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探讨汉英同传省略的合理性

2016-02-25段文颇王甜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省略

段文颇 王甜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从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探讨汉英同传中省略策略的合理性。对实验过程进行录音,并对译文进行转写。在实验结束后回访并记录译者使用省略的原因。最后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同传省略的合理性。

【关键词】同传 省略 认知三段式模式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一、引言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又称会议口译,即在会议上将发言人的讲话以不中断的方式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可分为无稿同传、有稿同传、耳语传译以及同声传读。本文作者研究的对象为无稿同传,主要讨论在不同主题的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现象。为使研究结果更具有真实可靠性,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省略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安德逊认知三段式理论,第四部分为实验方法以及过程。第五部分进行实验分析,最后对实验研究进行总结。

二、省略

Barik将同传中的省略分为四类:Skipping omission; Comprehension omission; Delay omission; Compounding omission。Sunnari认为省略是一种有效的宏处理策略。当源语中出现不重要、不相关或信息冗余时,可采取省略策略。Jones将省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被迫省略(omissions under duress),一种是选择省略(omissions from choice)。方凡泉指出在无稿同传条件下,当说话者语速过快时,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译者只转换信息主旨,并清晰表达主旨。刘宓庆受Wittgenstein's language games的影响,认为为确保翻译顺利进行,在翻译过程中,也应该有“team leader ad hoc”。而译者作为中介,被认为是领导者,有权利决定是否省略以及省略什么。因此,在同传中,省略策略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齐瑛通过观察实验法得出结论,省略在同传中大量存在,并从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论证省略出现的原因。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目前还没有在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理论指导下,将不同主题的汉英同传进行过研究,更没有分析省略现象在不同主题的同传中有无异同点。因此笔者将从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分析汉英同传省略的合理性以及不同主题的同传材料中的省略现象及原因。

三、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

1980年,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逊(J.R.Anderson)提出了一个从思维(thinking)到话语(speech)全程的三段式认知程序模式。这个模式非常简约的显示了人类言语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确定要表达的思想,是思维构建阶段(Structuring Stage) ;第二阶段为将思想转换成言语形式,属于思维转换阶段(Transferring Stage) ;第三个阶段是将言语形式加以表达,进人思维外化阶段(Performing Stage),结果为话语(Speech)。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在口译中的应用体现为:第一阶段:准确的解读说话者发言。第二阶段:把所听到的语言翻译成其他的语言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目的语。第三阶段:译者将言语形式加以表达,也就是思维外化,即言语。

要在同传紧张的氛围中实现翻译过程,译者在听到源语时,需要迅速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并用译语加以表达。这一过程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若译者使用省略策略,便可自动忽略对一些重复、无意义或修饰词的翻译,使译文更加简洁,从而在输出过程中不会妨碍下一句的听辨与理解,即更好的实现第一和第二阶段。

四、实验方法以及过程

2名同传学员(S1,S2)其母语和第一外语分别为汉语和英语,均来自同一所高校,接受过一年的交替传译训练和5个月的同声传译训练,因此可将其年龄、文化背景视为常量。2名同传学员均持有英语中级口译证书,因此可将其口译能力视为常量。实验选取2篇不同主题的汉英国际会议发言同传录音。材料均来自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同声传译》(A Coursebook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该教程所选的材料全部是国际会议发言的原声录音,没有经过制作处理。本文所选第一篇材料主题为2008年3月31日,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镇委书记鄢赤军在“珠海金湾区投资环境推介会”上的演讲。第二篇主题为2008年4月8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鞠洪振在“2008中国炭黑展望会”上的演讲。均节选前三分钟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用录音软件进行录音;用问答形式统一回访受试者当时采用省略的原因,并记录回访内容;最后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结果定量分析。2名受试者的译文都存在省略现象,S1在主题1的同传中出现了10次省略,S2出现了9次。在主题2中S1和S2的同传译文中都出现了11次省略。笔者对两名同传译员的录音进行了转写,分析发现,在主题1中,S1出现了4次对于修饰词的省略(例如“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作用巨大”被译成 “improving business production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ir competitiveness”(省略了对于修饰词“巨大”的翻译)),同时,译文中也出现了两次对于重复现象的省略。在S2的录音转写中发现4处对于修饰词的省略(例如“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被译为“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省略了对于“加快”的翻译))。同样,在S2的译文中出现了关于重复现象的省略。在主题2中,S1出现了2处对于修饰词的省略,而且出现了对于无意义的词的省略。例如:“今年前后我们先后像国务院有关部门打出报告”被译为“This year we have reported to the related department in the State Council”(省略了“前后”与“先后”等意义较小的词的翻译)。S2在主题2的同传中,也将“我们炭黑工业也要”译为“So our industry should also...”,将“今年前后我们先后”译为“this year we...”

