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有脉 笔墨为魂
——解读湖南名人书法墨迹

2016-06-14李历松LiLisong

收藏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行书湖湘书法

□李历松Li Lisong



湖湘有脉笔墨为魂
——解读湖南名人书法墨迹

Interpretation of Hunan Celebrities’ Calligraphy

□李历松
Li Lisong

Exhibition of Calligraphy of Celebrities in Hunan collects the ideas of Hunan representatives in last three hundred year, and selects ninety-nine calligraphy master pieces of fifty-one Huxiang celebrities in last three hundred years, giving a integrated presentation of Huxiang celebrities’ essence in calligraphy and showing the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ontext romantic literary grace in Huxiang.

长沙博物馆新馆开馆首展《独立苍茫——湖湘名人书法展》集湖南三百年来代表人物的“立言”大观,展览由长沙博物馆联合湖南省博物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共同策划,特别延请知名学者王鲁湘先生担任策展人,选取三百年来五十一位湖湘名人的九十九件笔墨佳作,首次集中展出官方和民间收藏的这一时期湖湘名人书法艺术菁华,展现湖湘文化深厚的文脉底蕴和湖湘人杰翰墨的华彩风流。

展品涵盖湖湘名人王夫之、陶澍、魏源、何绍基、何绍业,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郭嵩焘、曾纪泽、王 运、黄自元、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熊希龄、杨度、谭延 、齐白石、沈从文等名家作品。

所选书法作品的作者,多为国家重臣,封疆大吏,其中有些是湘军著名将帅。这批作品大多写于其人生鼎盛之时,他们操近现代中国命运之权,立于近现代中国事功之巅,几乎人人为豪杰,发而为书,湖湘一脉之魂魄,隐隐可见。

“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此联集杜甫诗句而成:置身在天地尘世之间,抚今思昔,更兴起对往古的追怀;独步茫茫辽阔大地,遥望天际,唯有自己浅吟低唱。这副对联气魄宏大,天地古今浩然之情跃然纸上。其作者被誉为“清代书法第一”的湖南大书法家何绍基。策展人王鲁湘在长沙博物馆的文物书画库房,打开的第一幅卷轴就是这幅对联,开卷即是“独立苍茫”四字,他脱口而出:就是它了,“独立苍茫”!

展览一共分为五个单元。

展览第一单元“珠玉发椟”。

湖南士人的思想总是从天地寥廓的邈远之道入手,把入世义务和个人责任的终极根据同此苍茫宇宙之大道联系起来,赋予一个永恒的意义,思入风云,道通天地,士人在家国世界安邦济世的行为,一定要有一个宏大的宇宙情境的背景,于历史,于文化,能够思接千载,与古为徒,而又能幽情独往,低回吟哦。湖南士人无论是立志、励志还是酬志,都习惯性地先把自己放在一个同家国世界的中心有一定距离的江湖世界,独立苍茫,寻找终极意义,在巨大的孤独感中养吾浩然之气,然后以比任何人都敢于担当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走向他与家国世界的斗争,在那里不仅完成经世的事功,而且完成完美的人格。这种苍茫独立的意绪,常常不经意便流露于这些湖湘近代名人的笔墨楮素之间。

第一件作品是思想家王夫之的《宋论·光宗》手稿。

王夫之,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的伟大的思想家,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说,世称之为船山先生。

在三百多年之后,我们透过污损发黄的纸张,看到这位伟大的思想者,在抗清失败之后,如何伏处深山瑶洞四十年,以其坚贞刻苦之身,发愤著书,以存华夏文脉的苦心孤诣。这位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识渊博,著述宏富,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所著书52种,皆楷书手录)。这篇《宋论·光宗》,纸有残损,以行草书写成,每页十二行,每行42字左右,间有增删修改,但是不影响作品的整肃畅达。而用笔的抑扬顿挫,又仿佛看见作者于种族之戚,家国之痛,朝愁暮思,呻吟呜咽的万般无奈与孤愤。

罗典的行书联“绚采腾辉珠玉发椟,吐芳扬烈椒桂迎风”,对仗极其工整,一眼便知是出于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学者之手。罗典,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曾经担任岳麓书院山长27年,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弟子门生多显达。

