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我国节点城市产业定位与协同发展研究

2015-12-25郭爱君毛锦凰

关键词:经济带竞争力物流

郭爱君,毛锦凰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所涉及的28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节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将节点城市分为4级节点,以经济带现有的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桥墩,以节点城市为桥梁,以产业为支撑,确定各个节点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产业定位,促进节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为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从而打造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节点城市的空间格局及产业状况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城市尤其是重点城市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通过重点城市之间的相互依存、彼此推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提出,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发展中,节点城市就成为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和核心辐射源,发挥其对经济活动的带动作用,对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和商品流通的辐射扩散和传输作用,辐射与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断带动整个经济带的协同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增强其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同时对这些节点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与优化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节点城市应该以各自的主导优势产业为基础,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依托,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优化,提升节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节点城市的选取

根据2013年12月14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外交部联合召开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座谈会来看,初步入围“一带一路”的中国省区市主要包括西北5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南4省区市(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和东部5省(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共14个省区市(图1)。因此,狭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仅限于中国西北和西南9个省区市与中亚五国及部分区域。从节点城市来看,主要有陇海线上的连云港、徐州、商丘、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兰新线上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阿拉山口;渝新欧铁路上的重庆、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中哈石油管道上途经的阿拉山口;亚洲AH5号公路上的上海、南京、信阳、西安、兰州、吐鲁番、乌鲁木齐、奎屯、霍尔果斯以及沿途辐射的成都、银川和西宁等28个重要节点城市(图2),在选取节点城市时,有些城市并不属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省区市,但由于在整个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像上海、郑州等城市,因此被纳入到经济带的节点城市中来。

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国段28个节点城市,并依照经济实力、人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资金实力及城市综合竞争力划分为4个节点级别(见表1和图1),1级节点城市主要有上海、南京、成都、重庆、西安、郑州,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等发展因素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综合竞争力较强;2级节点城市主要有乌鲁木齐、徐州、连云港、洛阳、兰州、银川,这些城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各因素在经济带上都处于中等水平;3级节点城市主要有宝鸡、酒泉、安康、西宁、商丘、信阳,这些城市无论从发展因素还是综合竞争力来看都处于较低水平,且大部分是西部的地级市;4级节点城市主要有哈密、奎屯、张掖、武威、嘉峪关、达州、吐鲁番、玉门、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由于玉门、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缺乏衡量指标所需的数据,仅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应处于四级节点,四级节点城市主要分布在古丝绸之路上,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都比较低,但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 “一带一路”途经国家及省区市

从规模上看,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巨大城市有上海、重庆和成都3个。人口在500万-1 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有9个,人口在300万-500万的大城市有9个,人口在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有3个,人口在50万以下的小城市有5个。从地域分布上看,东部地区城市有上海、南京、徐州和连云港4个,中部地区有达州、徐州、郑州、洛阳4个,西部地区有20个。从行政区域级别来看:直辖市有2个,省会城市有8个,地级市12个,县级市5个,陆路口岸2个。从经济发展规模来看,2013年GDP在5 000亿元及以上的有5个城市,GDP在1 000亿-5 000亿元之间的有11个城市,100亿-1 000亿元之间的有8个城市,100亿元以下的有4个城市,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图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节点城市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节点城市主导产业及发展方向

1.从节点城市所属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节点城市主要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商贸物流、生物医药、文化旅游、金融等为主导产业,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发展方向;中部地区主要是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商丘和信阳,主要以发展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新材料和石油化工等产业为主,以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发展方向;西部城市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两个省份,分别有6个城市,主导产业主要有装备制造、能源加工、资源加工、机械制造、商贸物流和农产品加工,以现代物流、能源资源精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发展方向;东、中、西部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有相同的地方,像装备制造、能源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但也各自有特色主导产业,像上海的金融中心,连云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的港口贸易和贸易加工等产业,西宁、银川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加工产业,西宁的高原生物加工产业,安康的生态旅游、特色医药和绿色能源产业等。东、中、西部大都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和同质性。

2.从节点级别来看,一级节点城市主要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金融和商贸流通等为主导产业,以现代物流、电子信息、金融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旅游等产业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二级节点城市则主要以装备制造、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二级节点城市主要处在我国西部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自然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丰富,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物流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产业发展方向;三级节点城市主要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化工、高原生物、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导,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贸易加工、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是其发展方向;四级节点城市主要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金属材料加工、仓储物流、纺织工业、仓储物流、保税物流、贸易加工、出口加工等产业为主导,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加工贸易、清洁能源和绿色农产品等为未来发展方向。

