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战略投送能力评估有关问题的思考

2015-08-15苑德春曾元辉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战略评估指标

海 军,苑德春,曾元辉

(1.军事交通学院联合投送系,天津300161;2.湖北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后勤部,武汉430000)

战略投送能力是现代化军队核心军事能力之一,是掌握和保持军队行动自由权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否适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能否满足军队履行新时期使命任务需要,可否为部队打胜仗提供有力支撑,迫切需要对我军战略投送能力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尤其今年是全军“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收官之年,开展战略投送能力评估,不但可准确掌握我军战略投送力量建设绩效和能力底数,总结建设成就和实践经验,查找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和主要矛盾与问题,还可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军战略投送能力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1 准确把握战略投送能力评估的基本原则

所谓战略投送能力,指的是对未来一定时空范围内战略投送力量建设与运用水平的预期,通常用给定或现有运输保障条件下,在规定时限内所能完成的战略投送任务量加以表示。战略投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既取决于投送装备、装卸机械、交通设施等“硬件”因素,还与人员素质、体制编制、指挥体制机制、信息系统、部队适运性等“软件”因素密切相关。所谓评估,指的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特定的指标,比照统一的标准,采取特定的方法,测度对象的属性,并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的一种认知活动[1]239-240。对我军战略投送能力进行评估,应准确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合理确定评估重点。战略投送力量体系构成复杂,涉及面极广。从空间上看,分为海上、空中、陆上战略投送;从方式上看,分为铁路、水路、公路、航空战略投送;从要素组成上看,分为投送力量、交通设施、投送装备、信息系统、体制机制等;从力量归属上看,战略投送力量军民融合性强,分为国家地方运力和军队建制运力等。真正做到全面评估难度较大,也没必要。没有重点就没有区别,要选取对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的一些重大项目、关键指标、核心问题进行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备,充分发挥评估对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和军事斗争军交运输准备的导向、检讨、杠杆和激励作用。

(2)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标准,紧紧围绕有效履行各方向各领域使命任务,抓住体系战略投送能力生成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建设项目,确定评估内容与关键指标。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自我规划、自我建设、自我评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怪圈,严格标准要求,敢于揭短露丑,切实做到真考实评,坚决反对图形式、走过场和简单化。要坚持把发现问题作为战略投送能力评估的着力点,紧盯信息化、体系化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切实搞清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的建设水平、能力现状和发展需求。

(3)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选取战略投送能力评估指标时,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静态指标,主要是选取一些物理涵义清晰、军事意义明确的客观数据指标,如投送装备与交通枢纽的规模数量、战术技术性能指标;对于能力综合运用情况,可选取一些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的综合性指标,通过简明的计算分析,可从客观上较为全面地反映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水平。同时,在评估时还应设计一些中外战略投送能力对比指标,通过中外比对分析,反映我军与外军在投送能力、关键技术、指挥管理水平上的优劣差距。

2 科学确定战略投送能力评估的主要内容

开展战略投送能力评估,首先应合理确定其评估内容。战略投送能力评估涉及的项目与内容较多,根据战略投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其主要评估内容应包括规划计划的执行情况、建设绩效、存在的短板弱项以及主要矛盾与问题等。

2.1 战略投送能力规划计划执行情况

主要对战略投送保障队伍、投送装备、战场交通网络、信息系统、体制机制等规划计划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1)战略投送保障队伍。重点评估陆海空三军运输部队、驻交通沿线军代表队伍、地方战略投送后备力量等的调整组建情况。建制部队包括运输航空兵部队、空中加油部队、陆航部队、海军登陆舰部队、海军作战支援舰部队、陆空军船艇部队、重装公路运输部(分)队等;民用战略投送后备力量包括战略投送支援车队、战略投送支援船队、战略投送支援机队等。

(2)投送装备。主要评估投送装备的编配列装、规模结构、技术水平、编组使用等情况。空中投送装备主要包括大中型军用运输机、军用运输直升机、空中加油机等;海上投送装备主要包括登陆舰船、综合补给舰、运输舰船等;公路车辆主要包括通用运输车辆、部队重装备运输车辆等;铁路运输车辆主要包括特种装备铁路运输车辆等。

(3)战场交通网络。重点评估主要战略方向和重点地区铁路网络(含高速铁路、铁路军专线)、公路网络(含高速公路、军用公路)、公路飞机跑道、海上战备滚装码头、军用机场、民用机场贯彻国防要求等战场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情况。

(4)信息系统。重点评估近年来总部、军区、军兵种研发的军交运输保障一体化指挥平台、军交运输动态监控系统的建设运用情况,以及战略投送信息资源与作战、民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情况等。

(5)体制机制。重点评估战略投送指挥管理体制、军事运输计划归口管理、军民深度融合保障机制等调整改革情况,以及战略投送力量建设、联合投送训练规定等相关法规标准的制订与落实情况等。