通过分析发现,在两种主题的同声传译中,译员都使用了省略策略,而且使用的频次几乎相同,对于个别句子的省略的处理结果甚至一样,因此作者认为即使同传的主题不同,同传的译员不同,都会出现相应的省略现象,而且在科技类主题中省略频次略高。

2.省略原因定性分析。在实验结束后,作者对译文进行转写,将省略现象做标记,之后对译员进行回访,将译员关于省略的原因的回答进行录音并转写。研究发现,S1在主题1中的省略大部分是主动省略,即自己有意识的省略,笔者认为译者如此翻译是在把握了全文意思,以及了解了现场后作出的决定,这符合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译者在把握全文的意思后,寻求对应语言,用简洁的表达方式输出,为下一阶段的翻译做准备。在主题2中“今年前后我们先后”翻译为“This year we”,S1解释为“此处‘前后与‘先后都是次要信息,为了听清后面主要信息,此处采用了省略”这也符合认知三段式模式,输出时采用省略策略,为把握接下来的句子的全部意思做更好的准备。同样,S2对于省略的使用大部分也是主动的。例如,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译为“a high reputation”,S2的解释是“此处知名度和美誉度意义有部分重复,使用省略可为自己节省时间翻译下一句,让整句的意思更完整”。很明显,S2的解释也说明自己是意识到使用了省略,而且省略不仅不会影响源语意思的表达,还能让自己更好的把握整句的意思。在主题2中,S2也是大量采用了省略,例如“没有品牌,没有知名度,没有著名商标,可以说你就可能要失去市场,就不会获得应有的效益”译为“You will lose the market and the benefit of you if you do not have the famous brand”,译者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将此句这样处理虽然没有逐字翻译,但主要意思已译出。若全部翻译,就没时间翻译下一句了”。

笔者通过分析译者给出的原因,认为他们这样处理可以用安德逊的认知三段式模式进行解释,为了更好的把握全句的意思,就得相应的使用省略,采用省略可以节省输出阶段所用时间,更好结束上一轮的认知过程从而顺利进入下一认知过程。因此,笔者认为省略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六、结论

本文在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下,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不同主题的汉英同传都存在大量省略现象,而且在科技类主题文章中省略现象出现的频次略高。且笔者认为省略现象可以用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给出合理的解释,采用省略不仅可以提高译者接收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传达的效果,还可以给其他专业译员以及学员一些启示,在汉英同传中,在不影响全文意思表达的同时,对重复出现的、没有意义的或修饰词可采用省略,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

但是,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仅研究了2名同传学员以及两个不同主题的同声传译的材料。因此,笔者希望以后的学者可以扩大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题,使实验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Altman,Janet.Error Analysis in the Teaching of Simutaneous Interpretation:A Pilot study,Ed,Lamber Sylvie & Barbara Moser-Mercer,Amsterdam & Philadephia:John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4,25-26.

[2]Barik,Henri.A Descrip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Omissions,Additions,and Errors of Translation Encountered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Meta:Translators Journal,16.11(1971):199-210.

[3]Jones,Roderick.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UK:St.Jerome Publishing,1998,139.

[4]方凡全.好易学英汉口译[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274-278.

[5]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6]齐瑛.从合作原则看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现象[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7]仲伟合,詹成.同声传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省略
“省略”讲解与训练
定量分析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