3.从行政区划来看,直辖市上海和重庆主要以装备制造、机械制造、金融、商贸物流和电子信息为主要产业,上海的服务业明显优于重庆,在未来发展方向上,都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化医药为主,重点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从省会城市来看,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差异、主导产业发展差异较大,但大都以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能源资源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为主导,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发挥其区位与资源优势,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现代特色农业、现代物流等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节点中的东部地区地级市主导产业主要以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为主,以新能源、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等为发展方向;中部地区地级市主要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主,由于中部地区地级市处在东西交通要道,现代物流,仓储物流、商贸物流成为其发展重点。西部地区的地级市主要以能源、资源、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为主导,借助资源能源优势,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以新能源(风能、光伏产业)、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为主。县级市和陆路口岸主要包括甘肃省的玉门和新疆的5个县级市,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仓储物流、保税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绿色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贸易加工为其产业发展方向。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国节点城市产业竞争力分析

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与繁荣的基础和根本,而城市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和桥梁,只有通过产业的大发展,促进产业分工与产业融合,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又相互协调的产业集群或产业带,进而促进节点城市的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崛起。以下将从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两个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的节点城市竞争力进行分析,为节点城市产业定位与协同发展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一)节点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本文借鉴已有的关于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2-4],以2013年28个节点城市的数据为基础,将指标体系设置为3个层次,1个1级指标为综合竞争力,4个2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实力、人力资本、科技竞争力和资金实力,15个3级指标,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提取了四个主成分,分别为:经济实力(B1)、人力资本(B2)、科技竞争力(B3)和资金实力(B4),其中经济实力(B1)包括X11(GDP)、X12(第二产业占GDP百分比)和X13(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3个变量,人力资本(B2)包括X21(城镇登记失业率)、X22(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和X23(城镇职工最低工资)3个变量,科技竞争力(B3)包括X31(申请专利数)和X32(科技经费投入)2个变量,资金实力(B4)包括X41(人均GDP)、X42(财政收入)、X43(出口总额)、X4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X1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个变量,由于每个变量的量纲不同而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通过SPSS18.0软件计算出的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选择主成分并得到因子提取结果和因子回归系数,计算各因子得分Aik和综合因子得分Si,依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节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和各发展要素得分(表1)。

(1)式中Aik为第i个城市第k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Wj为第j个指标的因子回归系数,Pij为第i个城市第j个指标值;(2)式中Si为第i个城市主成分综合得分值;Bk为所选用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通过对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我国25个节点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从综合竞争力来看可以分为4个阶梯,上海、南京、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属于第一阶梯,综合竞争力S>6,从四个发展因素来看,除了重庆和成都在人力资本方面竞争力较弱之外,也都处在节点城市的第一阶梯;乌鲁木齐、徐州、连云港、洛阳、兰州、银川6个城市处在第二阶梯,相比第一阶梯,这6个城市的各个发展因素得分相对较低,综合竞争力处于-4到1之间,相对较弱;相比第一、二阶梯,第三阶梯的城市主要是西部的地级市,宝鸡、酒泉、安康、西宁、商丘、信阳,除了西宁市是青海的省会城市以外,其他城市都是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级市;第四阶梯除达州之外,哈密、奎屯、张掖、武威、嘉峪关和吐鲁番正处于古丝绸之路上,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更多是发挥了通道的作用。

表1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我国节点城市综合竞争力及排名

(二)节点城市产业竞争力分析

本文采用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25个节点城市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5-7]。由于玉门、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无法分析而予以剔除。一级指标包括第一产业竞争力、第二产业竞争力和第三产业竞争力,一级指标下面设有18个具体二级指标,分别为农林牧渔总产值(X11)、农业总产值(X12)、林业总产值(X13)、畜牧业总产值(X14)、渔业总产值(X15)、工业增加值(X21)、重工业增加值(X22)、轻工业增加值(X23)、建筑业总产值(X2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X31)、住宿餐饮零售额(X32)、全年货物运输量(X33)、全年旅客运送量(X34)、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X35)、国内旅游收入(X36)、旅游外汇收入(X3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X38)、全年保费收入(X39)。根据竞争力理论与数据资料,可以构建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3)式中,Fj为竞争力的综合得分,Xij是第i个城市的第j产业的因子得分,Ki为指标的权重即所选用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各产业因子得分与产业竞争力计算方法与文中式(1)和式(2)中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现对25个节点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由于第三产业数据量纲不统一,采用数据的标准化进行了处理,通过计算,得到25个节点城市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和三次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得分与排名情况,见表2。

