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特征探析

2016-05-30倪荣彪刘红燕方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余时间高职生

倪荣彪 刘红燕 方波

摘 要: 通过对某高职学院6个不同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并利用均值比较、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高职生管理课余时间意识与实际利用情况存在矛盾;高职女生时间管理倾向及课余时间利用效率优于男生;高职生上网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之间存在较强的负向影响。指出丰富课余活动内容,提高时间管理训练的针对性,正确引导高职生使用网络,将有益于提高高职生课余时间利用效率。

关键词: 高职生; 课余时间; 管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6)02-0027-0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研究已久,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性质基本达成共识。潘懋元教授曾阐述过高职教育的这一特点,潘教授认为“高职高专的教学不是按照普通高校那样办,而是根据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方式来确定的,尤其是在实习、实训方面,因此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区别于以前那种老大专的办学模式”[1]。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生是以职业技术学习为主的大专类学生,他们在心智发展方面与普通大学生基本类似,但是,由于高职学院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使得高职生在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等方面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生。很多人都偏激地认为高职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认为高职生不是真正的“大学生”,更有甚者甚至认为高职生就是在“混日子”,浪费时间。诚然,高职教育确实存在学习方式与高中阶段有所不同,自主时间多,高职生通常高考入学成绩比普通本科生低等事实,但是,课余时间多、学习基础弱不应也不能成为人们形成偏见的理由。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经历着变革式发展,时间管理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为探索高职生利用课余时间的特点,本文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分析所得数据,以期发现新时期高职生课余时间管理规律,引导高职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

一、方法

(一)被试的构成

本调查选取某学院2014级大二6个不同专业学生,采取整体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 220份,其中男生 87人,女生 133人;涉及机电一体化、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英语定向(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定向培养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商务英语、英语教育等不同专业学生。

(二)调查研究工具

本文采用黄希庭教授等人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被试进行测查。本量表由三个分量表构成,共 44个项目,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感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每个分量表所包含的项目数为10、24、10。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t) 5 点自评式量表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 0.62~0.81 之间,重测信度在 0.71~0.85 之间[2]。

在座谈了解及文献研究基础上,作者大致掌握高职生课余活动内容(通常高职生课余活动主要包括上网、自习、体育运动、兼职、参加社会组织等),根据高职生课余生活内容编制出调查问卷,本文所有研究数据均来自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三)调查要求与程序

数据收集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配合下,利用班会时间集中向学生发放问卷,向学生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确保学生明白答题要求,一次性完成问卷。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9.0 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及课余时间利用情况描述

1. 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描述

利用ATMD对被试学生进行调查,被试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三个分量表得分的平均数如表1、表2所示:

表1显示:被试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中上,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时间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优于男生,其中在时间监控感上显著优于男生。

表2显示:不同专业的被试高职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在英语定向为主的被试文科学生在时间管理各维度上均优于以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被试理工专业学生,而英语定向专业的学生在AMT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2. 高职生课余时间观分析

本文所指的课余时间观是指对待课余时间的态度和看法。本文选取课余时间计划安排、课余时间利用情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及利用课余时间的满意度几个方面进行调查,表3、表4、表5是统计结果。

从表3可知,82.3%的被试高职生认为“有必要规划课余时间”,其中54.5%的被试高职生已经有课余时间规划,这表明大部分被试学生时间管理观念良好,表4“利用课余时间利用满意度”调查中,表示满意度“一般”或“不满意”的高达76.4%,也表明被试学生时间效能感较好,印证了表1关于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结论。

同时,17.7%的高职生认为课余时间没必要规划(表3),高达21.3%的被试学生认为“课余时间对于学习成绩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表5),这反映部分被试学生时间管理观念淡薄。

3. 高职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分析

本文从课余时间多少、自主学习时间、上网时间等几方面来探索高职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下图分别从高职生利用课余时间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两方面进行对比。

对比分析利用高职生课余时间的性别差异,可知高职生在“对于课余时间多少的认识上”趋同,但是被试男生平均上网时间3.49小时高于女生平均3.02小时,而平均自主学习时间男生只有1小时,女生达2.08小时,是男生的两倍多。

对比分析利用高职生课余时间的专业差异,可知所有专业的被试学生都认为课余时间较多,均在4小时以上。对于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的专业差异较大,以“英语教育”为主的文科专业被试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2小时,显著高于以机电一体化(平均0.88小时)为代表的理科专业被试学生,英语定向专业被试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最高,平均为2.77小时,且只有英语定向专业被试学生“学习时间”超过“上网时间”,分析表明,高职学生课余上网时间远高于自主学习时间,且存在较明显的专业差异。如图1所示。

(二)高职生课余学习时间和上网时间推断

1. 高职生课余时间多少的推断:利用被试学生课余时间调查数据,推断高职生课余时间是否为4.5小时。对于课余时间长短的认识可近似认为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单样本t检验得出表6、表7统计结果。

由表6和表7可知,220个样本的平均课余时间为4.49小时,标准差为0.077;单样本t检验中t统计量的双侧概率p值为0.906,比例总体平均值95%置信区间为(4.34,4.64)。如果显著性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a,因此不应拒绝零假设,认为高职生课余时间与4.49小时没有显著差异;同时,4.49小时包含在置信区间内,也证实了上述推断。