嘉庆状元彭浚的楷书联“静以观圣贤所学,复其见天地之心”,表达了作者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处于天地之间,要秉承儒家思想和宋明理学观念中的仁义和仁学,立言立行,探索人生的价值和宇宙的奥妙。彭浚,字映旌,号宝臣,湖南衡山人。清嘉庆十年进士一甲第一名,自奉节俭,为官数十年,朴素一如未及第时。

王夫之 宋论手稿(节选)

清朝第一个官至总督的湘人陶澍对联,“行不尚同居品贵,言皆足据用功深”。这件行书联既是他书法美学的体现,又是其为人与治学的座右铭。陶澍(1778-1839年),字子霖,湖南安化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著文赋诗,造诣不浅,书画兼长。其书学主张既要“筋立骨中”,又要“和缓宽裕”,如见大人君子。史学家认为:“不有陶澍之提拔,则湖南人才不能蔚起。”

胡达源的对联“山林得趣不知老,兰竹无言相向清”。胡达源,字清甫,号云阁,湖南益阳县人。他幼承家学,是罗典的弟子,清中兴名臣胡林翼之父。从这件七言楷书联,可以看出当年湖湘士人之间相与砥砺的良好风气。他既是温文尔雅的文人,又是教育家,名将胡林翼即是其子。

陶澍 行书联

“喜及今时见古人,一官行道巳忘贫。秋曹有职非徒法,天子知公可牧民。千丈松原推节概,重湖水与精遍。敷天府祥刑意岂,仅沅南郡邑春神。乡邦官长得高贤,兰芷依庭愧独先。侍论方知间道浅,怜才何辜受恩偏。焦桐恐误当时听,骏骨仍留市后缘。拾子种松资大力,凌霄自计是何年。”这件作品出自魏源之手,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作为中华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在代表作《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同多数湖湘士子一样,魏源的书法也是学颜鲁公。诚如陶澍所言:“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颜字的风骨,感染了魏源等无数湘人。

魏源 楷书轴

第二单元“健笔风雨”。

湘军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传奇——“无湘不成军”,同时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一支由士人和乡绅领兵打仗的军队。他们的统帅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刘长佑、李元度个个学富五车,能治军、能理政。军政之暇,吟诗作赋,殷情慰问。左宗棠有一副七言行书联中写道“赋诗健笔挟风雨,投钓幽情渺水云”,恰当地表达了湘军统帅们纵笔时愉悦的心情,也是他们乐此不疲的真实原因: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恢复了书生本性。展览中湘军统帅们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映照。

“天地大观入胸臆,文章浩气生鸿蒙。”这是骆秉章的楷书联。骆秉章,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为湖南巡抚,入湘十载,位居封疆,治军平乱,功绩卓著。

曾国藩

接下来是一代名臣,湘军“曾左彭胡”四大名将之首曾国藩的一组作品。

曾国藩(1811 - 1872年),字伯涵,湖南湘阴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晚清重臣,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历任礼、兵、工、刑、吏部侍郎。1852年在籍帮办团练,抗击太平军;1864年封为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等。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胡林翼 楷书联

曾国藩的小字团扇《唐公》,这是一篇廉政故事。全篇六十四字,笔画沉着有力,运用自由。行书轴《韩公》,充满刚毅强劲之气,曾国藩景仰韩愈 “刚正傲岸”的品格,与书法表现出来的“倔强”正好吻合。“十年楷洗见真妄,少日结交皆老苍。”通篇结体严整而又疏朗开阔,刚健有力,用笔自始至终一丝不苟。而“石座润极琴丝静,玉尘尘消砚水清。”一联则显示其根基于欧阳询楷书,后来又受黄庭坚书法风格影响的风貌。对联书法瘦劲挺拔,同时不失婉转流美,颇有儒雅之气。行书横幅“刚正翔实”,在用笔上强调“乾道”;在结字上注重“坤道”,书法的整体风格刚相柔并济。

湘军四大名将之一胡林翼亦工书法。胡林翼(1812 - 1861年),是湘军集团的核心人物,字贶生,湖南益阳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授编修。在1845年出黔抗击太平军,升四川按察使,之后调任湖北按察使,赴援九江。他曾举荐了左宗棠、李鸿章等。他是胡达源的之子,陶澍之女婿。

