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项目化管理研究

2016-05-30王代梅林淑贤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项目化成效思路

王代梅 林淑贤

摘 要: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和管理,是学校整体就业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项目化管理要求,从项目的启动、签约、实施、考核四个步骤进行管理,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不失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方式,应该会对职业指导工作带来新的成效。

关键词: 职业指导课程; 项目化; 思路; 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2-0035-06

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其中职业指导课程的管理更显重要。如何把职业指导课程进行科学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就业工作的成效。这里提出一种管理思路,即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管理,通过设定“目标标准、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规定完成时限、进行全程控制等手段,以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完成。”[1]据此,高职职业指导课程项目化管理工作可分为启动、签约、实施、考核四个阶段来完成。

启动职业指导课程项目,管理者须制作出项目申请书,申请者填写后作为项目是否获得立项的材料。申请书一般包括申请方基本信息和已有成果、对项目实施的思路、方法、预期成果、经费使用作一具体阐述或说明,作为项目批准与否的依据性文本。

项目申请者除了填写必备的个人信息之外,主要还是通过扎实的论证表明申请方确实能够有实力完成这一项目中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这就需要摆出申请方已有的经验及成果,这是前提条件,任何没有此方面条件者将会毫无疑问地被排除在外,因为项目工作不是试验场,不允许拿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作一试身手的对象。申请方个人信息设计如表1所示。

申报团队情况包括基本情况、教学情况和技术服务三方面。作为申请承担课程设计与教学者,要有一定的教研经验和成果,要有相应的成果转化业绩和社会认可证明,有了这些材料,才能充分表明申报者是可供选择的项目承担对象。申请方要能通过团队个人信息,表明其团队结构合理,胜任项目工作。因此申请方个人填报的信息中,还需有团队整体情况的汇总表,除每人基本情况外,还应有年龄、双师素质、专业、职称等结构的整体分析。年龄在各因素中应是最为次要的一个参考对象,因为仅凭年龄无法判断一个团队的实力。双师素质是体现团队成员实践经验的主要参考指标,具备双师条件成员一般应达到50%左右。专业和职称结构合理是完成项目整体工作的前提,也是考量团队实力的主要参考指标。然后对各人所承担的任务作出较为明确的分工,体现各人在团队合作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让申请方填写其关于完成项目的理念、思路、内容、方法、条件、创新是申请书的主体部分,也是项目评委们将应最为着力审查之处。再附上项目经费使用办法、评审所需表格,就可以完成该项目申请书的设计。表2是据此设计的一份简表:

课程性质与作用,需要申报者详细说明该职业指导课程所属课程类别,即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很明显,这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学生务必完成规定学分方可毕业。课程的作用是强调该课程在三年教学任务中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申报者需要非常明确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得到哪些能力培养。项目完成理念和思路,要求申报者回答其结合了哪些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哪些教育思想和规律的提炼,并又是如何将其落到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来的问题。特别是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不同专业进行训练等问题。课程内容要求较为明白,针对性和适用性要求申报者对授课对象有非常熟悉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拟定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提出具体可感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要求申报者回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工学结合的指导精神统领下,如何将其变为本项目中的具体行动纲领,成功的做法即是创新出来的成果。同时还要回答教学方法、技术、资源等辅助性问题解决的成效。职业教育以工学结合为行动指南,实践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申报者需提供有足够说服力的校内外实践条件,特别是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企业实习资源,这也是凸显申报者实力的重要展示。申报者提出的整体内容和设计要有改革创新点,要在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有亮点。最后是提出建设规划,应有较为详细的时间进度安排。

这一部分是整个申报表的主体,也是展示申报者实力的平台。对于申报者提出的设计思路、内容、方法等,项目管理者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把握宏观方向,又要有睿智的思维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让最有实力完成项目者脱颖而出。

项目承担者既要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求做好课程设计工作,又要将设计结果付诸于教学实践,责任重大,立项后有必要进行签约,将目标责任进一步明确。具体来说,责任书应包括承担方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信息及队伍建设、课程精品化和网络化、教学模式改革、教材建设、考核方式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如表3所示。