表2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我国节点城市产业竞争力及排名

根据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各个产业竞争力的得分及研究经验,结合节点城市产业优势将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各个产业竞争力根据得分划分为三个梯度[6]。

1.从产业综合竞争力来看(详见表2),上海、重庆、成都、郑州、徐州、南京6个城市处于产业综合竞争力较高的第一梯度,其中上海的第二、三产业竞争力得分都居节点城市之首,重庆、成都、郑州、徐州、南京位列2-6位。结合表1,第一梯度城市的产业主要以金融、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精细化工、汽车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为主;乌鲁木齐、信阳、洛阳、西安、商丘、宝鸡、连云港、兰州、银川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处于相对较弱的第二梯度,从区位上看,以上节点城市地处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主要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附加值相对较低;处于第三梯度的安康、西宁、达州、张掖、武威、酒泉、哈密、嘉峪关、吐鲁番、奎屯等节点城市,大多数是西部地区的小城市,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综合竞争力比较低,这些节点城市主要以能源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2.从第一产业竞争力来看(表2),商丘、重庆、徐州、信阳、连云港、洛阳、张掖、武威处于第一梯度,地处中原粮仓河南省的商丘、信阳和洛阳凭借发达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高的第一产业竞争力得分,重庆和徐州在农业方面的竞争力也较高,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和武威农业优势也较为明显,而连云港和重庆除了农业,在渔业方面因为区位优势使得第一产业竞争力得分也较高。宝鸡、南京、西安、安康、上海、成都、达州、酒泉、兰州、郑州、银川等城市中,除了上海、南京、西安和成都由于重点发展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缺乏竞争力以外,其他几个节点城市主要由于地处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第一产业竞争力较弱,属于第二梯度;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嘉峪关、奎屯,沿着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由于严酷的自然环境,除了发展一些特色农业以外,第一产业发展缺乏优势,以上节点城市处于第一产业竞争力低下的第三梯度。

3.从第二产业竞争力来看(详见表2),上海、重庆、徐州、宝鸡、郑州、洛阳、西安、商丘、信阳、连云港等城市由于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地处东中部的区位优势,主要以电子通信、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处于第二产业竞争力较高的第一梯度;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能源化工、冶金、金属材料等较低附加值产业为主,达州、嘉峪关、银川、安康、酒泉、南京、成都等节点城市处于第二产业竞争力较低的第二梯度;张掖、吐鲁番、哈密、武威、乌鲁木齐、兰州、奎屯、西宁等节点城市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工业基础更加薄弱,主要以能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处于第二产业竞争力的第三梯度。

4.从第三产业来看(详见表2),上海、郑州、成都、重庆、乌鲁木齐和西安六个节点城市处于第一梯度,上海、西安和重庆主要是在金融业、服务业等方面发展迅速,成都、郑州和乌鲁木齐地处全国的交通要道而使得物流、仓储、运输等产业优势突出;从第二个梯度来看,除了南京、宝鸡和西宁这三个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较为均衡,但竞争力相比第一梯度较低,剩下的嘉峪关、奎屯、吐鲁番、哈密、酒泉、张掖等节点城市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主要是因为这些节点城市处在兰新线上,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安康、银川、信阳、武威、连云港、商丘、达州、兰州、徐州、洛阳等节点城市第三产业内部产业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因而处于第三梯度。

从三次产业的竞争力来看,经济带的东部段节点城市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具有绝对的发展优势,第二产业竞争力较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除了几个省会城市以外,其他节点城市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部分城市在三次产业上都缺乏绝对优势,更多的是发挥通道的作用。因此,经济带节点城市产业功能定位不但要发挥节点城市的现有优势产业,还要挖掘竞争力较弱的但具有区位优势和特色优势节点城市的潜在比较优势产业,实现各个节点城市产业功能定位的合理化与科学化,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带崛起的支撑点。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节点城市产业聚集与协同路径

根据以上节点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以节点城市为增长极,结合目前国内关于都市圈、城市群和经济带的划分[8],以产业衔接、产业协同和产业集群发展为原则,通过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聚集区和协同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协同发展。

(一)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第一个“桥墩”,形成以金融、信息、现代物流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核心区与聚集区

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南京、连云港和徐州4个节点城市主要以电子信息、金融服务、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商贸流通等为主导产业,是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从产业竞争力来看,上海的金融、信息等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南京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竞争力虽然处于节点城市的第五位左右(参见表1),但作为长三角的商业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地位优势明显,徐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制造业中心,是区域新兴城市的中心;连云港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虽然较弱,但作为经济带的东方桥头堡,借助长三角城市群的集群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作为连接中部、带动西部,衔接亚太经济圈的首座“桥墩”,以长三角城市群为载体,以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金融、信息和现代物流等产业核心区和聚集区,借助北临京津冀城市群和南接珠三角城市群的优势区位,为中西部地区的外向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提供通道,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接亚太经济圈的东方桥头堡。

