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楼阁 人间妙迹
——袁江界画章台走马赏析

2016-06-14杨冬梅李晓峰YangDongmeiLiXiaofeng

收藏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界画楼阁走马

□杨冬梅 李晓峰Yang Dongmei Li Xiaofeng



江山楼阁人间妙迹
——袁江界画章台走马赏析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 Riding the Horse Passing by Zhangtai by Yuan Jiang

□杨冬梅李晓峰
Yang DongmeiLi Xiaofeng

There is a special kind of Chinese painting which draws on palaces, pavilions, houses, temples and other buildings as a theme, using straight line by the ruler and the painting. This kind of painting is named as “Ruler Painting.” Based on the appreciation of Painting Riding the Horse Passing by Zhangtai by YUAN Jiangjie,the article gives read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uler Painting.

中国绘画有一种专以宫室、楼台、屋宇、寺庙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笔直尺画线的绘画,被称之为“界画”。所谓“界画”,画师在作画时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管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它既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也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作为中国画技法,界指界尺,是建筑绘图时专供毛笔画直线的工具,界画是套用了建筑中界划的意思。而作为中国画画种,界画是指绘画中采用这种界笔直尺、用界划的方法所绘的画。界画与其它画种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求准确、细致地再现所画对象,分毫不得逾越。……。

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分支,史载界画在两晋时期已经出现,发展到隋代,已相当成熟。《历代各画记》评价展子虔的界画: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垂生阁。评价董伯仁的界画:楼台人物,旷绝古今。唐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继承隋代展子虔画风,界画技巧更为成熟,建筑形式更富变化。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就是界画的经典之精,画家张择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和习俗风情,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北宋时期政治、经济的珍贵史料。宋以后美术史中的界画画家代不乏人。以袁江、袁耀为代表的活跃在江南一带的界画家,是清代界画创作的主流。以描绘工整,画风雍容端庄,建筑样式多变为特色,且能绘巨幅大作,传世作品量大。其二是居住在京城的部分画家,如清代如意馆画师焦秉贞、徐扬、冷枚等都属于这类画家。他们既长于山水,又兼善楼阁,创作题材大都以清廷园林建筑、皇帝出巡的宏大场景为主,作品严谨细密。

袁江(1671—1746年),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绘画生涯大致处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至乾隆八年(1743年)之间。中年临摹大量无名氏画作,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袁江主要活动在民间,曾长期在扬州和江浙一带生活绘画,并接受扬州的山西盐商聘请,与侄子袁耀到山西作画,在北方流传有部分作品。袁江擅画巨幅画作,画幅的大小方圆都与主人房屋的格式相配合,极富观赏价值。有的研究学者认为,袁江作品从画风上分有精笔和细笔两路。大部分是工整细致的一路,有少量的用笔粗放一些。袁江在向前代和同时代画家学习的基础上,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山水楼阁界画,并且使传统的界画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清朝画坛上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流派。

济南市博物馆收藏有袁江《章台走马图》一幅,幅面长72.9、宽102.6厘米。绢本。画面以独山为背景,山体险峻,山石陡峭,远眺山峦起伏,近观湖泊河流为烘托,山水一色,树木掩荫,实为避暑纳凉休闲之地。在依山傍水的台地上,建有奢华的厅台楼阁,亭廊榭轩,布置合理,错落有致,以廊榭相通,疏密相间。左侧屋外两人似在凭栏话谈。院后苍松树柏间掩荫着一四角方塔,似为游客登高望远之处。台地依山而起,四周围有护栏,右侧护栏前几位男士席地而座,欣赏着面前两位舞者的表演。正面护栏前四位男士在低头观望策马趋来的客人,右侧蜿蜒通向大道的台阶上,两位老者和一稚童也在驻足观望,大道上有七人策马边聊边向章台驰来,似与朋友相会。作者在精心构绘主题画面的同时,将无垠恬静的田园风光点缀其间,左侧河流远处陆地上茂密树林中隐藏着楼阁建筑,两只游船泊于岸边,另有游船也在摇撸前往,水湾交错,渔舟泊烟;近处草庐毛舍前四人似在驻足交谈。右面远处房屋乍现,田埂稻田里老者扶牛耕犁,更有数人在数荫下忙碌。近处院落当为访客歇马之处,院外马匹在悠闲地吃料歇息,院内数人却在忙碌的劳作;不远处的山坡上也有四人在站立交谈。章台前宽阔的水面上,两只游船停在柳荫下,有的在对酌,有的在掌舵,有的在撑槁,一侍者在观望着姗姗来迟,肩担食盒的送餐人。此图主题清晰,中规中矩,整体气势宏大,局部精细入微。画家既用成熟的绘画技法描绘出陡峭的山石,更以娴熟的“界画”技巧勾勒出楼台亭阁,并在其间点缀人物、景物,在自然环境中巧妙的安排丰富的生活景致,使整幅画面浑然一体,充满生机。左上方楷书自题:“章台走马图。邗上袁江拟意。”钤印二方:“袁江印”白文,“文涛”朱文。左下角钤朱文长方印“济南市博物馆”。此图1987年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章台”,史有所典。春秋时为楚国离宫,《左传·昭公七年》:“及即位,为章台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战国时则为秦宫中台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做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战国策·楚策一》:“今乃欲西面而事奏,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及之汉代,因汉长安城中有章台街,时为长安妓院集中地。《汉书·赵尹韩张两王列传》载:时任京兆尹张敞:“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走马章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而后人则泛指涉足娼妓间,追欢买笑,因而“章台”也称为妓院赌场的代词。但其“走马章台”尚有风流潇洒的含义,唐朝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今鞭”,自引出他年少轻狂,熬世独立的心境。袁江自题“章台走马”,没有描绘繁华京城,而是将章台移至美丽自然的山峦湖泊间,友朋相聚,煮茗对酌,谈笑古今,闲情逸致,那种追求自我,追求清逸,追求洒脱,追求自然的意境完美呈现于画面,把欣赏者带回遥远的时代,重拾那清闲悠散的意境。

清 袁江 章台走马图轴(局部)

(摄影:孙忠梁)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界画楼阁走马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指画」与「界画」 画家高其佩与袁江
界画:远去的辉煌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浅析“西方建筑画”与中国“界画”——欧洲建筑表现与古代中国建筑表现之对比
走马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走马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亭台楼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