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室性期前收缩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16-01-29野范增光陈波张稚竟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室性研究进展中医药

袁 野范增光陈 波张稚竟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综 述·

室性期前收缩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袁 野1范增光1陈 波2△张稚竟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室性期前收缩是循环系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范畴,劳累和情志变化是诱发其发作的主要病因。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能更好地降低早搏的发生率,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疗效可靠。笔者将中医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进展进行了综述。

室性期前收缩 中医药 治疗进展

室性期前收缩(PVB)又称室性过早搏动,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室异位搏动提前引起心肌除极的心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风心病患者。也可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轻者仅表现为心悸、胸闷,重者表现为头晕、甚至晕厥死亡[1]。两药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介入治疗价格过高且复发率较高,对于一般的患者还是很难接受。近年来,中医学对于室早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且可明显减低药物副作用,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室早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虚劳”范畴,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于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当代国医大师对PVB的认识

各医家对于治疗心律失常有着不同的理解,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种状态。朱良春教授在治疗PVB方面主张:辨证当先辨明其属于阳虚、阴虚,或阴阳两虚之不同;脉象为辨证的关键,在于识脉(阳虚者,脉多迟缓、濡细;阴虚者,脉多细数或促;阴阳两虚者,脉多见微细或结代);用药阳虚多选用桂枝、鹿角片、鹿角霜等;阴虚则用麦冬、柏子仁、玉竹等;并认为无论阴虚、阳虚或者阴阳两虚,炙甘草均应重用,除此之外朱老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常不忘加入丹参温心阳、通心脉[2]。张琪教授在治疗PVB方面主张:心悸病位在心、肝,而关键在肝;以女性为多见,女子以肝为先天,一生气血之主,并且女子嗜欲、感情倍于丈夫,故情志多变化,而情志不畅首伤于肝,最终导致气郁化火扰心、血虚不养心而发为心悸;在治疗方面张老强调“从肝论治”[3]。郭子光教授在治疗PVB方面主张本病的发生多与气阴两虚,心脉瘀滞相关;治疗方面强调益气养血为主,活血、清心安神次之;用药气血双补善用红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当归,清心安神善用苦参、枣仁,活养通脉善用首乌、丹参等[4]。

2 治 疗

2.1 中药方剂 目前在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报道中多数还是以中药汤剂治疗为主,足可见汤剂对于祛除疾病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蒋林祥以复脉汤加减(炙甘草12 g,党参10 g,生地黄20 g,阿胶10 g,桂枝9 g,生姜9 g,麦冬10 g,火麻仁10 g,大枣10 g,丹参15 g,酸枣仁6 g,柏子仁9 g)治疗冠心病PVB 56例,总有效率89.3%[5]。赵杨以参冬宁心汤加减(人参15 g,麦门冬30 g,黄连10 g,丹参15 g,黄精15 g,赤药10 g,地龙10 g,三七10 g,甘松3 g,五味子3 g)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PVB 43例,总有效率82.9%[6]。刘建和以四参安心汤加减(西洋参10 g,丹参15 g,玄参10 g,苦参10 g,炙甘草6 g,炒酸枣仁10 g,麦冬15 g,生山楂10 g,桂枝6 g)治疗冠心病PVB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40例,中医症候总有效率87.5%[7]。陈永亮以稳心解郁汤加减(香附12 g,川芎10 g,苍术9 g,栀子9 g,郁金9 g,丹参9 g,炙甘草3 g,半夏9 g)治疗功能性PVB伴抑郁症40例,中医症候总有效率90.0%[8]。吴华慧以养心汤加减(黄芪50 g,人参15 g,茯苓15 g,茯神15 g,当归15 g,半夏15 g,远志20 g,川芎15 g,肉桂8 g,酸枣仁30 g,柏子仁20 g,五味子15 g,甘草15 g)治疗PVB患者的疗效观察49例,临床症状的疗效:治愈17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79%[9]。“汤者当也,去大病用之”,汤剂作为传统的剂型一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之中,同时还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通过加减药物剂量、数量等方面来实现整体的治疗疾病,更能体现中医治病思想。

