肆力于诗、古文、词。寓甬上,与慈水叶心水元墀、蛟川姚梅伯燮偕唱和,其为诗,胎息名家,天然去雕饰。……晚工书画,目不甚明睐,每吮毫濡墨,再四踯躅,皆落笔后,如飘风急雨之骤至,顷刻满纸,有兔起鹘落之势,今得之者辄珍如拱壁。”

厉志诗、书、画三才俱备,尤精行草,擅山水兰竹,一生作品颇丰,但传世不多。诗词方面著有《白华山人诗抄》,书画方面有《竹石图》、《墨竹图》、《草书轴》、《行书轴》、《行书字对》等,现均藏于舟山博物馆。

竹石图 (图1) 纵129、横30厘米。画面内容为石畔兰竹,新竹破石而出,俏丽清秀,婀娜多姿。虽是寥寥几笔,但竹之神韵表达得淋漓尽致。石亦是画面主体之一,作为竹之背景,仅在画面底部以几笔浓墨简约勾勒出轮廓,以遒坚之态增添画之气势,衬托竹之生机。石上兰草伴竹而生,昂首挺拔,陡增石趣。画之右上角落款“白华山人”,款下有“厉志”篆书朱文印章。

图1 竹石图

墨竹图 (图2) 为横披,纵36、横137厘米。图绘新竹数枝,斜贯画面,左部圆石及竹竿施以淡墨,而竹叶则以浓墨撇写,布局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画之右侧题款:“丁酉九月之秋,白华山人画。”题款左侧上下白文钤印二枚“白华山人”、“臣厉志印”。

厉志喜欢画竹,这与其个性不无联系。竹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柔中带刚,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厉志一生我行我素,孤傲清高,竹当然是其作品的首选题材。两幅竹图,均寥寥数笔,一气呵成,只求神似,不求形同,简洁之至。竹态瘦劲,气质孤高,有郑板桥遗风,然厉志用笔却更刚劲简括,又与板桥迥然不同。

图2 墨竹图

草书轴 (图3) 纵135、横29厘米。释文:“刘公干诗,读之亦无甚深意,但意以依生,情厚则意与俱厚,只觉缠绵悱恻,萦绕简编,其诗之胜人处,实其情之过人所致。”左侧有白文钤印二枚“白华山人”、“臣厉志印”,篆体。左下角钤有朱文印一枚“余姚严万浩收藏书画”。

图3 草书轴 

此件的内容厉志对刘公干文才的评价。“读之亦无甚深意”,评价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之后虽有“但意以依生,清厚则意与俱厚,只觉缠绵悱恻,萦绕简编”较为委婉的评价,终不过是为“其诗之胜人处,实其情之过人所致”做铺垫。总体来说,厉志对刘公干作品的评价就是实质内容并不怎么样,但却情真意切。要知道刘公干乃东汉著名文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才思敏捷,与曹植齐名。时人及后人对其评价甚高。然而从厉志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出其对刘桢的诗有多崇敬,更多的只是认为刘桢是个性情中人而已。这一方面反映出厉志内心的孤傲,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出,厉志本人也是个性情中人,敢于直抒情怀,并不附和他人。其对刘公干作评价的同时,其实也是宣泄自己某种情感的方式。

行书轴 (图4) 纵140、横68厘米。释文:“家住寒山过客疏,一林风雨梦回初。道人自课无余事,了却挥弦便读书。”落款为“舟中题王安节画册八首之一,厉志。”左侧钤白文印“白华山人”、朱文印“骇谷”。

图4 行书轴

行书字对之一(图5) 释文:“感时登之青琐闼,妙句付以乌丝阑。”落款“骇谷厉志”,白文钤印二枚:“厉志”、“白华山人”。

图5 行书字对之一

行书字对之二 (图6) 释文:“宽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不尽天机。”落款“骇谷厉志”。白文钤印一枚:“白华山人”。

这三幅书法均为行书,释文内容均为非厉志自己撰写。行书轴是题画诗,行书字对分别借用了左宗棠及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的诗句。从这三幅书法可以看出厉志的书法功底和文学工底,尤其是两幅行书字对,寥寥数字,乍看时平淡无奇,似无过人之处。然细细品味,越觉其韵味十足,字与字之间脉络相通,意气流动,整个字对浑然一体。

2012年4月,浙江岱山作家网上刊登了鲁迪的“岱山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一文。作者称曾寓目厉志一件作品,内容为韩世忠凭吊岳飞的一首七律:“决战长江铁已销,南迁王业渐飘摇。长城若怀因三字,故将闲居遁六桥。偶说中原知有泪,奈将片石寄无聊。只因亭下多风雨,犹作黄龙金鼓嚣。”落款“骇谷”,篆体朱印“景阳氏”。借韩世忠凭吊岳飞之辞,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感应为厉志中年落第时所作。

图6 行书字对之二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厉志的名气或许并不大,不少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他,但在清末民国时期其诗文书画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民国十一年(1922年),西冷印社影印《白华山人诗书画真迹》一书,有许多名人为此书题词、作跋。如何绍基称赞他:“两浙近代诗人冠冕”。康有为感叹:“骇谷先生诗书画稿属题,读而览之,如嚼冰雪,如见高僧,如在奇松怪石灵岩古洞间,盖天台雁宕之灵秀。”时年七十九岁的吴昌硕则为此书题写书名。为众人所推崇。

(责任编辑:刘昱)

孟子曾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较为全面的鉴赏厉志的书画,我们当然必须了解一下厉志的身世及成长经历。厉志自幼失去父母,是在族人的抚养及救济下长大的,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使其自尊心特别强烈,性格孤傲、清高。后又屡试不第,故而常存怀才不遇之感。这一情感经常会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猜你喜欢

白文落款钤印
落款
本期拉页
夏昶作品欣赏
担当
墨韵书香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古玩落款有讲究
水墨名家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