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紧围绕打造联合投送特色品牌努力提高院校教育训练实战化水平

2015-08-15王伟军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

王伟军

(军事交通学院训练部,天津30016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从实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战略高度,对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军事交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就是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紧紧围绕打造联合投送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训练实战化水平。

1 加强学习研究,牢固树立实战化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思想观念是开展实战化训练的根本前提。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要摒弃旧思想旧观念,强化实战先实训的观念,切实增强等不起的忧患意识、慢不得的危机意识和坐不住的使命意识,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

1.1 加强学习,统一思想

着眼贯彻习主席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央军委颁发了《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号召全军迅速掀起大抓军事训练、大力推进训练实战化的热潮,为加强和改进院校教育训练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院应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带机关、带基层,深化对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的学习,引导全院人员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强军目标上,确立当兵打仗、育人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营造大抓实战化训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教育训练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

1.2 把握脉搏,更新观念

从当前情况看,军队院校教育训练与实战化要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紧迫感。由于军队院校特殊的办学环境,不少人打仗的观念淡薄,缺乏当兵打仗、练兵打仗、任期内打仗的紧迫感。二是缺乏实战实训、主动作为的担当意识。有的教学活动不是从实战需要出发组织,而是从可行可控出发组织,把强度设置在可以承受的程度,把困难设置在可以克服的程度,把情况设置在可以打赢的程度,把危险设置在确保安全的程度,教育训练中的危局、险局、困局和变局设置不足,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顽疾还有一定的市场。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做好打仗准备的重要指示,就是要针对差距搞教育,围绕实战强军魂、正作风,全面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研为战转变成为军队院校的思维原点、教育训练的逻辑起点。

1.3 贴近实战,研究对策

“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刻改变着战争面貌,拓展了战场空间,丰富了作战样式,催生了新的战争制胜机理,继续沿用传统的军事训练模式显然不适应未来作战方式的需要。”[1]“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是实战化训练的基本准则,要坚持实战牵引,加强对打什么仗、怎么打仗问题的研究,只有把“仗怎么打”搞清楚,才能把“兵怎么练”弄明白。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加强对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等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把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交运输和车辆装备保障的实战要求搞清楚、搞透彻。同时要加强作战问题研究成果在教育训练工作中的运用,真正形成与全军上下高度一致的思想观念与对策思路。

2 围绕联合投送,大力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

学院党委着眼部队新型作战力量发展需求和战略投送能力建设需要,经过组织专家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确立了创建战略投送能力支撑性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打造联合投送特色品牌的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依据军校三大职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部队方面推出一系列标志性产品、精品乃至极品,但最紧要和最关键的是聚焦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的切实成效,带动和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2.1 论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院校组织实施教学、管理、保障的基本依据,内在地决定着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围绕构建与联合投送融合教育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举全院之力,组织精兵强将周密调研、科学论证,依据培训对象的岗位需求,建立各类人才核心素质能力模型,细化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构成,形成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路线图”。要着眼提高方案与培养对象的岗位关联度,适时邀请部队领导、专家,共同审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院教学内容、组训方式、考核办法与部队训练同步对接。只有有了人才培养方案这个依据,治校办学才有“行动令”,教育训练才有“任务书”。

2.2 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员知识、技能,灌输学员思想、观点,培养学员良好行为习惯的总和,内在地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在学院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围绕“宽基础、精专业、重联合、强实践、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经过归纳、调整、融合、创新,形成联合投送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新体系。新的内容体系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实战。要针对教学内容与作战贴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并细化为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规范,确保教学内容聚焦作战。二是教学内容要侧重联合。“信息时代,作战行动的联合层级下移,呈现出无战不联、无联不战的特点,强制性地要求大力发展联合训练、提高联合能力。”[2]要通过开设概论课、通识课,确保教学内容体现多专业、多领域、多兵种、多途径的联合联动,增强铁、水、公、空4个专业领域的融通。三是教学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大幅度调整增加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比例和课程内实践教学内容比例。

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军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实现方式的总称[3]。培养途径和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途径上,要按照“学术型教学、研究型学习、互动型交流”这个总体要求,大力推行“教授领衔、团队授课、大班讲授、小班研讨”为基本组训方式的模块化专题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推行理论学习、案例研究、想定作业、综合演练“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推进考核模式改革,依托信息化考务中心开展网上阅卷,加大口试答辩、论文写作、想定作业和实装操作考核比重。树立开放式培养理念,广泛开展观摩见学、场地共用、联合教学、联训联演等活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把实战的理念、实战的标准、实战的要求、实战的技能切切实实融入到人才培养全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每个课目、每一堂课之中,真正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人才。

2.4 大力推进基地化教学

习主席在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特别指出,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一些新毕业学员到部队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不仅如此,生长干部到部队后身上所暴露的军味不浓、武化不足等现实问题同样比较突出。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在于院校“教与学”与部队“训与战”的融合度不高[4],造成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出现强烈的反差。解决这一问题既不能速成、也没有捷径,根本途径是把学员置于近似部队的环境中,加强基地化训练。在联合投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一要探索推行学员第一学年实行基地化军政基础训练,第四学年实行基地化专业综合训练。二要实施学员暑期训练计划,本科学员第1、2、3个暑假分别进行当兵锻炼、野外驻训和岗位实习。实施新生军事素质训练计划,把实弹射击、实弹投掷、战术基础、定向越野、体能训练作为必训课目,打牢新生军事素质基础。三要大幅度提高军事专业课程实战化训练总容量。对计划内具有野外教学性质的军事课程、专业课程,调整增加实战化背景下教学训练的内容,依托训练基地开展单兵单装分练精练,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提高实战化训练的容量。