2.2 战略投送能力规划建设绩效

主要包括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水平、存在的短板弱项等。

(1)能力水平。战略投送能力规划建设水平,主要以静态能力和运用机制评估为主,动态运用能力评估为辅;以海空战略投送能力评估为主,铁公陆上投送能力评估为辅。一是战略投送能力。区分为空中、海上、公路、铁路4种运输方式形成的战略投送能力,重点评估军队建制运载工具、动员使用民用运载工具的战略投送能力(应区分本土跨区投送、跨国跨境投送能力)。二是指挥控制能力。重点评估战略投送调度监控、机动指挥、在运物资可视化等精确保障能力。三是综合保障能力。重点评估空中、海上、公路、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装卸保障、运行保障能力和交通保障能力。

(2)存在的短板弱项。战略投送能力存在的短板弱项,在力量总体运用上,应重点分析综合运用军地航空、水路、公路、铁路多种运输方式战略投送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在各种投送方式上,应重点分析空中与海上战略投送存在的短板弱项;在作战方向上,应重点分析大规模作战、主要战略方向战略投送能力存在的短板弱项。

2.3 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

重点梳理挖掘战略投送能力规划建设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及原因,突出需求生成与调整机制、立项审批、军内多部门协调、军队与国家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协调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战略投送能力积累与生成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投送装备战技术指标、采购数量、部署方向与定点等需求生成与决策调整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战略投送指挥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等。

3 合理确定战略投送能力评估要点与关键指标

3.1 合理确定战略投送能力的评估要点

为全面、合理、准确评估战略投送能力,应区分层次,合理确定评估要点。为便于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评估,层次不宜划分过多。根据战略投送力量规划建设情况,其评估要点主要包括战略投送力量规划建设总体情况、体系能力生成情况等。其中,战略投送力量规划建设总体情况,应包括战略投送保障队伍、指挥体制机制、投送装备、交通基础设施、任务完成情况等;体系能力生成情况应涵盖空中投送、海上投送、公路投送、铁路投送、装卸保障、指挥控制、运行保障、交通保障等8种能力。其中,各种运输方式的投送能力比较好理解,是对空中、海上、公路、铁路各种运输系统力量综合运用的能力水平。下面重点对装卸载保障能力、运行保障能力和交通保障能力作简要分析。

(1)装卸载保障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交通设施设备、装卸和运(航、飞)行组织方法条件下,一个装卸载地域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昼夜)所能装卸载的最大列车(车辆、船舶、飞机)数量,是交通基础设施装卸作业能力、通过能力的综合反映。

(2)运行保障能力。指的是按输送任务规定,将一定数量的列车(船舶、飞机)梯队通过一定的输送径路,以一定的进度、时限要求运到集结地域的能力。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军交运输部门的组织指挥能力、交通线路的通过能力以及部队装备的适运性等。

(3)交通保障能力。交通保障是根据战时需要,为保持、恢复和提高交通设施能力所采取的组织和技术措施。交通保障能力主要包括重点交通目标、交通线路的抢修抢建能力,以及运载工具、交通设施的伪装防护能力等。

3.2 合理选定战略投送能力评估的关键指标

战略投送能力评估指标较多,下面重点对战略投送体系生成能力所涉及的关键指标加以简要分析。

(1)空中投送能力评估关键指标。主要包括:首个空运梯队发出时间(h),应区分客机、货机、运输航空兵师(团、大队)梯队出动时间(包括调机时间、起飞时间);国土疆域一波次空中最大投送能力(t·km/d,或表述为在××天内将××规模建制部队投送至××km之外);洲际远程一波次空中最大投送能力(t·km/d,或表述为在××天内将××规模建制部队投送至××km之外)。

(2)海上投送能力评估关键指标。主要包括:民用运输船舶动员能力(艘);首个海运梯队发出时间(h);海运梯队平均航速(km/h);近海一波次最大投送能力(t·km/d,或表述为在××天内将××规模建制部队投送至××km之外);远海远洋一波次最大投送能力(t·km/d,或表述为在××天内将××规模建制部队投送至××km之外)。

(3)公路投送能力评估关键指标。主要包括:部队摩托化机动能力,应区分机动速度(km/h)、日行程(km/d);主要战略方向部队重装备公路投送一次最大运能(t·km/d,或表述为在××天内将××规模建制部队投送至××km之外)。

(4)铁路投送能力评估关键指标。主要包括:首列发出时间(h);主要战略方向铁路投送军列运行平均旅速(km/h);主要战略方向铁路车辆集结整备能力(辆/d);主要战略方向铁路投送一次最大运能(t·km/d,或表述为在××天内将××规模建制部队投送至××km之外)。

