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英语专业改革思路

2016-06-01

关键词:创新创业改革英语

陈 钦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英语专业改革思路

陈钦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202)

摘要: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也是大势所趋。本文结合本科英语(旅游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英语(旅游方向)专业改革的新思路,旨在构建“英语+产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势下对创新创业型英语(旅游方向)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创业;英语(旅游方向);专业;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专业改革的重要性

(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双创”理念更是提高本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与条件,切实有效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

(二)产业和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渴求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深入向前发展,各产业和高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有着丰富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兼备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更为渴求。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才能使应用型本科的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使学生具有开拓创业渠道、把握创新机会,显现创业才干的能力,才能实现高校达到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最高要求。

二、本科英语(旅游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本科英语(旅游方向)人才需求背景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人数2014年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对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据调查,目前我国旅游业中涉外旅游的从业人员有400万人,但实际需要涉外旅游人才要600万人以上,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人,这其中对旅游英语的人才的需求更为紧缺。而在我国很多高校都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和英语专业,然而,开设旅游英语专业和英语(旅游方向)专业的学校甚少,且培养现状与行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本科英语(旅游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前,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级英语人才,80年代后,以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为主,到如今以培养创新创业型“英语+专业”人才为主。然而在培养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和行业需求脱节

通过对某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旅游方向)专业的大二大三学生问卷调查,从统计中可分析看出英语(旅游方向)专业是实用性和应用性较强专业,学生的直接就业率比较高,所以在培养上需要突出应用型。表1是通过对旅游行业各企业高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访谈,发现企业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在人才的需求是显现出“四高”要求,即高英语实践技能、高旅游类技能、高旅游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高创新创业能力。而这与各高校英语(旅游方向)现行的培养方案中有严重的脱节。在英语(旅游方向)专业培养上许多高校还是用传统的纯英语专业的模式的基础,加入部分少量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并以培养出国领队为主,更有高校机械地把旅游管理专业和英语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重组压缩来制定英语(旅游方向)专业的培养方案。

表1:旅游行业对英语(旅游方向)专业人才能力要求和现行培养方案的重视程度对比表

2.课程体系设置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从目前各高校在英语(旅游方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英语类课程仍占主导,而旅游类课程尤其是旅游技能性课程不仅学时数少,更被认为是英语类课程的附属和扩延性课程。技能性课程的地位被置于理论课程下,英语+旅游+技能性类的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而只少数高校有将创新创业的课程融入到总的课程体系中,不仅学时数极少也只停留在通识类课程的范畴内,没有与英语、旅游相关课程相结合,缺乏创新。

3.实践教学滞后,且效果不佳

开设英语(旅游方向)专业的各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无论是英语类课程、旅游类课程和还是“英语+旅游”类,相关的实践教学学时数都较少,不利于教师开展专项的实践教学;第二,缺乏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设备。目前各高校本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基本以英语语言实验室和旅游类服务技能实验室为主,缺乏可运营文化体验室、实体和创业工作室等,以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第三,实践教学方法传统,实践内容传统且形式化。第四,学生专业实习时间过短,一般为8周时间,与行业各企业长时间专业实习的要求不协调,不利于行业对英语(旅游方向)人才的培养。

4.专业师资实践经历不足,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要培养精通英语,掌握旅游专业技能,又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需要有一支高综合素质、有旅游从业经历的校内师资队伍和通晓前沿行业发展的企业师资队伍。然而,多数高校的本专业都是从英语和旅游管理专业师资中抽调相关教师担任授课工作,多数为师范生毕业,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更无创新创业意识。因此,本科英语(旅游方向)专业总体师资实践经验不足已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英语(旅游方向)专业改革思路

(一)制定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英语(旅游方向)专业的培养方案,拓宽培养模式

各高校应深入涉外旅游产业进行市场调研,与校企合作单位、境内外合作院校、境内外本专业的学者专家、学生共同研讨“英语+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英语(旅游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结合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旅游发展的趋势,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创业能力,即更新应用型本科教育观念、加强境内外合作,有原有传统的“外语+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实施“英语+旅游+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四型”人才,即技能型、复合型、“双创”型、国际型外语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第二,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或“定向培养班”的培养模式,或推行“3+1”的模式,也可以与境内外合作学校实行“2+1+1”模式。第三,改革课程体系,重点开设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旅游产业中的相关课程。

(二)创新改革英语(旅游方向)专业的课程体系

集各方人才,打造科学的“英语+旅游+创新创业”的创新型课程体系。按人才需求来进行课程体系重置,构建纯创新创业课程占5%;英语类课程占45%(其中理论型课程占5%,英语技能课占40%),以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旅游类课程占30%(其中理论课占10%,技能课程占20%),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旅游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旅游实践技能;英语+产业课程占10%,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学习旅游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英语+产业+创业类课程占10%。创新改革课程体系旨在将创新创业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课程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程,将创业案例融入到职业岗位技能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旅游行业领域上的创业能力。

(三)打造“六位一体”的“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建设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知识面宽的“双型师”教师队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建议本科英语(旅游方向)专业构建“六位一体”的专业国际化师资队伍,即师资队伍的素质观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活动空间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引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管理的国际化和行业师资的常态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结合行业需求创建创业孵化项目,并通过每学期请企业师资授课和不定期开设行业前沿讲座等措施,从各方面提高本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

(四)创建“英语+旅游+创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增加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行业对人才的较高要求。第一,围绕旅游行业英语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将各类课程的课内实践、跨学科专项实训、专业认知实习、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职业资格取证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形成基于岗位和自主创业的实践教学保障体质。第二,按比例配备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指导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重点指导其开展结合专业和行业发展的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内创业孵化项目和自主创业项目。第三,加大校内实验室的投入,增签创业型校外实训基地,创建校企合作创业实体工作室,采用“三位一体”的模式,促进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同时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增设结合本行业的高质量的创业论坛、创新论坛。从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构建“英语+旅游+创业”一体化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的能力。

(五)创新教育形式,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创业体系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实现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高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实施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专业改革更应倡导合作教育模式,注重学生英语和旅游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的同时,也要主动打破学科边界、课堂边界、教师边界,与社会开展广泛合作。

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涉外旅游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变化趋势,才能培养出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使英语(旅游方向)专业的本科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艾静超.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英语(旅游方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沈阳工程学报,2014,(2).

[2]李礼.“英语+旅游”复合型英语旅游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语学报,2014,(36).

[3]王丽凤.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下的旅游英语课程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改革英语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改革创新(二)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