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博物馆馆藏清三代精品瓷器赏析

2016-06-14洋WangYang

收藏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题诗官窑珐琅

□王 洋Wang Yang



天津博物馆馆藏清三代精品瓷器赏析

A ppreciation of Exquisite Qing Dynasty Porcelain of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Stored at the Tianjin Museum

□王 洋
Wang Yang

During the reign of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 the Qing Dynasty enjoys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boom. As a result, porcelain also develops rapidly and reaches the peak. The author appreciate several exquisite Qing Dynasty porcelain of three periods stored at the Tianjin Museum.

清三代瓷器系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康雍乾三朝为清王朝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大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清三代官窑瓷器亦为我国古瓷烧造之翘楚。

1.清 康熙斗彩十二月花神诗文套杯

此套杯为斗彩,高4.9、口径6.5、足径2.6厘米(图1)。上绘十二月所应时节之花卉,题诗一首,并在诗文下方有一个“赏”字。图案分别为: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以及十二月水仙。

此套斗彩杯制作精美,斗彩使用已与明代全部青花勾边,然后五彩平涂的方法有所区别,仅在描绘山石等部分景物时使用釉下青花,而枝叶花卉完全使用釉上彩料,所用青花料浅淡而略有晕散,符合康熙晚期至雍正的青花发色特点。圈足内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康熙早期瓷器不尚尊号,目前所见带康熙年号瓷器多为康熙中后期瓷器,故此套杯应为康熙晚期官窑烧制之精品。

2.清 雍正粉彩“二年试乙号样”款荷莲纹盘

此盘高6.1、口径33.8、圈足直径25厘米(图2)。内绘荷莲纹饰,色彩明丽、工笔精细,构图风格敦厚,花叶面积较大,几乎满布于盘心,这与雍正时期典型的优雅俊秀风格不相类似,而与康熙时期相近,盘口周圈施有明显与盘心不同的含粉白釉,此种做法也为康熙时期的普遍现象。

雍正一朝因皇帝本人偏好淡雅,故彩瓷多用素白地儿。纹饰以花卉内容最为丰富,除荷莲纹外,还常见有“虞美人”花、牡丹、桃花、三秋、海棠等等。盘底楷书“二年试乙号样”,说明此盘为当时呈于皇帝御览之样品。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雍正记事杂录》所载,雍正时期一些官窑器的器型、图案等都需先制成图样交由皇帝御览;或直接烧制试样交由皇帝御览。如试样合于皇帝之意,则降旨景德镇御窑厂批量烧造。试样御览制度始于康熙,雍正至清晚一直沿用。

3.清 乾隆款珐琅彩胭脂紫轧花地宝相花纹瓶

高25、口径6.7、底径6.5厘米(图3)。乾隆一朝珐琅彩器除了继承雍正时期素地珐琅彩外,更多采用这种色地珐琅彩,该瓶侈口、细颈溜肩、收腹,瓶口饰金彩,瓶颈处依次为折枝花卉,锦地纹饰,折枝花卉,腹壁为胭脂紫地儿上下如意云头开光,内绘黄地儿宝相花,宝相花又称“轮花”、“佛花”,明永宣器上已有,但与此形象差异颇大,近圈足处又绘有折枝花卉。可以看出颈部锦地纹饰和宝相花明显为欧式风格,究其原因是受乾隆朝西洋宫廷画师绘画的影响。最有特色的是该瓶采用了轧道工艺,所谓轧道工艺,清宫档记载为“锦上添花”,现代景德镇称之为“耙花”。即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于色料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最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此种工艺出现于雍正时期,乾隆朝大规模使用于粉彩及珐琅彩器上。

图1 清康熙 斗彩十二月花神诗文套杯

器内里和底足施湖水绿釉,颜色淡雅。这是乾隆朝瓷器的一大特点,嘉道时期湖水绿釉虽比乾隆时期色深,但尚属于浅色,待清晚同光时期已发展成深绿颜色,这也是鉴别乾隆时期瓷器的一个特征。纵观此器做工规整,纹饰繁复,堪称巧夺天工。非乾隆一朝不能做如此精美绝伦之物。

珐琅彩瓷器为清一代专供皇帝内廷使用的御用之器,通常由督陶官安排景德镇当地御窑厂烧制素坯,所谓素坯指没有绘画的外不挂釉,内里挂釉的白瓷器,也称“反瓷”。这些素坯送至京师,由珐琅匠师按照御览过的画样绘制并烧造,最后择优进献皇帝。可以说清代珐琅彩瓷器每一件都是绝世精品。

4.清 乾隆款斗彩农耕图双耳扁壶

高57.1、口径10.6、底径21.5厘米(图4)。扁壶造型的瓷器早在明初时期就有烧制,系仿中亚游牧民日常所用盛水器皿。在清代又称为“马挂瓶”。该扁壶侈口,细颈加双螭龙耳,近壶口处绘云头纹,下依次绘红蝠(寓意洪福齐天)、勾莲、两方连续回文,器身为缠枝勾莲纹,两面中心圆形开光,分别绘耕地和耙耨二景。下为长圆形圈足,绘云头纹。

图2 清雍正 粉彩“二年试乙号样”款荷莲纹盘

在雍正一朝大量使用粉彩后,官窑中的五彩及斗彩器已很少见,乾隆朝亦是如此。此件斗彩器绘画精美,加双螭龙耳也是乾隆一朝特色,同时期的很多大型尊瓶类器物都喜加双兽耳,并影响了乾隆之后各代瓷器。主题纹饰“织耕图”,还有与其类似的俗称“渔樵耕读”或者“农家乐”的农耕劳作及渔猎收获等等的题材,一改清初那种顶天立地的刀马人物为核心的构图手法,变为突出山水景色,人物缩小退居一隅。这类“织耕图”题材大约出现在康熙中晚期,跟当时经济发展,人心安乐的社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一直沿用至清末。

图4 清乾隆 斗彩农耕图双耳扁壶

此扁壶釉上五彩艳丽,绘画规整,体现了乾隆朝制瓷的严谨,但青花发色略带灰暗,近处观之,有类似清代后期瓷器上的波浪不平的釉面,俗称“浪荡釉”。此外,釉面上亦有因烧制时气泡破裂后形成的“棕眼”。这些“弊病”说明此器的烧制略低于乾隆中期鼎盛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而有向嘉道时期瓷器靠近的倾向,故推测其应为乾隆晚期的官窑作品之一。

(责任编辑:郭彤)

正月迎春花题诗:“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选自白居易的《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二月杏花题诗:“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选自钱起的《酬长孙绎蓝溪寄杏》。

三月桃花题诗:“风花(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选自薛能的《桃花》诗。

四月牡丹题诗:“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选自韩琮的《牡丹》。

五月石榴题诗:“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选自孙逖的《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之一。

六月莲花题诗:“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选自李群玉的《莲叶》。

七月兰花题诗:“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选自李峤的《兰》。

八月桂花题诗:“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选自李峤的《桂》。

九月菊花题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选自罗隐的《菊》。

十月月季花题诗:“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选自何人诗待考。

十一月梅花题诗:“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选自许浑的《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十二月水仙花题诗:“春风弄玉来清画,夜月凌波上大堤”,诗出何人,待考。

猜你喜欢

题诗官窑珐琅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画竹题诗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西夏官窑瓷器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此“官窑”非彼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