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护理对策

2016-04-05顾新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

顾新玉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妇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护理对策

顾新玉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妇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对策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深静脉血液回流障碍[1]。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妇产科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肺栓塞或患肢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中国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2%~15.6%[3]。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本院妇科手术80%采用腹腔镜手术。尽管普遍观点认为腹腔镜术后DVT的发生率较常规手术低,但腹腔镜手术仍存在一定DVT风险[4]。本研究就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5月本科共进行微创手术906例,手术包括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下卵巢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906例患者中有4例并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4%。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4例患者康复出院,未发生其他不良后果。

2相关因素分析

① 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鞘,膀胱、直肠、生殖器官3个静脉丛彼此相通,故易使盆腔淤血,血流缓慢。② 手术造成血管内膜直接或间接损伤,当血管内膜损伤后血小板黏附其上,发生聚集,促进血栓形成。手术后疼痛引起应激性增高,从而增加血液黏稠度。③ 微创手术时,为充分暴露视野,CO2压力常设置为12~15 mmHg,大大超过了正常静脉压2~5 mmHg,降低了血流速度,同时气腹形成的腹腔压力还使膈肌抬高,增大了胸腔压力,使外周阻力增加,影响心脏泵血功能,促进了DVT的发生[5]。④ 护士对静脉血栓知识掌握程度偏低[6],手术患者只有58.5%能获得必要的预防措施指导。护理人员对DVT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不足,患者对DVT的临床表现不重视,会增加DVT的发生。⑤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DVT的概率为4%~20%。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有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瘀滞、血管内皮损伤及抗肿瘤治疗[7]。肿瘤组织可直接压迫静脉,使静脉阻塞。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释放,直接或间接激活凝血过程,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妇科恶性肿瘤多需行淋巴结清扫术,操作直接位于髂总、髂外、髂内静脉旁,闭孔肌和腹股沟深部,下肢静脉更易受压和损伤。本组4例血栓栓塞病例中,有1例为子宫内膜癌,1例为卵巢癌,1例为宫颈癌。⑥ 妇科术前禁食、灌肠,术中大量失血、失液而补充不足,可使血液黏度增高,致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患者术后需去枕平卧6 h后再进行活动,加之麻醉和手术时间,一般平卧达8~10 h,易造成患者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瘀滞。⑦其他,老年患者(年龄>60岁)、肥胖、心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因素是DVT发病的高危因素。

3护理对策

3.1提高护理人员对DVT的认知程度

以往围术期护理人员常将注意力集中于手术部位及原发病,而缺乏对腹腔镜术后LEDVT的关注。对此,科室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DVT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DVT的高危因素、早期临床表现、早期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并进行不定期抽查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对DVT的认识。

3.2健康教育

围术期向患者充分讲解术后LEDVT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及可能继发肺栓塞的严重后果,告知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使用弹力袜和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都是预防LEDVT的有效措施,使患者密切配合。告知患者一旦怀疑有血栓,应及时通知医生,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本组4例血栓栓塞患者均因术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未进一步发生其他不良后果。

3.3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床边交接

术后患者返房后,除常规观察交接生命体征、引流管、切口外,还要重点床头交接患者主诉及左右腿径大小。术后返房1 h左右即给予患者膝部伸屈外展,下肢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作小腿主动伸屈运动以及踝关节主动背伸、拓屈和旋转,并辅以下肢肌肉向心性按摩,同时密切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一侧腿径增大、腓肠肌变硬、腓肠肌局部压痛,警惕LEDVT发生[8]。术后6 h协助指导患者下床活动,若患者站立时有下肢沉重、胀痛感,应警惕LEDVT的发生可能。本组4例血栓栓塞者均在护理交接班时及时发现,并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3.4遵医嘱准确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能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术后6 h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持续1周,每天注射1次,注射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下血肿、淤血等不良反应。

3.5饮食指导

嘱患者绝对禁烟,以防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多饮水,1500~2000 mL/d,进食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本组患者未出现因排便困难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3.6保护静脉,避免损伤

静脉壁损伤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故输液操作中应注意保护静脉。下肢血栓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避免下肢静脉穿刺。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减少微粒进入静脉而形成微血栓[9]。本组患者均未采用下肢静脉穿刺,未发生输液引发的感染。

3.7使用弹力袜

术后患者下床时应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脱去弹力袜。腹腔镜手术后使用弹力袜,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0]。弹力袜是一种医用袜,其产生的压力由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可减少浅静脉血液回流,增加深静脉回流,减轻术后引起的血液黏稠和回流受阻,增强瓣膜功能,减少血液瘀滞,降低外科手术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11]。在选择弹力袜时,要注意袜子的形状和尺寸,如袜子不合适、过紧,则会增高血栓的发生率。本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均能正确使用弹力袜。

3.8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一旦出现患肢肿胀而无其他原因解释者,应立即来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乐之, 路潜.外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564-564.

[2]穆春华, 宋丽. 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24例病因分析及临床诊治[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9): 131-131.

[3]李海泉, 成金娥, 李大庆.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 25(1): 56-57.

[4]陈昊洋, 柏茜, 袁源, 等. 手术相关深静脉血栓术中预防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15): 6-9.

[5]刘霞, 朱以佳, 张培建. 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诊治进展[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 17(2): 137-140.

[6]崔英, 吴淑花, 孙继红. 临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及预防护理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 2009, 23(9): 2374-2376.

[7]曹梅生.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7): 56-57.

[8]陈素琴.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6): 71-72.

[9]王秀娟. 对围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如何预防护理进行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8): 208-209.

[10]冯士雯, 庄冰玉, 褚钰琦, 等. 医用弹力袜护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3): 48-49.

[11]曹艳, 李珊, 张晶晶. 医用弹力袜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Meta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18): 54-56.

收稿日期:2016-03-28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2-186-02

DOI:10.7619/jcmp.201612065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对策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