左宗棠

另一件草书四条屏作品是胡林翼写给曾国藩弟子张裕钊的,互相切磋书法艺术,内容是节录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张裕钊是著名书法家,其“张体书法”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作品引首章钤文“琴棋书画皆领略些儿”,足见胡林翼谦逊风雅的处世治学态度。此四帧作品中,胡林翼发挥出了迥异的创造力,以并不常见的潇洒和开张笔力演绎自己的书法功力,使整幅作品的气象与纸张格调形成完美搭配,可谓珠联璧合,弥足珍贵。

左宗棠

“笔写蕉窗锺王点画,词挥雪案班马文章。”一联书风明显受到馆阁体的影响,应该说是当时流行的官场书风。

左宗棠是四大名将中重要的一位。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理论家。与左宗棠同时代的胡林翼曾极力称赞左宗棠才智超群,梁启超对左宗棠也是极为饮佩,认为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作为晚清的肱股之臣,左宗棠生性颖悟,少年已负大志。5岁时,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还广泛涉略经世致用之学。

“沧海六鳌瞻气象,青天一鹗见精神。”一联瘦硬峭劲,豪迈之气跃然纸上,实则有正大气象,可见他一生的进取精神。

何绍基 隶书联

“一室庄严妻子佛,四时经济米盐花。”这副对联,上联描述家中庄严场景下,贤妻儿女和佛堂环绕,一副安然景象;下联描述家中四时维系所需的柴米油盐都需经济盘算。虽讲述的是通俗的家庭事务,却也反映出这些在战场上呼风唤雨的湘军将领,在闲暇之余流露出的士人情怀。胡林翼评价左宗棠:“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得意无言唯见道,清心独坐忽闻香。”一联表达了读书人追求的精神修养境界。得意之时不事张扬,清心独处之时善于发现优美的事物,以豪迈心胸写出别有趣味。

“经行东坡眠食地,会访拾遗花柳村。”这副对联上、下联均有出处,上联下联分别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周必大诗句,两首诗文都有官员仕途不顺之时的感怀和自勉之意,借古寓今,意味悠长。

熊希龄 行书联

彭玉麟也是湘军四大名将之一。彭玉麟(1816 - 1890年),号雪琴,湖南衡阳人。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1853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是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

此次展出的彭玉麟致左宗棠、俞樾、仲远诸等人信札数十通,内容多为军旅之事。行书扇面,是彭玉麟赠送给亲属,他引用古语,告诫亲属不可凭借祖宗荫功、亲属官职就自视甚高,轻视普通民众;勉励亲属要自食其力,通过劳动获取物质财富,没有贵贱之分。

行书四屏则摘录元末明初诗人倪瓒、丁鹤年、马臻以及宋代诗人戴复古、明代诗人杨荣的部分诗文,汇聚而成。倪瓒等人的诗文多是描绘苏杭之间太湖、西湖周边地区以及长江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物风情,自然风景秀丽,美不胜收,百姓悠然自得,安居乐业。彭玉麟曾官浙江巡抚,居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之小瀛洲。作品当是彭玉麟在闲暇之余,寄情山水,有感而发。

王闿运 行楷书联

彭玉麟随曾国藩一起创立了湘军水师,这封《彭玉麟致庄受祺》书札道出了彭玉麟在带领水军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向自己的兄长庄受祺吐露自己的不悦。书札当中写到:“无如各路统领维持大局,数月以来,心力俱碎,士卒苦战,不能不稍休养兵力,再图进取。”

第三单元——“道州嘉树”。

对湘人而言,书法只是“立言”的“余事”,但湘人还是极其重视对书法美学的探讨和对书法技巧的钻研的。他们经常抄录古人论书法的言论,也常在通信中教导子弟好好习字。因此,一门之中,一家之内,出好几位书法家,在湘人中并不罕见,而且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如益阳胡达源、胡林翼父子;湘乡曾氏一门:曾国藩、曾国璜、曾国荃、曾纪泽;湘阴郭嵩焘、郭崑焘兄弟;道州何氏一门数代书家:何凌汉、何绍基、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何维朴;茶陵谭家:谭钟麟、谭延 、谭泽 ;湘潭杨度、杨钧昆仲,等等。

