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外来人口调控研究

2016-05-30陈玉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外来人口

陈玉越

摘 要: 外来人口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低素质的外来人口结构也抑制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基于宏观分析和微观调查的角度,探讨了外来人口集聚的特征、形成机制,分析了外来人口集聚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优化外来人口结构、有效控制规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外来人口; 产业转型升级; 人口集聚

中图分类号: C 92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2-0105-04

0 引 言

伴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东部沿海地区外来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底,慈溪市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总量已达到102万,目前在册的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接近1:1,成为外来人口的重要集聚地。本文通过研究慈溪外来人口集聚的特征、机制及其调控,不仅对慈溪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东部沿海地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外来人口集聚特征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外来人口集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 举家迁移现象越来越普遍。伴随外来人口总体规模的扩张,慈溪外来人口的流动呈现由个体成员的劳务输入转向举家迁移的特点。外来人员在工作地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将配偶、孩子甚至父母都接到当地开始家庭生活,目前这一现象越发普遍。在慈溪的外来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举家迁移,并且呈快速增长趋势。

(2) 长期居留意愿增强。通过对外来人口访谈发现,来慈溪年数达到10年及以上者打算长期居留的比例为72%,这一类型的外来人口长期居留意愿最强;来慈溪年数为5~10年的外来人口具有长期居留意愿的比例也高达65%。调查结果显示,外来人口随着来慈溪工作生活的年数的增长,居留意愿则不断增强。

(3) 相对独立的社会网络逐渐形成。中国社会关系的产生、发展、演变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环形的、多维的、复合交叉式的。慈溪外来人口也不例外,他们更多地依赖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形成分层和交错的关系圈。慈溪外来人口的社会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外来人口以地缘关系作为主要纽带。走访中发现许多实例,少数外来人口在慈溪务工一段时间后,就会通过老乡带老乡的方式吸引外来人口来源地的一个村甚至一个镇的务工人员涌入慈溪,他们认为老乡关系更容易产生信任感,实际上基于地缘关系的社会圈中信息传递和作用发挥非常狭窄和缓慢。其次,慈溪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关系圈是松散的、临时的。比如他们租住本地居民房屋,与本地人仅停留在房东房客关系上,不会产生紧密浓厚的关系,反而与自己的老乡,或者其他外来人口更容易形成专属于外来人口的生活圈。调查表明,大多数外来人口地缘圈和血缘圈,如果有社交圈也往往限于老乡之间,与本地居民的交往有限除非必要,尤其是远离权力圈,走访得知只有极少数比例的外来人口愿意主动参与村、镇(街道)各级别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

(4) 同本地居民隔离的状态日益凸显。社会为外来人口与当地人交往提供的机会和场合不够,社会交往活动缺少一定的纽带容易造成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隔阂。此外,由于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经济与社会地位、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偏见和歧视,使双方的社会交往存在一定的难度。上述多种原因促使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关系停留在若即若离的状态。

2 外来人口集聚形成机制

外来人口在一区域的集聚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具有自身的形成机制。

(1) 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是外来人口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因。慈溪在行政级别上仅是县级市,但发达的第二产业带来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慈溪吸引大量外来人口集聚最主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还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慈溪都远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从收入差距来看,1990年慈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94元,到2014年,这一差距已扩大到13146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也同样呈现逐步扩大趋势,慈溪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值的差距也由1990年的808元提高到2012年的12466元。

(2) 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为外来人口集聚创造了客观条件。慈溪是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家用电器、纺织化纤、普通机械、塑料五金、有色金属行业为重点,门类齐全、多元经济共存的发展格局。目前的产业格局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即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对慈溪的企业而言,在当前技术水平下,相当部分劳动仍然无法被技术取代,即使能取代,使用技术的成本往往高于使用劳动的成本。以慈溪仿古家具产业为例,为了满足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或者对精湛手工艺品的追求,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可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必要阶段。慈溪超过100万的外来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属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对生产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稀缺和昂贵,因而目前慈溪存在大规模的外来人口是“双赢”选择。

3 外来人口集聚引发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慈溪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各种社会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对外来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外来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给慈溪带来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1) 抑制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抽样调查的数据,慈溪市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呈现不断提高的变化趋势,但是,外来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依然明显偏低。以慈溪城镇单位职工文化素质为例,外来人口大专及以上比重比城镇职工偏低27.19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低22.92个百分点。外来人口的素质结构特征与慈溪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制造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相矛盾,抑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能满足慈溪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资源的素质要求。