(5)装卸载保障能力评估关键指标。主要包括:建制部队装(卸)载能力,应区分机步师、陆战旅、空降师、导弹旅等典型建制部队的装卸时间(h);港口码头装卸载能力,应区分东南沿海、南海和黄东海地区主要港口码头装卸载地域昼夜装卸能力(艘/d);部队专用物资运输码头具备靠泊和装卸3 000 t以上船舶的能力;铁路卸载能力,主要是各主要战役前沿铁路日卸载列数(列/d)。

(6)指挥控制能力评估关键指标。主要包括:军交运输动态监控系统配备率;军地交通运输力量以及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综合运输方式综合调度和信息交互情况;主要交通环境态势实时感知情况;北斗二代车辆调度指挥与安全监控系统应用部署情况;各类运载工具途中运行实时监控情况。

(7)运行保障能力评估关键指标。主要包括:主要战略方向重要空中航路通行能力(架次/d)、海上航线昼夜通行能力(艘次/d)、高速公路(等级公路)昼夜通行能力(辆/d)、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通行能力(对/d)。

(8)交通保障能力评估关键指标。主要包括:交通重点目标抢修抢建能力(土方量/d);重要交通线路抗毁保通能力(km/d)

另外,在评估各运输保障单位或各种运输方式时,还涉及到贡献度这一关键指标。所谓贡献,指的是一个体系的系统、功能以及各系统之间的作用和影响;贡献度是对这些作用和影响大小的直观度量[2]。战略投送体系中各系统(或各单位、各种运输方式、各支力量)有3种方式可界定贡献度:一是在战略投送体系中纳入或使用新的投送力量后所产生的效能(能力)变化值(差值)或变化率(比值);二是一种战略投送力量(或某种投送装备、运输方式、保障力量)保障效能占整个战略投送力量体系保障效能的份额;三是战略投送体系中各部分或能力要素之间存在的影响作用或涌现效应,当这种影响关系为紧耦合时,贡献者对受益者而言具有唯一性,即离开贡献者所提供的支持,受益者无法完成任务。

4 采取适宜的战略投送能力评估方法

方法是人们在任何领域中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1]257-258。针对战略投送能力评估问题,可视情采取评分法、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等不同方法。

(1)评分法。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应用评分法对项目进行评估时,首先要选择和确定对象的评估项目,其次是确定每一评估项目的评分等级,最后是对每一评分等级确定评估分数。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就可按评估项目给出不同的替代方案评分并累计分数,累计分数最大者为最优。根据累计分数的方法不同,评分法有加权评分法、连乘评分法、综合评分法等多种方法。

(2)关联矩阵法。关联矩阵法是用矩阵形式来表示各替代方案有关评估项目的评估值,然后计算各方案评估值的加权和,再通过分析比较,其综合评估值最大的即为最优。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多目标系统评估,而且衡量各个评估项目的尺度也不尽相同。应用关联矩阵评估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各评估项目的重要度(权重),以及各评估项目的价值尺度。

(3)层次分析法。该方法于1973年由美国学者A.L.萨迪最早提出,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主要是将评估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估思维过程数学化。基本思路是由评估者对复杂系统问题分解为若干要素和若干层次,并对同一层次的要素以上一层次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和计算,从而获得不同替代方案的重要度,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层次分析法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所需定量信息较少。但要求评估者对问题的本质、包含的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透彻掌握。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估,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系统的评估。

(4)模糊评估法。运用模糊集理论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方法。通过模糊评估,可以获得项目各替代方案优先顺序的有关信息。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除了要确定评估项目及其权重和评估尺度外,在对各评估项目进行评估时,用对第fi评估项目做出第ei评估尺度可能程度的大小来表示,这种评估是一种模糊映射,其可能程度的大小用隶属度rij来反映。近年来,模糊评估法已成为一种较常用的综合评估方法。

在战略投送能力评估中,不同的评估方法对评估结果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需根据评估目的和特征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同时,为便于开展评估,主管部门可组织专业院校、研究机构、作战部队等,成立由有关专家和部队组成的联合评估小组,根据部队自评、不同单位互查、上级抽查、综合评估等情况,采取不同形式进行评估,以便取得战略投送能力规划建设评估的第一手资料和准确数据。

5 结语

开展战略投送能力评估,有利于准确掌握我军战略投送力量建设绩效和能力底数,有利于查找战略投送能力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主要矛盾与问题,有利于为未来我军战略投送能力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参考。本文在阐述战略投送能力评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投送能力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要点、关键指标,并介绍了相关评估方法,可为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战略投送能力评估提供参考。

[1] 曹廷泽,殷培祥.战略投送问题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

[2] 罗小明,朱延雷,何榕.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装备作战试验体系贡献度评估[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5,29(2):2-3.

猜你喜欢

战略评估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