黄自元 楷书联

其中道州何氏格外突出。

道州位于湖南南部,是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故里,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这里诞生的何氏家族,可以算是一大家子的书法家。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何氏家族家长何凌汉,他是具有正统儒家思想的人物,他当官40年,品行端正,办事谨慎,虽官至户部尚书,然对子弟“家范严肃称于时”。对诸子的书法教育都从唐碑入手,所以他的儿子们何绍基、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四人书法皆从颜鲁公。

何绍基四兄弟书法都妙入一时。我们来看看何绍业的字。

何绍业,字子毅,年少的时候就十分聪明,精通天文、算法、六书等。绍业也善诗词绘画尤其精通金石篆刻。少年时,一病三年,病愈后开始学医术,至于精湛,远近闻名,最后连皇上召见凌汉及绍基时也询问过此事。绍基和绍业兄弟两人志趣尤为相投,可惜绍业英年早逝,41岁就是去世了。这件作品“江山壮丽诗当敌,胸臆广博天所开”,抒发了他的意气风发和豪迈气魄,表达了宽广豁达的胸怀。

谭延闿

“凡事但须时自反,于人何所不能容。”何绍祺的这幅作品告诉我们需要时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这样才能有容人的气度,才符合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修身”。

“快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煎茶。”乃是何氏家族第四代何维朴作品,他是何绍基的孙子,晚清官员,晚年居住在上海,工书画,山水画特别有名,因为幼年时,他常伴他祖父何绍基习字,所以书法和他十分相似。此联反映了他当时从庙堂到归隐淡然自在的心境。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何氏家族成员他们的际遇以及豁达、自在的人生态度。

黄兴 行书联

第四单元——“胸次诗书”。

主要展出的是王 运、黄自元、王先谦、张百熙、郑家溉、章士钊、郑沅、沈从文等十四位湖湘著名文人、学者、艺术家、教育家的书法作品。他们的书法除了显而易见的书卷气,也透着一股傲岸之气。

掌教岳麓书院、城南书院25年的徐

的作品——行书对联“烟寮月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心。”徐 是湖南长沙人,藏书数十万卷,他的书法有颜米神髓,也就是有颜真卿、米芾的神韵。这件作品文辞优美,用笔浑厚、沉稳野逸,线条丰腴,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闲坐小窗读周易,且将墨竹换新诗。”是“字圣”黄自元的楷书。黄自元(1837—1918年),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人,清末著名的书法家。黄自元六岁就开始跟祖父练习楷书和行书。初学颜真卿、柳公权,接着又学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等历代帖学大家。其字学谁像谁,从小就以书名满乡。他的字秉承了晋代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所开创的帖学传统,工整匀称,端庄秀蕴,雅俗共赏。黄自元也曾被同治帝赐以“字圣”名号。当年同治帝之母病逝,黄自元被诏撰写神位。他跪地悬手写来,一丝不苟,笔力劲健。同治黄帝大为赞赏,当即赐以“字圣”名号,从此他名声大振。而这一幅黄自元的字表达的是一种文人的闲情雅致。旁边的这幅“精金百炼良骥千里,黄河九曲太华三峰。”楷书同样也是黄自元手笔,对仗工整,表达了一种极致之境。

郭蒿焘 行书联

“吃点亏儿原不碍,装些呆处又何妨。”作者符翕,衡阳人,晚清知名金石书画家,尤以书法著称。他的行草以章草笔为主,落笔不苟,别开一面,深有意境。这幅字是送给他一位兄长的,可以看出旷达忠厚、大智若愚的为人处世之道。

“唐太宗妙于书“是王先谦的一幅行书轴。王先谦(1842-1917年),清末学者,

湖南长沙人。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同治四年进士,先后任授国史馆编修、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江苏学政。辞官回到长沙以后,在长沙思贤讲舍、城南书院、岳麓书院讲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赏以内阁学士衔,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学者。这幅字“唐太宗妙于书,故高宗笔法亦极清劲,元宗(即唐玄宗,唐太宗曾孙)书班,犹有祖父风,此如长沙王十世后,子孙似其祖耳”是其评价书法风格传承的一些见解。

