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2016-04-22唐红霞

淮海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

唐红霞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唐红霞

[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38眼)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32例(42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1 a的复发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 a复发率(15.80%)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2.38%),且2组患者治疗后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术后复发率低。

[关键词]翼状胬肉; 胬肉切除;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主要发生原因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其他慢性炎症相关[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眼结膜上出现瘀点、结膜乳头增生及角膜表面三角形胬肉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角膜散光、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出现[2]。我院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并对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20±3.41)岁;观察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23±3.58)岁。2组患者资料均衡性检验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2例(38眼)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手术前3 d,给予患者0.3%妥布霉素滴眼,每天3次;在手术显微镜下,给予患者0.4%盐酸奥布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常规铺巾消毒,开睑,给予患者2%的0.5 ml利多卡因进行结膜下浸润麻醉,在距离胬肉头部边缘外0.5 mm处将浅层角膜切开至前弹力层,将胬肉头部提起,将胬肉组织与角膜组织进行分离,将球结膜剪开,钝性分离巩膜上的胬肉组织,彻底清除变性组织、胬肉及不良增生组织,清除角巩膜表面残留的胬肉组织,烧灼止血,针对复发的患者,将其增生纤维组织一并切除。观察组32例(42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在患者患眼上方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液进行局麻,将球结膜移植片(与胬肉缺损区大小一致)切取好,将移植片放平覆盖在巩膜暴露区域上,将上皮面向上,使角膜缘区吻合,进行间断缝合,将其固定在浅层巩膜上,供区无需作其他处理。术后处理:给予患者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药水点进行手术的患眼,每天4次,每天在换药时,用1%荧光素钠染色,观察手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情况,角膜上皮修复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手术后1周,停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手术后半个月拆线,先将结膜缝线拆掉,观察其生长情况是否良好,再将角膜缘缝线拆掉。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1 a的复发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疼痛、畏光、流泪、异物刺激、充血及水肿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2组翼状胬肉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1 a的复发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术后1 a复发率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存在流泪、畏光、疼痛及水肿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存在充血、水肿、畏光及异物刺激等不良反应。2组患者术后3~5 d自觉症状逐渐减轻。见表1。

表1 2组患者复发率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 (n,%)

3讨论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症状较轻微患者会产生异物感,影响美观,严重者还将引起角膜散光、影响视力。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手术后复发情况较为常见,为了减少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我院针对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

翼状胬肉的发生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及免疫因素等有关,角膜缘干细胞具有组织再生能力及细胞更新能力,是结膜与角膜之间的屏障,亦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来源,能有效阻碍新生血管及假性胬肉侵入角膜内[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短时间内干细胞不但通过有丝分裂及阿米巴样运动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将角膜创面铺平,使得角膜恢复正常[4],除此之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还能帮助患者恢复角膜缘的生理功能,抑制局部组织的增生现象,有效阻止异常结膜源性组织增生,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现象,从而达到保持角膜上皮完整的效果。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主要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眼睛的少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到患眼上,使其自然生长、修复,促进角膜创面迅速上皮化[5],移植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表面生长,降低术后复发率,该种手术方式还将避免排异现象,且不会受角膜供体稀缺的影响。为防止或减少复发现象,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移植片的选取应选择上方,至少带0.5 mm透明角膜缘组织,以确保含有足够的角膜缘干细胞,避免出现因角膜炎干细胞缺乏或功能不良引起的复发现象。(2)手术中注意彻底切除胬肉组织,避免因手术不注意出现组织残留现象,且手术创伤及手术后炎症能使胬肉残留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及血管细胞活化,因此手术后注意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及消除炎症处理。(3)选择移植片时注意移植片的大小,若移植片过小,则会出现结膜侧方新生血管及胬肉复发现象,只有给予足够大的移植片,才能预防增生组织的入侵。手术中取结膜瓣时注意尽量薄,不带结膜下结缔组织。(4)手术后,应采用及时、有效的术后处理,加速角膜创面愈合速度,改善愈合质量,缩短角膜创面的愈合时间。本观察结果显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 a复发率比采用翼状胬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低13.42%,这说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能有效减少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及痛苦,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针对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小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15):179.

[2]李望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中国当代医药,2015,7(23):83-85.

[3]张严.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335-1337.

[4]庞晓红.单纯切除术、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4,20(23):41-42.

[5]吴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2(15):191-199.

(收稿日期:2015-12-21)

[中图分类号]R 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3-0302-02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3.021

[作者简介]唐红霞(1972-),女,主治医师,大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226311

·临床经验·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
自体血联合热凝切口运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等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对照
翼状胬肉手术探讨
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
三种不同术式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观察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22例临床观察
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26例临床观察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