(2) 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2014年慈溪市外来人口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20:100,而同期户籍人口男女出生比仅为97:100,外来人口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成为慈溪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因,严重影响了慈溪的生育秩序。主要原因,一是外来人口婚育信息掌握难。调研显示,一般前来慈溪务工的外来人口婚育情况证明持证率在50%。二是补救措施落实难。外来人口流动性强,不易找到人。如果外来育龄妇女不办暂住证,人口计生部门很难掌握情况。三是征收社会抚养费难。由于外来人口多数来源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征收的社会抚养费数额也远低于慈溪,对慈溪户籍人口违法生育对象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 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外来人口呈现以下“三多”特点:一是侵财型犯罪较多,一些外来人口流入慈溪后,往往赚钱心切,有的达不到这一目的,就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二是团伙犯罪多,一些外来人口慈溪后,他们面临打工无着落或打工不易、挣钱不多、致富无望的处境时,往往以血缘、亲缘或地缘结伙成帮进行团伙犯罪;三是青少年所占比重多,由于慈溪外来人口中举家迁移比重不断提高,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多余时间教育和照顾孩子,由青少年引起的社会治安问题也越来越多。

(4) 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加大。首先,外来人口的涌入催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导致本地居民违章搭建问题严重;其次,一些外来人口中在慈溪的马路、社区、学校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地区从事路边摊、大排挡等小商小贩活动,对慈溪城区和镇(街道)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造成了不良影响;再次,慈溪外来人口大部分集中居住于卫生设施相对落后的出租房中,且由于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卫生意识不强,随地扔垃圾、吐痰、甚至随地大小便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慈溪部分地段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同时也增加了治理环境污染的负担。例如:宗汉街道的百兴村每年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的支出就高达60余万元,由于难以按规定收取垃圾处理相关费用,因此这一费用主要由村里负担。

4 外来人口规模调控思路

为了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型,适度对外来人口调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给出如下调控思路:

(1) 发挥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的调控作用,促进外来人口的有序发展。在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外来人口规模现状、人口资源承载力以及外来人口管理的复杂性,将慈溪城区及主要镇(街道)划分为外来人口限制区、外来人口疏散区以及外来人口聚集区等外来人口发展功能区,优化外来人口发展的空间布局,实现外来人口发展规模的有序管理。

(2)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资本和技术对外来人口的替代效应。慈溪现有的外来人口素质不能适应产业升级要求,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给慈溪的人口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强化资本和技术对外来人口的替代效应,不仅是提升慈溪经济发展能级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慈溪外来人口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3) 拓展外来人口专业技能培训渠道,促进产业升级。以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为依托,推进外来人口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利用其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为外来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平台载体,拓展外来人口专业技能培训渠道,提高外来人口职业技能水平。

(4) 创新外来人口分类管理模式,适度控制外来人口总量。规模根据慈溪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创新外来人口进行分类管理模式,在总量控制范围内,积极引进符合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有效调控弹性人口。具体而言,根据慈溪经济发展对外来人口的需求,以及外来人口自身素质结构特征,对外来人口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引进、限制或禁入的标准,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做到有管有控,管控结合。

(5) 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积分”制度,优化人口结构。以学历水平、专业技能、年龄、在慈溪工作年限、参与社保状况、居住及房产情况、社会贡献、荣誉表彰、计划生育、遵纪守法等为主要对象,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积分制度。建立与积分制度相关配套制度体系,将外来人口的积分情况与其在慈溪落户、购房、投资、社会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及父母随迁等政策门槛相挂钩,充分发挥积分制度对外来人口结构的调节和优化功能,以有效解决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慈溪外来人口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相匹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迎昌,武伟. 北京市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J]. 经济地理,1997,17(4):71-75.

[2] 王文华,李雪铭,马辉. 外来人口对大连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135-137.

[3] 黄晨熹. 城市外来人口宏观调控政策研究之新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1):78-83.

[4] 翟振武,侯佳伟. 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区:模式和发展趋势[J]. 人口研究,2010,34(1):30-42.

(责任编辑:徐兴华)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外来人口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不同流动类型外来人口的知觉压力现状
关于提高沈阳外来人口市民化待遇的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天通苑地区常住外来人口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用法治思维审视外来人口子女高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