杨钧 行书轴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如俊游,铜驼卷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这一幅行书轴作者张百熙,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也曾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

“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这幅书法横轴由曾经影响过张大千先生的湖南衡阳人曾熙所写。曾熙擅长书法,用笔圆通流畅,线条柔和润泽。这是一幅节选临摹《张黑女志》。

谭嗣同

“得山水情其人多寿,饶诗书气有子必贤”,这一件是湖湘名儒萧荣爵所写的行书对联。萧荣爵,长沙人,曾任辛亥元勋黄兴的老师。由于擅长书法,中年的时候学赵孟字,几可乱真。上联“得山水情其人多寿”,也就是说顺其山水天性、亲近山水的人多寿。下联“饶诗书气有子必贤”也就是说一个家庭有浓厚的诗书气氛,其子弟必然贤良。

“雪风吹鬓独徘徊,寒透孤箬冻不开。我劝此翁忘得失,火炉烧酒好归来”是大家非常熟知的艺术家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以画名世,他至死认为自己首先是个诗人。这一幅字便是他写的一首诗。旁边这封信札也出自齐老先生。信札内容是“今日偶尔得画一幅,颇不恶,相赠与弟。弟处之画碗,并铜水挑一一赠我,何如?思中仁弟,兄白石”。

曾国荃

“魏有钟元常”这幅行书作品是长沙县东乡人郑家溉的作品。这段文字讲的是明洪武十二年举人金陵人姜良,对古人书法沿革及风格的评论。郑家溉先生非常有气节,他是清光绪二十八年的进士。1934年秋,拒绝伪满洲国的委任,变卖了在北平家产,携眷回到长沙,以文字为生。1944年湘乡沦陷,郑氏家族陷于敌寇,他坚贞不屈,坚拒日本人授命的“维持会长”,投水而死,气节凛然。

“袖里长余三赋草,签题重整一床书”是谭延 的弟弟谭泽 的作品。谭泽擅长书法,气格雄伟壮健,力度刚强,还善诗,能画。民国时南京“国民政府”牌匾便是他所写。上海、香港两家《文汇报》报头三字也是他所书,沿用至今。在国民党的元老中,谭延 的行草、于右任的今草、胡汉民的汉隶、吴稚晖的古篆,有“四珍”的美称。

其行书:“夫潜神对弈,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讵若功定礼乐,妙拟神仙,犹挻埴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出自孙过庭的《书谱》。

沈从文 草书轴 五言诗

“今年貌与去年同”是杨钧的行书作品,他是杨度的弟弟。年轻时留学日本,民国初寓居长沙,以读书、治艺、著述为事。擅长书画、金石、诗文,书法造诣尤深,所书行笔迅疾,气势慑人。书风遒健茂密,清醇雅逸。这篇写的是:“今年貌与去年同,悔有诗声似小虫。布履□穿常浸水,角巾斜著易当风。池无密网鱼应乐,园囿新锄草不丰。□□闲人尤未□,□能□□称农通”。大概能感受到传统文人耕读的景象。

“秋在天涯何处寻”是长沙人章士钊的作品。这一首《鹧鸪天》写的是:“秋在天涯何处寻,偶目送客出前林。一川瞑霭生吴咏,几点疏星见蜀阴。书帙乱,砌虫吟,空斋人默坐萧森。却怜万古夔蚿意,未识三生水石心”。

“方便为究竟,烦恼即菩提。”这幅对联饱含佛教禅机,章士钊与朋友左霖苍交流对世事人心的领悟简,而言之,对一个人来说,烦恼与开悟是相辅相成的。

宋教仁 篆书联

“依依宫塘柳,默默识废兴。”出自沈从文之手,沈为湖南凤凰出生的著名文学家、文物学家。他30年代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主编《大公报》等。1949年后任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

