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入性疟疾合并血小板减少1例

2016-03-09董征学姜笃银于建华

感染、炎症、修复 2016年3期
关键词:疫源地疟原虫疟疾

董征学 姜笃银 于建华

(1.解放军第148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和整形烧伤科,山东 济南 250033)

病例报告

输入性疟疾合并血小板减少1例

董征学1,2姜笃银2于建华1

(1.解放军第148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和整形烧伤科,山东 济南 250033)

收治1例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因后期血小板减少而重新确诊为输入性疟疾,报告如下。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21岁,因发热伴头痛、乏力8 d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2015年曾在非洲南苏丹居住8个月,2015年12月17日回国。2016年4月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7 ℃,持续约5 h,大量出汗后降至正常。发热时伴有头痛、头晕、寒战,咳嗽明显,有少量白色泡沫痰。体温恢复正常后头痛、头晕减轻,全身乏力明显。患者曾在多家医院以“上呼吸道感染”收治,接受头孢类抗生素(具体名称及用法不详)及对症治疗,治疗后病情缓解,但发热、寒战反复发作。后因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47×109/L,于2016年4月15日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体温38.5 ℃,脉搏90 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70 mmHg;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脾肋下5 ㎝,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血常规:白细胞2.7×109/L,中性粒细胞0.347,淋巴细胞0.487,红细胞4.58×1012/L,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34×109/L。血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3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7 U/L,葡萄糖5.34 mmol/L,总胆红素34.4 umol/L,总蛋白62.2 g/L,C反应蛋白50.9 mg/L,尿素氮5.20 mmol/L,肌酐103 μmol/L。胸部CT检查、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X线扫描探及深径约3.3 ㎝的液性暗区。血涂片查到疟原虫。4月16日开始,患者服用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每日2片,连续5 d。4月24日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6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53 U/L,考虑由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引起,口服联苯双酯滴丸以保肝降酶。4月18日、24日复查血涂片疟原虫(-)。4月25日,血小板恢复至273×109/L。4月30日,患者痊愈出院。

2 讨 论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对于热型不规则、流行病学特点不明显、治疗经过复杂、血液和骨髓涂片未找到疟原虫的患者,先期容易诊断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导致误诊误治的严重后果。

2.1 增强疟疾诊断意识 诊断疟疾最可靠的依据是血液或骨髓涂片中检出疟原虫,但这需要医生较强的疟疾诊断意识和检验技师丰富的镜检经验。近年来,我国疟疾疫情总体呈大幅度下降趋势[1],山东省自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均为输入性;2014年山东省疟疾发病率为1.54×10-6%[1]。因此,多数临床医生忽视了其存在的可能性。本例患者发病季节不典型(春末夏初发病),在非洲时定期服用药物预防疟疾,且回国已近5个月之久,患者热型不规律,寒战、高热、咳嗽和少量白色泡沫痰的临床表现,使得医生忽视了患者疫源地生活史、高热出汗后病情缓解、脾大等临床表现。苑晓冬等[2]建议,对非洲归国的发热人员,不管发作季节、症状是否典型,应首先考虑恶性疟疾;临床医生应通过询问流行病学史,尽早、反复进行疟原虫镜检。该建议对于任何疟疾疫源地的任何输入性疟疾,都同样有指导意义。

2.2 重视疟疾血小板减少现象 本例患者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提醒了医生“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有误。疟疾患者不但红细胞因成批破坏而减少,血小板减少也常见。国外研究发现,间日疟患者中血小板减少者约占93.33%,而恶性疟患者中血小板减少者约占71.87%[3]。疟疾患者血小板减少机制尚未根本阐明。对疟疾进行有效治疗后,血小板可以迅速恢复正常。本例提示我们,要重视患者疫源地生活史,在进行了详细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后如果患者发热仍找不到原因,有必要进行疟原虫的检查。同时,疟疾的诊断还要注意与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恙虫病等多种发热性疾病相鉴别,其中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是确定其病原体[4]。

[1]张丽, 周水森, 丰俊, 房文, 夏志贵. 2014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5, 33(5): 319-326.

[2]苑晓冬, 段淑红, 鲍中英. 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104例临床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20): 2317-2318.

[3]Qurban Hussain Shaikh, Syed Masroor Ahmad, Amanullah Abbasi, Shujaat Ali Malik, Abdul Aziz Sahito and S.M. Munir. Thrombocytopenia in malaria[J]. J Coil Physicians Surg Pak, 2009, 19 (11): 708-710.

[4]杨绍基. 传染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65-266.

2016-07-22)

10. 3969/j. issn. 1672-8521. 2016. 03. 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1560,81372074);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GG10002078,2015GSF118041)

于建华,副主任技师(E-mail:jhyu_148@163.com)

猜你喜欢

疫源地疟原虫疟疾
2020年乌鲁木齐市一起动物间鼠疫疫情处置分析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鼠疫自然疫源地构成成分及其作用分析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
类人猴疟原虫:另一种可能感染人类的灵长类疟疾病原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