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光礼教授从气、血、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拾粹*

2016-01-29赵丽娟指导祝光礼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水饮心气利水

赵丽娟 指导 祝光礼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薪火传承·

祝光礼教授从气、血、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拾粹*

赵丽娟 指导 祝光礼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祝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病多与气、血、水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上当以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诸脏同调,兼顾它证,方能诸症皆除。

心力衰竭 名医经验 祝光礼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由各类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复杂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病理生理特点[1-2]。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有数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约为400万,而随着其病程的不断进展,5年死亡率高达67%,其临床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3-4]。慢性心衰患者既往多伴有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病史[5-6]。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药物如利尿剂、ACEI、ARB,甚至CRT的应用,其治疗上取得一定进展。但随着本病病程的不断进展,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使其远期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临床多反复发作,较难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本病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祝光礼教授现任杭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省名中医。其从医几十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笔者有幸跟随祝师左右,现将祝师治疗慢性心衰之经验,挖掘、整理、升华,以飨同道。

1 溯本求源,主张以症归病

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心力衰竭”这一病名,但仅就“心衰”一词来说,其最早记载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心衰则伏”,之后宋代与清代也多有相关记载,但都缺乏系统论述。而与慢性心衰症状相关的病名则出现较早,《内经》曾有“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的

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心水”加以论述,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这种描述和现代医学的心衰更加相近[8]。祝师认为,心力衰竭应根据其特有症状归属于中医病证范畴,左心衰以咯血、喘息、气短等肺瘀血症状多见;右心衰则多出现水肿、腹胀等体循环瘀血之症。鉴于以上认识,祝师多将本病归属于“水肿”“喘证”“心水”等范畴。

2 主次分明,详查病机演变

2.1 心气(阳)亏虚为本病病理基础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全身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只有心气充沛,才能统帅血液贯于周身。若心气亏虚,则运血无力,血液运行不畅乃至血停成瘀。瘀血一旦形成,往往会影响脉道的通利,临床常出现心悸、气短、胸闷、水肿等,而这些都是慢性心衰的临床主要症状。《圣济总录》云“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气为阳之渐,病程日久,气损及阳,易致心阳虚衰,阳虚无以化气,不能帅血循行和蒸化水液,故可致血瘀、水邪为患。祝师认为,气阳同属一性,心阳虚为心气虚之进,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血瘀、水停等都可由心气(阳)虚所致[9]。

2.2 血脉瘀阻是本病中心病理环节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血行无力,瘀阻脉络,形成血瘀。心气亏虚日久,气损及阳,心阳受损,寒自内生是本病血瘀形成的又一因素。正如《医学入门》曰“血随气行,气行则行,气止则止,气温则滑,气寒则凝”。瘀血在心,则症见心胸憋闷或疼痛、心悸,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结代等[10]。祝师认为,血瘀一旦形成,则全身气、血、水运行不畅,可进一步加重水肿、咳喘等症。故祝师认为,血瘀为本病中心病理环节。

2.3 水饮内停是本病发展的必然结果 水液的运行依赖气的温化,心气亏虚则温化失司而致水邪为患。加之气虚血瘀,瘀化为水,则进一步加重水停,正如《金匮要略》所言“血不利则为水”[11]。祝师认为,虽然气虚、血瘀均可致水饮内停,但其根本应责之于心阳虚衰,心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而停为水邪。祝师指出,水饮内停多见于本病后期,是本病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病情恶化的征象。祝师特别强调,本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症状较多,病机较复杂。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气血、阴阳、血瘀、虚实、水饮亦有不同,治病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病证规律,分清主次,方能有好的转归。

3 标本兼治,调五脏以治心

基于以上认识,祝师认为,本病在临床治疗时应标本兼顾,整体论治,提出以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以此为常,它法为变。益气当益心肺之气,气为人体本源物质,宗气生于肺,灌注心脉以助心行气血,宗气衰则心气微,故补气时应二脏兼顾,而本病患者临床也常出现心肺同病之证。在补气药的选择上,祝师首选黄芪,黄芪性温,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善治胸中大气下陷。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黄芪不仅能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还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细胞代谢[12]。补气药除黄芪以外,祝师还常用党参、生晒参等。温阳当顾脾肾之阳,脾居中焦,为水液代谢之枢纽,脾阳虚衰则无以制水;肾居下焦,五行属水,需心阳之温煦使肾水不寒。恢复脾肾之阳,可从根本上消除水饮内生的根源。临床祝师常用温阳药包括桂枝、附子、炙甘草等,桂枝辛温,归心、肺、膀胱经,兼具温阳化气、行气利水之功[13]。

祝师认为,血瘀在本病标实环节中至关重要,心脉瘀阻,日久化水,可加重水饮内停;又可郁遏心阳,使心阳日衰。可以说血瘀是本病病机演变、病情转归之主导,故化瘀之法应贯穿疾病始终。临床祝师常用丹参、川芎、五灵脂、蒲黄、当归等。丹参性平,且“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每多用之[14]。水饮内停是本病病程不断进展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是本病发展的必然结果,驱逐水邪可救心君之围,从而减轻心脏负担。临床上,祝师主张以淡渗利水为主,以求肃清病源,临床常用车前子、泽泻、猪苓、茯苓等。