2.2 中药提取物 近年来中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对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其结果更加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1)人参提取物。丁美秀认为人参可以调节心肌兴奋性,进而具有保持其正常节律的作用;并且可以消除折返,改善心律失常[10]。郭秀丽认为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具有明显的保护心肌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11]。2)黄芪提取物。唐国廷认为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皂苷具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对于改善心功能也有确切的疗效[12]。李淑芳认为黄芪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其有效成分黄芪皂苷Ⅳ对于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13]。3)甘草提取物。张玉龙认为炙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总黄酮对于药物(乌头碱)或者离子(低钾、低镁)等导致的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4]。王从阳认为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苷可拮抗由乌头碱引起的心肌细胞Ca2+通道Cav1.2 mRNA表达升高和K+通道Kv4.3 mRNA表达降低,进而使心肌细胞内的钙浓度降低,有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5]。4)其他。魏华民认为黄连素可以抑制钾内流以及Iks,抑制ATP敏感钾通道,同时还可以降低起搏细胞的频率、舒张性去极化频率等方面而改善心率失常[16]。李丽丽认为苦参总碱可以减慢心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对于心脏的抑制作用较明显[17]。李翔宇认为甘松挥发油可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与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使心肌细胞复极化减慢而改善心律失常[18]。近几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化学分离技术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相关疾病的机理逐渐被阐述,尤其是中药提取物治疗室性早搏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绝大多数中草药在经过提取、分离后,其作用不论是部位,靶器官或者是作用效果都要比单纯的中草药更为有效,广泛的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从而为中医药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3 中成药 随着中药剂型的研究不断深入,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成药不断问世为治疗疾病无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1)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杨庆华将45例PV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治疗组22例。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片0.2 g,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0.45 g联合稳心颗粒5 g,每日3次。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优于对照组的63.6%[19]。刘冬菊认为麝香保心丸 (由麝香、人参、牛黄、苏合香、蟾酥、冰片等中药组成)可促进梗死部位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有利于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结构,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20]。张晶认为稳心颗粒(由黄精、党参、三七、琥珀、甘松等中药组成)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内的K+外流或者Ca2+内流,延长心律失常的动作电位时程,从而阻止了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21]。2)参松养心胶囊。谷春华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按3∶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心律宁片2片,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2]。张金生认为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提取溶液可以阻滞钾电流Ik、钠电流INa、钙电流ICa等多条离子通道,进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23]。3)早搏灵胶囊。陈波对60例PV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早搏灵胶囊 (红参、黄芪、麦门冬、山楂、当归、丹参、青皮、黄芩、苦参等组成),连续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搏灵胶囊治疗PVB具有较好的疗效[24]。中药颗粒、胶囊等中成药作为近代研发出来的新剂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中在服用方法上明显优于传统中药汤剂,具有口感好、携带方便、储存时间长、不易受温度变化而影响药效等方面的优势,对于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4 针药结合 针灸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可以激发经络气血、调节阴阳进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降低早搏的发生率。陈莘桃将PVB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稳心颗粒组与针刺组。稳心颗粒组口服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30 d为1个疗程;针刺组取穴心俞、内关、神门、郄门、足三里、三阴交,对心俞、内关、郄门、神门、足三里等穴位捻转行补法;三阴交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 min,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针药结合组将上述两组结合在一起应用。结果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稳心颗粒组,并且稳心颗粒组疗效优于针刺组[25]。王峰将PV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美西律50 mg/次,每日3次;治疗组取穴心俞、厥阴俞,气虚加足三里;首先将红花注射液抽入注射器内,然后对针刺部位皮肤经常规消毒处理后,右手持针快速刺入,针刺到胸椎椎体时缓慢提插,患者有得气后,回抽注射器若如无血液回流即可将药液缓缓注入,每个穴位注射1 mL药液。隔日1次,6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的71.7%[26]。卢爱军将PV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心律150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微囊栓剂直接植入到穴位(膻中、内关、心俞、脾俞、肺俞)中,3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1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83%[27]。针灸作为中医学的瑰宝,具有简便、安全、无依赖性等优势。很多研究表明针灸在改善患者的血压、心律以及在心肌缺血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针药结合既发挥出针灸治疗的益处而又增加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故而收到良好的评价。

3 问题与展望

目前,现代医学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胺碘酮、美西律等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西药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心律失常发生,且长期应用对于患者的肝肾功以及甲状腺的正常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患者依从性比较差;而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小脑顶核电刺激等方法,但其复发率高,价格昂贵而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中医学在治疗PVB方面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应用安全性高,在增效减毒方面也明显优于传统抗心律失常的西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前瞻性研究尚显不足,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开展还不深入,试验周期较短,没有做到长期随访;药物剂型方面还是比较单一,对于“心悸”“胸痹”等危急重症缺乏有效方案;临床辨证分型以及病因病机的研究尚未做到统一。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尚需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制定出一系列规范统一的辨证分型理论与严格有效的评价标准,继续研制具有针对性强、疗效高的中药剂型,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仍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重点。

[1] 宋子昱,董福轮.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211-213.

[2] 周玲凤.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治疗心悸经验[J].中医研究,2011,24(7):64-65.

[3] 张秋华,张琪.张琪教授从肝论治心悸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06-1208.

[4] 高尚社.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辨治心律失常验案赏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8-10.

[5] 蒋林样,章红,里噶.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6):22-23.

[6] 赵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4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1):1650-1652.

[7] 刘建和,苏联军,周正.四参安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8):42-44.

[8] 陈永亮,刘建和,苏联军,等.稳心解郁汤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8):45-48.

[9] 吴华慧,周亚滨.养心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2,40(3):169-171.

[10]丁美秀,赵恒懿,张世亮.生脉四物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机制探讨[J].光明中医,2015,30(5):949-950.

[11]郭秀丽,高淑莲.人参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4):26-27.

[12]唐国廷.黄芪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9):844-845.

[13]李淑芳.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6):73-75.

[14]张玉龙,王梦月,杨静玉,等.炙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3):99-102.

[15]王从阳,魏凯峰.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5,21(12):93-97.

[16]魏华民,吴红金.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152-158.

[17]李丽丽,金哲雄.苦参现代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2,25(5):671-674.

[18]李翔宇,罗骏,葛郁芝,等.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k和Ik1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814-1817.

[19]杨庆华.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2):2359-2360.

[20]刘冬菊,戴小敏.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68例诊治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4):67-68.

[21]张晶,苗玉敏.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4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3):29-31.

[22]谷春华,吴以岭,田书彦,等.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结合杂志,2005,25(9):783-786.

[23]张金生.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2,29(3):228-230.

[24]陈波,宋雪,张琪,等.早搏灵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心血癖阻型冠心病早搏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4):426.

[25]陈莘桃,谭小华,周全,等.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复杂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5,35(12):1-3.

[26]王峰,周玲,夏罗敏,等.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96-97.

[27]卢爱军,庞爱军,修文福,等.针形栓剂穴位植入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35-136.

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与交流项目(Z2010046)

△(电子邮箱:734148712@qq.com)

R541.7+3

A

1004-745X(2016)11-209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1.026

(2016-04-02)

猜你喜欢

室性研究进展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