(二)以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为第二个“桥墩”,形成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二产业核心区与聚集区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的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也是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9](P153-187)。主要以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加上西咸新区的设立,使得关中城市群在经济带上的承接作用更加突出。两个城市群都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仓储物流等为主导产业,借助中亚五国和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参见表3),以郑州和西安为中心,以洛阳、商丘、信阳、宝鸡和安康为半径,将这两个城市群打造成经济带上的制造加工、能源化工与现代物流核心区与聚集区,实现与川渝经济区的对接和长江经济带的衔接,为中部崛起和东部发展提供能源资源支撑和物流通道,承载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崛起的桥头堡作用,并进一步成为承东启西的核心节点。

(三)以兰西银经济区为第三个“桥墩”,以西兰乌经济走廊为桥梁,形成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及加工、新能源、航天技术、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协同区

兰西银经济区和西兰乌经济走廊在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及加工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主要以能源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为主。从区位上看,兰西银经济区和西兰乌经济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段,位于兰新线和新亚欧大陆桥的中心段,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通道基础。从产业竞争力来看,虽然兰西银经济区和西兰乌经济走廊的总体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较弱,但从整个经济带建设战略来看,产业的准确定位和选择对经济带的崛起极其重要。以兰西银经济区为“桥墩”,以西兰乌经济走廊为桥梁,以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为核心节点,以兰州新区和西咸新区为契机,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仓储物流及民族特色产品为主导,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段的能源化工和仓储物流基地,通过交通网络和资源优势互补促进西兰乌经济走廊的协同发展和产业合理分工,形成自西向东的石油化工、新能源、仓储物流、商贸服务等协同产业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第四个“桥墩”,形成以仓储物流、贸易加工、特色农产品等为主的产业衔接区

天山北坡一带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比较方便,北疆铁路和高速公路横贯其间,设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吸引海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理想之地,乌鲁木齐—昌吉—米泉—阜康都市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也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该区域能源资源丰富,处于兰新线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核心段,具有发展能源资源加工、仓储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比较优势[10]。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的乌鲁木齐、奎屯、哈密、吐鲁番应该以乌鲁木齐为核心,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载体,以西兰乌经济走廊为桥梁,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借助中亚五国的能源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推进石油化工、机电制造、黑色冶金、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商贸物流、贸易加工、能源资源加工、特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民族特色特供产业,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11-13]。

表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节点区域与中国段的发展优势及主导产业

(五)以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为第五个“桥墩”,形成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产业为核心的西方桥头堡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第五个“桥墩”,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在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方面虽无优势,但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阿拉山口口岸的商业、金融、交通、运输、仓储等产业正在兴起,而作为中国西部环境最优、基础设施最好、体制最顺、发展承载力最强的霍尔果斯口岸直接面对的地区,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到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再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这一线恰恰是中亚地区的人口稠密区、经济发展带和市场中心,而且最大覆盖半径在一千公里左右,这为国家充分利用霍尔果斯向西开放打下了很好的人口基础和市场基础。这两个口岸在出口加工、仓储物流、边境贸易、保税物流等方面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将是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西方桥头堡。

五个桥墩、四大城市群、三大区域、三条交通管网将丝绸之经济带建设中的我国28个节点城市连接起来,突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和地域的阻隔,以产业为纽带,以产业优势互补为出发点,以经济带产业合理定位和产业协同发展为目标,自西向东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与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功能区,以产业协同发展和节点城市功能优化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迅速崛起。

[1]郭爱君,毛锦凰.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籍雪梅.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构成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7).

[5]王阿妮,葛幼松.江苏省地级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6]吴利华.城市竞争力分析与评价[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

[7]李少林.人口密度、产业结构与城镇化质量[J].商业研究,2014,(12).

[8]李宝新,岳 亮.中国三大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对比研究[J].经济问题,2007,(6).

[9]方创琳,姚士谋,刘盛和.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0]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机理与战略构想——基于空间经济学语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11]王发曾,吕金嵘.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与时空演变[J].地理研究,2011,(1).

[12]朱慧,王哲,焦广辉,杨德刚.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3).

[13]高新才,杨芳.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城市经济联系的时空变化分析——基于城市流强度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猜你喜欢

经济带竞争力物流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