2.5 精心组织联合投送“预实践”

“军事是对抗之事,战术乃对抗之术,离开了对抗,训练就难以贴近实战。”[2]加强联合投送综合训练,使各专业学员掌握不同输送方式的装、运、卸组织,是有效转化、形成和提高联合投送组织指挥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认真组织联合投送综合演练,优化演练内容和课目设置,抽组常态化导调机构,构建以教学性为主,融研究性、检验性、对抗性为一体的演练体系。要认真组织联合投送综合训练计划全方位改革,把综合训练细化为基地化训练、网上演练与实兵实装综合演练3个模块,按照“演战一体、专业融通”的总体思路,组织航空投送、铁路运输和海上输送演练课目的重组、优化、创新,确保联合投送训练真正贴近部队、贴近实战,并且每年都有新变化、新突破。通过联合投送“预实践”,推进学员知识向能力转化、训练向实战转化。

3 坚持多措并举,努力完善联合投送保障条件

提高实战化教育训练水平,环境条件是支撑。既需要场地、设施、器材等硬件保障,又需要师资队伍、制度机制、评价评估体系等软件支持。应着力在上下结合、软硬结合、虚实结合上下功夫,构建科学完善、系统配套的实战化环境条件。

3.1 完善训练场地条件

瞄准实战搞建设,着力打造贴近实战的“准战场”。加快综合训练基地建设,抓好军事基础训练、联合投送训练、专业勤务训练等配套建设,尽早建成集联合投送专业训练、车辆装备保障训练、国防交通战备训练于一体的训练基地。加强实验室专修室建设,依托“2110工程”、全军后勤科研条件和军事后勤学科重点建设计划,尽快建成联合投送论证与评估、联合投送勤务训练、联合投送模拟推演等重点实验室。加大模拟训练系统研发力度,重点抓好联合投送模拟训练系统研发,构建融态势仿真、模拟演练、导调控制、评估反馈于一体的信息化、模拟化、网络化教学训练平台。

3.2 提高教员执教能力

加大教员执教能力建设力度,提升联合投送教学组训能力。论证组建教员执教能力建设中心,抽组力量成立常设机构,推进岗前培训、资格认证、岗位练兵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推行教员教学比武常态化,逐步建立一批示范课程,培养一批教学标兵,培育一批精品课程;选派教员到部队代职任职、参与部队演训活动,主动融入、深度介入部队战备训练,了解掌握部队实际和最新动态;积极培育教学团队,对照总部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标准,调整优化成员结构,量身打造培育方案,加大团队教学科研成果培育,不断提高团队综合实力。

3.3 健全评价评估体系

搞好教学评价评估工作,是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规范各类教学秩序、促进学院全面建设的有效途径。要系统修订教学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职责、教学基本制度、教学计划与实施、奖励处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构建全过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训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修订教学评价方案,改进教学自评办法,聚焦一线、深入末端,对各基层单位的日常教学状态水平实行常态化评价,摸清教学工作底数,找准弱项不足,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探索建立教员激励机制,对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员实施奖励,想方设法调动教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 推行科学施训,不断改进联合投送训练作风

当前,学院各级强化打仗思想、坚持打仗标准,教育训练呈现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要清醒地看到,实战化训练仍存在不足,必须持之以恒地端正实战化训练作风,真正肩负起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重要职责。

4.1 坚持问题牵引改训风

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将训风不正、考风不严、演风不实的问题拉出来亮相,敢于唱黑脸、动真的、来硬的。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敢于揭短亮丑、自我剖析,学员是否有提高,方案是否有疏漏,保障是否有脱节,演练是否演为看,等等。要强化问题倒逼意识,把问题找准、找实、找细,坚决摒弃训练场上的掺杂使假行为,通过改进训风、整顿演风、严肃考风营造浓厚的实战练兵氛围。

4.2 坚持末端问效改训风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坚持末端问效,切实把实战化训练摆上位、摆正位,不怕琐碎、不怕细小、不怕麻烦,让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动作都经得起检验。搞实战化教学改革,要走到基层、深入进去,听一听大家的想法和认识是否和学院党委的决策意图相一致,看一看落实融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否到位,查一查课程改革是否只是旧物装新筐、换汤不换药,等等。要切实把真演实练作风在末端细节落地生根,使重摆练轻实训、练为演练为看和训风不严、考风不正等问题得到根治。

4.3 坚持常态推进改训风

大家最担心的是不良训风反弹,最盼望的是把改进训风的好态势坚持下去。要树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思想意识,健全工作措施,把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措施固化下来,形成制度和规范,融入经常性工作之中,坚持依法施训和按纲施训。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韧劲,以敢于亮剑、舍我其谁的虎气和霸气,让实战化成为一种习惯、融入院校文化,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学院教育训练实战化水平不断提高。

5 结语

打造联合投送特色品牌,努力提高院校教育训练实战化水平,是学院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强军目标的重大举措。在迈向这一新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难题,需要我们直面现实、集智聚力、共克时艰、争取胜利。

[1] 胡坚,孙冬,田东.探析军事训练实战化的运行机理及实现路径[J].中国军事科学,2014(1):89.

[2] 郑和.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军事科学,2014(2):108-109.

[3] 董会瑜,牟显明.现代军校教育辞典[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127.

[4] 金泉.破解“水土不服”须多方合力[N].解放军报,2014-12-28(7).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数学综合实践应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