祝师认为,除给予本病患者益气温阳、化瘀利水的基本治疗外,还应根据患者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的偏盛偏衰,以及水停、血瘀的严重程度辨治他证。如咳喘甚者加葶苈大枣泻肺汤,并加苏子、玉竹等泻肺平喘[15];肢体浮肿、脘腹胀满者加参苓白术散;肾阳虚明显者酌情加淫羊藿、菟丝子、仙茅等;浮肿尿少、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属心肾阴阳俱虚,以四逆汤回阳救逆。此外,导师还特别强调,长期应用利尿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气阴两虚,当患者出现阴虚症状时需酌情加麦冬、五味子、石斛等。

4 病案举例

患某,男性,55岁,2015年8月21日初诊。患者6年前曾因阵发性胸闷、气短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出院后遵医嘱口服阿伐他汀、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等药物治疗,之后病情时有反复。8 d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轻体力活动即诱发,同时伴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样痰,乏力,食后饱胀,双下肢轻度浮肿,睡眠尚可,尿量减少,大便质软,舌质淡紫,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9年,冠心病病史6年。查体:血压140/95 mmHg,心率81次/min,听诊心音低钝,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V4~V6导联ST-T改变。祝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理化检查中医诊断为喘证,心肾阳虚,瘀血内阻、水凌心肺证。处方:黄芪30 g,党参20 g,仙茅15 g,桂枝15 g,葶苈子15 g,紫苏子15 g,泽泻12 g,车前子12 g,茯苓12 g,川芎10 g,当归10 g,丹参10 g。10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二诊:患者偶有胸闷、气短,咳嗽减轻,咯少量白痰,尿量增多,下肢水肿明显消退,睡眠差,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在首诊方基础上去车前子,加合欢花10 g,炒枣仁10 g,继续服用10剂。三诊: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减轻,下肢水肿消退,睡眠稍有改善,二便可,舌质红,苔薄,脉沉。在上方基础上去葶苈子、泽泻,加石斛10 g,继续服用10剂,随诊半年未见复发。

按:本病病机属心肾阳虚、瘀血内阻、水凌心肺,气阳本属一性,心气不足,无以推动血液运行,心肾阳虚则水液气化不利,加之血瘀使津液运行受阻,更加重水饮内停,症见咳嗽、咯痰、下肢水肿等。故治疗上应以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为治疗大法,兼治他证。方中黄芪、党参补心肺之气;桂枝、仙茅温阳利水;茯苓、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水;葶苈子、苏子泻肺利水平喘;川芎、当归、丹参活血化瘀。全方标本兼治,诸脏同调,共奏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之功。二诊时,为防利水过甚遂去车前子,患者睡眠差加合欢花、炒枣仁以宁心安神。三诊时,患者诸症好转,临床出现阴虚之证,同时祝师考虑到长期利尿可能会加重阴虚,故加石斛以养阴。方药对证,诸症皆除。

[1] 杨硕,张艳.张艳教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撷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441-442.

[2] 赵淳,叶勇,吴英,等.慢性心力衰竭现代治疗进展及中医诊治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158-160.

[3] 钱俊峰,姜红,葛均波.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5):700-703.

[4] 邢作英,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0):937-938.

[5] 程苗苗,于洁馨,翁维良.翁维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医杂志,2015,56(19):1635-1638.

[6] 梁逸强,周瑞.近、当代8位名老中医论治心衰经验荟萃[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416-418.

[7] 苏敬泽,李乐文,林谦.林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128-130.

[8] 孟永梅,王伟,叶会玲.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670-674.

[9] 刘宏飞,陈启兰.祝光礼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撷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0):2155-2158.

[10]杨利利,刘宏飞,祝光礼.祝光礼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失眠验案三则 [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3):24-26.

[11]华新宇,杨庆堂.从"血不利则为水"谈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和证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2):2074-2076.

[12]周江.唐蜀华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经验简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69-70.

[13]祝光礼,钱宝庆,李玲英,等.参附强心合剂为主治疗充血性心衰45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0,6:242-243.

[14]陈启兰,祝光礼.祝光礼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革故鼎新学贯中西[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697-700.

[15]祝光礼,陈铁龙,魏丽萍,等.参附强心合剂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8(6):1125-1127.

·薪火传承·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3ZB091)

R249.8

A

1004-745X(2016)11-206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1.013

(2016-04-05)

猜你喜欢

水饮心气利水
水管通了 心气顺了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暖“心气”,聚“人气”,接“地气”
《外台》茯苓饮治疗慢性胃炎(痰饮停胃证)的经验总结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解析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心气”不够要懂慢养生
化瘀利水方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18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