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6-04-22李凤兰

淮海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生化检验预防对策

李凤兰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李凤兰

[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8-11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分析对象,检测这些血清标本在没有溶血前和溶血之后,血液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尿酸(UA),肌酐( Cr),总胆固醇( 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钾(K+) 这16项生化指标含量值,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溶血后血清TBIL,DBIL,TP,CK,ALT,AST,LDH,血钾(K+)这8项指标高于溶血前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后血清GLU,UA这2项指标低于溶血前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Cr,CHO,TG,HDL,LDL这6项指标在溶血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血清标本中的多项生化指标有明显干扰,在分析测定结果时,应该考虑到是否溶血的因素,并且在采血、送检的过程中,注意尽量不要让标本溶血,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标本溶血会干扰检测结果造成医生的失误判断,以至会引起医患矛盾和纠纷。因此在采血和送检过程中,如何能减少标本溶血的情况发生,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对5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溶血前后16个生化项目变化观察分析,以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随机选择本院2015年8-11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人的血清标本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男25例,女25例,年龄28~59岁。所有被检测人员肝肾功能正常,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以及导致溶血或血沉增快的疾病。

1.2方法50例体检者禁食不禁水12 h,各取静脉血4 ml,平均分成2份装在2支干燥的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中。其中1份不溶血,另1份反复震荡导致其溶血。之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份血液标本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尿酸(UA),肌酐( Cr),总胆固醇( 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钾(K+)16项生化指标进行含量测定并作比较。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于标本溶血,TBIL,DBIL,TP,CK,ALT,AST,LDH,血钾(K+),GLU,UA这10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Cr,CHO,TG,HDL,LDL这6项指标在溶血前后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溶血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有影响是肯定的,本实验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抽血方式不标准、运送标本时剧烈震荡、分离血清时离心速度过快等都会导致标本溶血。人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 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 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表1 50例体检者血清标本溶血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s)

标本溶血的原因可能是:(1)操作不当:①给这些病人采集血样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过紧,再加上用力拍打穿刺部位。②将空针一次抽到510 ml处,等待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中。③由于针头固定不好,使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上,造成血液中混有大量的泡沫。④操作者没有按操作规程执行,将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而是注入速度太快。造成泡沫与血液一同注入试管,从而造成溶血。⑤操作者过于用力晃动标本瓶,造成溶血。(2)标本容器不合格,空针质量不过关,密封不好,造成溶血。 (3)标本冻结,将标本置于窗台上,没有及时送检,由于温度太低造成冻结。

尽量避免标本溶血的对策:(1)加强操作者的责任心,一定按操作规程操作,将所采血沿血管壁缓慢注入,同时要轻轻摇匀。(2)尽量及时送检,要放在远离气低温的地方。(3)在操作时,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要用力拍打所抽部位,如:血管隐藏不清。可用热敷,让患者休息片刻,重新选择穿刺部位。(4)注意 加强医药管理,防止劣质空针的采用。

[参考文献]

[1]蔺志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104):123-126.

[2]孟焱.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7(34):577-578.

[3]陈永红.浅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1(97):1033-1035.

[4]王驹.分析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5,8(195):568-569.

[5]李岩.观察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56):34-37.

(收稿日期:2015-12-02)

[中图分类号]R 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3-0323-02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3.033

[作者简介]李凤兰(1981-),女,主管检验师,大学。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477150

·临床经验·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生化检验预防对策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