2. 高职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推断:利用样本数据,对高职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进行推断,两个零假设分别为:高职生每天自主学习时间为2小时;高职生每天上网时间为2小时。高职生自主学习时间和上网时间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单样本t检验得出表8、表9统计结果。

由表8和表9可知,220个样本的平均自主学习时间为1.65小时,平均上网时间为3.21小时;单样本t检验中t统计量的双侧概率p值均接近于0,比例总体平均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1.8)和(3.09,3.33)。如果显著性水平a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a,因此均应拒绝零假设,认为高职生自主时间与上网时间与2小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2小时均未出现在置信区间内,也证实了上述结论。从置信区间可看出,高职生每天自主学习时间低于2小时,而每天上网时间在3.09至3.33之间,显著高于2小时的检测值。

进一步调查“您上网一般做什么”时,220个样本中高达68.6%(151名)的被试选择“娱乐(微信、电影、游戏、购物等)”,而仅有21.8%的被试学生选择“查阅资料、学习”,表明高职生使用网络主要以娱乐为目的,学习功能次之,先前有研究者研究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是在线娱乐,其次是信息收集[3]。

(三)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相关性探析

表10是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专业变量上的相关性的统计结果。表10显示,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在性别、专业两变量上均存在相关性。

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相关性统计结果如表11所示,从表11可知,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每天自主学习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189,与每天上网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139,这表明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对每天自主学习时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对每天上网时间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但这些影响均较弱。高职生每天自主学习时间与每天上网时间相关系数为-0.428,相关系数检验概率p值近似为0,因此当显著性水平a为0.05或0.01时,都应拒绝相关系数检验的零假设,认为两总体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基本特征

通过比较均值分析,得知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得分水平中上,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专业差异,总体而言,文科类学生较理工科学生时间管理观更强,表明应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专业认同感教育和时间管理技能训练。

(二)高职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

1. 高职生课余时间管理意识与实际利用情况存在矛盾。研究显示,82.3%的被试学生有课余时间规划意识,76.4%的被试学生表示对课余时间利用情况不满意,78.6%的被试学生认为课余时间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上述结果均反映大部分被试学生具有良好的课余时间管理意识。但是,课余时间实际利用情况与良好的课余时间管理意识却大相径庭,研究显示,被试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达3.21小时,且上网主要以社交和娱乐为目的,这与张锦涛等学者研究结论一致,张锦涛等学者认为大学新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3.58±8.94小时[4]。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职生时间管理的自律能力较差,使用网络进行社交娱乐占据了高职学生主要的课余时间,要合理科学地利用课余时间,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如社团组织、文体活动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把高职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带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2. 高职女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及课余时间利用效率上优于男生。研究显示高职学生课余上网时间男生高于女生,但自主学习时间男生要少于女生。被试男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3.49小时,高于被试女生的平均3.02小时,而平均自主学习时间被试男生为1小时,女生达2.08小时,高出男生的两倍,这一结论与Tsitsika等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 (Artemis Tsitsika et al.,2009)[5]。同时,研究显示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在性别、专业变量上显著相关,高职女生在时间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优于男生,其中在时间监控感上显著优于男生;高职英语专业被试学生在AMT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要高出其他专业学生,尤以英语定向学生善于管理利用时间。

相对而言,高职女生更加珍惜时间,善于管理时间,高职院校在对进行时间管理教育时,应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有意识倾向男生相关的意识培养和能力训练。

3. 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对自主学习有正向影响,对上网时间存在反向影响,但是影响均不强烈;高职生上网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之间存在较强的负向影响(R=-0.428),表明过多使用网络会占用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这一结论符合常理。

网络是把“双刃剑”,合理利用有助学习,滥用则会伤身害心,高职生使用网络需要规范引导。课余时间总量是相对有限恒定的,引导高职学生科学地规划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地利用网络,摆脱电脑、手机的束缚,值得高职院校和相关人员思考。

四、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本文研究高职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状况,最终研究结论是基于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但是限于研究能力,存在一些研究局限。第一,研究样本的局限性,本文只选取了某学院6个专业进行问卷调查,为使得研究结论更具代表性、科学性,需要扩大调查样本范围。第二,本文研究发现了高职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高职生课余时间意识与实际利用情况存在矛盾;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及课余时间利用效率女生优于男生;高职生上网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之间存在较强的负向影响等,以本文研究结论为基础,探寻新时期高职学生网络成瘾原因、戒除方法,研究高职学生时间管理技能的训练方法,探索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其学习成绩的动态影响等,都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相关研究的深入将有益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和时间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 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 职业技术教育,2004(18):36-37.

[2] 黄希庭,张志杰.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 心理学报,2001(4):338-343.

[3] 罗喆慧,万晶晶,刘勤学,等.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6):618-626.

[4] 张锦涛,陈超,王玲娇,等.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心理学报,2014(10):1521-1533.

[5] Artemis Tsitsika, Elena Critselis,Georgios Kormas,et al. Internet use and misuse: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internet use among Greek adolesc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9(6):655-665.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课余时间高职生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养成
保研学霸兼职送外卖逾万单
欢乐的课余时间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大专护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现状及对策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