项目团队建设任务中,要求承担者既要提升现有成员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水平,还需注重队伍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双师队伍的打造问题,因此设置校外专家及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内容,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课程建设是要求承担者明确提出课程建设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精品化、网络化是必然方向。教学模式改革,强调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坚持工学结合的整体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学生实际,需要承担者提出初步的改革构想。教材建设是讲义内容的深化,要求承担者能在讲义的基础上,积极申报规划教材,达到校本教材建设的目的。考核方式改革是与教学模式改革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带来考核方式的变化,承担者据此可提出相应的方式方法。课程教学资源库是课程内涵丰富与否的展现,承担者需在此方面作出努力,使之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和课程精品化的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需要,同样也是实施课程实践性内容教学的主要依托场所,需要承担者大力拓展,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通过立项和签约,接下来就是项目正式实施阶段。高职职业指导工作,最为基础的便是上好职业指导课程,这就需要将课程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方向建设。课程的设计要分工明确,负责人要统筹安排,根据团队中不同人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配任务。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课程建设的工作任务可分为:拟定课程定位及建设理念、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当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内容。据此,可列出团队人员分工简表,如表4。

此处,假定团队成员有四人,A为子项目负责人,B为团队骨干,C为青年教师,D为技术骨干。课程定位是要对职业指导课程做出明确的性质与作用的表述,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整体要求进行撰写,要能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角度阐明本课程的具体作用,并与前后课程衔接关联。课程理念则是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并着眼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体现高职学生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这是一门课程的总体指导思想,更是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负责人亲自思考,并发挥集体智慧,才能作出准确的表述。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材料,是对课程指导思想的进一步阐释。课程讲义实际上是课程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讲义最好是以教材出版的形式发放到学生手中,形成校本教材。课程标准和讲义的编写需要团队中的骨干成员担纲,负责人密切指导参与并把好关。课件制作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也是上好课的前提。要能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多素材、多角度地展现讲义精粹,而不是将讲义转换为PPT格式就可了事。课件制作同样需要B这一骨干担纲,同时要有技术支持人员D辅助。课程设计并将之精品化,主要目的还是要上好课,见出成效,所以要利用网络的力量,搜集、整理、制作课程资源库,这一部分应由B主导,青年教师C具体操作,既是锻炼培养团队梯队的需要,也是科学分工的要求。在讲义、课件、资源库的基础上,课程的网络课堂部分就可以初步构建好,应在B的指导下,由D上传到网络课程制作平台,供学生不定期地使用。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是一门课程甚至一个专业实力的象征,作为负责人和骨干成员,A和B的精力应有相当多地分配在此一工作上。课程设计完成以后,如何在不同的年级、学期实施教学需要负责人统筹安排,将设计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课堂效果。这样,团队四人的分工明晰,职责确定,才不会出现那种团队为虚、负责人负责全部工作的怪现象,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无法完成这一项目所有任务的。

以就业为学习导向的高职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谋生技能是较为现实的选择。职业指导课程配合专业能力锻炼和培养,希望通过三个年级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对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职业意识,训练创业、创新思维,指导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课程定位是整个课程设计和教学的基础,因此,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应遵循高职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基础上,选取恰当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精心组织,多角度、多层次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定位上的自我选择、自我优化能力,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项目负责人的上述要求,同样是管理者份内之事。项目的管理者,不能将签约当作项目管理的中止,余下的事全部交由项目负责人全盘接手。管理者既要有宏观的把握能力,更要有微观的管理技巧,更要熟悉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只有在课程建设思想统一指导下,由项目团队制定好课程教学标准、写出讲义、制作课件、充实教学资源库、制作网络课程、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落实、编制教学计划等工作,项目实施方可算是初步完成。

项目实施后,需要对项目完成效果进行考核。一般来说,应在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考核小组,由学术和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家和教师组成,熟悉教学评估理论和方法、技术,人数一般为3~5人。要求做到责任心强,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并自愿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考核小组需要审查相关结项材料,对职业指导课程开展现场评估,采用的形式有:听课;召开项目承担团队成员座谈会,并专门召开学生现场座谈会;抽查教案、题库、作业,在上述各项现场评估形式的基础上逐项打分。统计出分数,写出评语,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将评估意见和结论提交给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

根据上述程序要求,需要设计课程评分量化表格。目前,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审标准不一,这里参照相关材料,设计出一个职业指导课程精品化评审标准,供本项目考核之用,见表5。

这一表格主要是针对职业指导课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而设计的,实际操作中,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门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需要精心设计考核表格。为此,这里设计出一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供项目考核之用,见表6。

通过课程设计效果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课程设计与教学这一子项目的考核已基本完成。项目管理者可根据评估的结果,对这一子项目的整体完成情况作出客观评述,以作为该项目经费支付及人员奖惩的依据。

总之,对职业指导课程进行项目化管理研究,只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如果能够按照上述四个步骤进行,相信会对课程建设和学校整体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Z/OL]. (2016-01-01)[2016-02-10].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7/xxgk_14

1567.html.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项目化成效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