这件草书:“依依宫塘柳,默默识废兴。不语明得失,摇落五秋深。日月转双丸,倏忽千万巡。盈亏寻常事,惊飚徒自惊”。写于1971年动乱年代。

这一单元展示的湖湘文化名家的书法作品。成就各异,除了书卷气,无不细筋入骨,筋立骨中,绝劲傲兀。

第五单元——侧身天地。

这个单元的湖南名人书法,其作者无不是大英雄大豪杰,他们操近现代中国命运之权,立于近现代中国事功之巅,立德立功亦不废立言。发而为书,无不如宋教仁手书联语所云:“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这些湘人,智商情商都很高,加上身处天翻地覆的大变革时代,成为时代弄潮儿,鼓荡历史风云。即便在今日,仍能在历史空间听到他们留下的雷霆之声。

杨度

《谭嗣同遗墨集》手札是谭嗣同遗稿。从传世信札可见其楷、行、草皆精。

作品的前两通,是他参与变法前随父前往陕甘途中写给伯父伯母的请安帖。工整的楷书,恭敬的字体,从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牵挂和浓浓的思念。后三通信札,写于戊戌政变后关押于南所头监之时。迅急却不慌乱的行书,用笔细微之处露出了作者的细腻情感,一腔精忠报国之志难以效忠,让人看了感慨万千。

“知足一生得自在,静观万类无人为”,这幅行书联表达了知足常乐、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作者熊希龄(1870-1937年),湖南凤凰人,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曾实业救国创烧了醴陵釉下五彩瓷。他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不久被迫辞职。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

黄兴的“英雄无命哭刘郎”,学颜真卿、北碑,所作行书,刚健秀雅这是他为同盟会会员中为反清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刘道一所写:“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黄兴对刘道一格外器重,期许他成为“将来外交绝好人物”。噩耗传至日本时,黄兴痛哭挥毫,诗以志哀。这幅书法作品周围有梁启超等民国众多名人题跋,弥足珍稀。

“伏海潜龙思隐德,盘空鸷鸟想雄姿”内容与字都显得雄壮大气。“一杯径到天地外”横幅,笔墨见透出豪迈的饮酒气概。

清 彭玉麟 凌波仙子 水墨纸本 46×177厘米 1871年作

杨度(1875-1931年),是近现代有传奇色彩的名人,辛亥后组织筹安会,拥袁复辟。后避居天津、上海,鬻字为生。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加入自由大同盟。这两件作品记录了悠然雅趣的生活小景。

齐白石

谭延 (1880—1930年),作为政界名人,同时也工书法,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谭延 字如其人,“孤帆远逝如飞鸟,引手东来一钓”书法行文有阔大气象。行书联“天生材器必有用,胸次诗书要不忘”,就是鼓励世人,要具有“多读书、读好书”的求知精神。其行书卷《自作诗》堪称法度严整。

蔡锷 行书联

“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何地不羲皇,此心无楚越”,宋教仁(1882-1913年)是同盟会制会会员。他的两件篆书对联,昂首阔步,气象雄放。

肆意有力,大气凛然。蔡锷(1882-1916年),“雄王雌伯开全局,风虎云龙壮霸图”一联,

程潜的隶书轴《所在》,内容出自《夏承碑》。压轴的两幅毛泽东书法作品。楷书《商鞅徙木立信论》,另一件是《沁园春·长沙》。一件是稿书一件是草书,从作品可见伟人的胸襟和豪气。

曾纪泽

湘人书画,表现出只有湖湘文化才有的霸王之气。出入于碑帖之间,崇尚气势的雄伟腴美,字形端正,行笔硬朗,骨壮气雄,外方内圆,有一股强自按捺的英雄气鼓荡字里行间,表现出湘人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独立苍茫、舍我其谁的气概。

古有云:文如其人。

湖湘有脉,笔墨为魂。

(责任编辑:劳棠)

胡林翼出展作品有:行书四条屏作品,内容融合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题山寺僧房》、《初至犍为作》、《巴南舟中夜市》三首五言律诗,汇集而成。原诗讲的是岑参游历川南巴南、犍为等地的旅途中,对自然风光及闲逸生活的无限向往。胡林翼在咸丰四年曾任四川按察使,这件行书作品,即是胡林翼在四川任期内,赠送给亲属的,借以表达心境,忙里偷闲,享受自然安逸的生活。

猜你喜欢

行书湖湘书法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书法
行书释函可《偶感》(70cm×45cm)
书法欣赏
书法
脚踏实地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书法欣赏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