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对24 h监测动态血压水平的影响分析

2016-04-22牛俊辉

淮海医药 2016年3期

牛俊辉



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对24 h监测动态血压水平的影响分析

牛俊辉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压与体质指数的关系,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体检中心高血压前期体检者60例,按体质指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和Accuwin 2.0血压监测仪检测体检者的各项指标,比较2组体检者的体质指数、血糖、肌酐(Cr)、总胆固醇(TG)以及24 h动态血压。结果:观察组体检者体质指数,血糖,Cr,TG,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与对照组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知,体质指数对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的血压水平具有较大影响,减轻体重有助于缓解高血压进展。

[关键词]体质指数;血压监测;高血压前期;动态血压

高血压前期人群是指血压指数介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与正常人群相比,其发展成为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1]。通过24 h动态监测能够准确反映对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的血压变化。本文对不同体质指数的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24 h动态血压进行监测,观察其血压水平与体质量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高血压前期体检者60例,所有患者均无既往高血压疾病史,按照其体质指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5.25±3.14)岁。体质指数<24.00 kg/m2。其中有吸烟史体检者21例,长期饮酒体检者19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5.83±3.92)岁。体质指数≥24.00 kg/m2,其中有吸烟史体检者20例,长期饮酒体检者20例。2组高血压前期体检者性别、年龄以及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监测方法生化指标和体质指数:在体检者空腹状态下采取5 ml静脉血,离心半径r=20 cm,3 000 r/min持续离心15 min将血清分离,然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糖、肌酐(Cr)、总胆固醇(TG)。测量所有体检者身高和体质量,在测量前吩咐体检者将外衣、鞋、帽脱掉,根据其身高和体质量计算所有体检者的体质指数,体质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

1.3观察指标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器选用美林公司Accuwin2.0血压监测仪,分别在白天和夜间进行监测,白天在7:30-22:00每30 min测量1次,夜间22:00-7:30每60 min测量1次,记录24 h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平均血压。测量数据有效≥80%为合格。

2结果

2.12组人群体质指数,血糖,Cr,TG比较对照组体检者体质指数和血糖明显高于观察组体检者,且Cr和TG水平也明显高于观察组体检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人群24 h动态血压比较观察组体检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数据均低于对照组体检者,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人群体质指数血糖Cr和TG指数比较±s)

表2 2组人群24 h动态血压指标比较

3讨论

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的提出,其目的在于呼吁人们通过改良生活方式或通过药物干预延缓高血压前期患者发展成为高血压。随着当今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肥胖人群与日俱增[2]。目前,对于肥胖人群的肥胖程度通常采取体质指数进行评估,经研究证实,肥胖越严重,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越高[3]。本文资料中,观察组体检者与对照组体检者因其体质指数的差异,对照组明显偏高,导致其空腹血糖值、Cr水平和TG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证明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糖、血脂以及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前期患者常伴有血脂升高、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多重危险因素的积聚将加速高血压进展,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4]。

肥胖对血压水平的影响较大,是血压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体质指数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5]。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前期体检者采取24 h动态血压检测,体检者体质指数高者,其平均血压以及白天和夜间的平均血压均高于体质指数正常体检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体质指数对高血压前期的24 h动态血压影响较大,尤其是对舒张压的影响。

综上所述,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提示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水平会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而升高,因此,高血压前期人群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等方式,达到延缓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曦,胡荣,芦燕玲,等.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06-3609.

[2]曾荣,余振球,贾英雷,等.动态血压监测在诊室血压正常曾有血压升高史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1):2388-2391.

[3]王姝焱.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量指数对24 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83-185.

[4]肖文成,巨雅平,牛凯,等.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诊治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4):91-92.

[5]刘星,马文,陆瑶,等.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中的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32-36.

(收稿日期:2015-12-12)

[中图分类号]R 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3-0310-02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3.026

[作者简介]牛俊辉(1973-),女,医师,大专。

[作者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三八疗养院 内科,江苏 无锡 21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