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推进车辆装备保障方式转变的思考

2015-08-15曾小青谭潇霄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编组器材信息系统

曾小青,谭潇霄

(73011 部队,浙江 湖州313000)

1 车辆装备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

1.1 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不高

目前,集团军部队的车辆装备信息系统建设程度还不高,各保障要素及信息系统难互通、难共享[1],主要体现在以下3 方面。

(1)装备保障指挥信息化手段单一。各级车辆保障指挥机构在信息系统的运用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相互进行沟通协调主要依靠电话、纸质文件,信息利用的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进行精确化保障。比如保养工程车虽配备有电台,但在实际使用中与上级和友邻部(分)队无法连通,未能发挥已有装备的应有作用。

(2)各种装备保障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未能共享。车辆装备的各类基础信息、器材信息的管理软件不能互联互通,仅能作为单机使用,没有发挥出数据资源的作用。目前集团军车辆装备保障在用的装备管理、训练、储供、维修等4 类软件大多是独立使用或小范围联网,上下级之间的数据资源交换主要依靠光盘等存储介质进行。

(3)车辆器材可视化管理能力明显不足。虽然车辆器材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二维条码管理,但大多数单位的器材收发主要依靠手工录入,除个别单位外,集团军各部队装备机关与仓库之间不能连通,机关无法实时掌握器材的储供和需求情况。

1.2 维修和供应工作存在不足

对集团军以下部队车辆装备保障而言,维修和供应是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在这两项基础性工作方面还存在3 方面不足。

(1)一体化保障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部队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主要是按照建制关系实施层级保障,社会化保障、合同商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当车辆装备维修保障部(分)队参加部队举行的重大活动或遇到疑难问题需要装备厂家、科研院所、地方力量技术支援时,主要依靠自己协调解决。这种感情式的临时保障关系,组织很不规范、协调复杂困难、效率十分低下。

(2)信息化维修保障设备不足。近年来,部队配装的车辆装备不断更新,车辆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所需信息化维修保障设备也在增加,虽然总部和上级机关也配发了一些维修检测设备,但总体数量还是供不应求。比如,整装不解体检测、故障智能诊断、远程技术支援等信息化维修保障设备还远远不能满足部队需求。

(3)器材直达体系尚不完整。器材的供应主要依靠请领或自筹,器材的送达需要多个环节,还不能做到在上级的统筹下,直接与物资器材生产储备单位、远程物资运输单位和维修保障力量协调,实施“点对点”保障。

1.3 保障力量功能单一

保障力量是遂行作战保障任务的主体和基础,要实现保障力量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多能拓展。按照这个要求,当前主要存在3 个问题。

总投资中剔除税金等属于内部转移支付的部分,即在概算总投资中剔除税金部分,不考虑劳动力、材料的价格修正。投资按3.22%剔除后,经济评价总投资变为12 469万元。其中 2011年 387万元,2012年 816万元,2013年5 633万元,2014年5 633万元。

(1)综合运用保障力量能力弱。在保障力量的运用上,主要以自我保障为主,社会保障力量作为补充力量,对可使用的社会保障资源运用不灵活,还没有打破自成体系的格局,尚未做到保障力量融合使用。

(2)模块编组保障能力弱。目前,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的使用还过于集中,保障机构大而全,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在保障力量使用过程中,虽然进行过模块编组、综合编成,但这一模式使用的频率还不高,缺乏编组使用经验。

(3)平战编组衔接不紧。虽然平时也是按照专业区分班组进行训练、管理和维修保障,但这种基于型号的力量编配和使用管理方式,存在平战脱节、工种重叠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与战时模块编组、综合保障要求还相距甚远。

1.4 装备保障训练不足

装备保障训练是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基本途径。从目前情况看,突出的问题是“三少”。

(1)维修保障信息化人才少。面对新装备、新车型的陆续配发,部队现有的装备使用和维修人才储备不足,新型维修保障装备不会使用又造成了保障资源的闲置,对技术含量高的装备不敢动手进行维修。

(2)信息化条件下保障训练较少。如何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车辆装备保障还在起步探索阶段,对信息化条件下车辆装备的保障任务、保障关系、保障样式、保障手段、保障机制的变化掌握还不够全面。

(3)综合运用保障力量合成编组训练少。车辆装备保障训练主要是进行车辆保障等勤务训练,很少进行合成编组训练,对各种保障力量的综合运用往往停留在保障方案上。

2 解决车辆装备保障面临问题的对策

2.1 以实现保障信息化为目标,强化保障信息系统运用

(1)用好指挥信息系统。在用好现有保障指挥设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汽车抢修车、汽车修理车和汽车保养车等车辆野战维修装备配备通信设

备的作用,使装备保障指挥在末端得到加强。对即将配发的保障指挥装备及设备展开运用研究和管理训练,迅速形成保障能力,及时反馈使用意见,确保指挥流程畅通。(2)完善车辆装备保障基础数据。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依托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以精细化管理、精确化供应、实时化查询等为指导,采取“挖潜升级、研改结合、完善提高”的方法,整合装备管理、训练、储供、维修等装备保障软件,做到与后勤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实现保养计划自动预报、保养情况实时监控和物资器材消耗自动统计。(3)创建全资产可视化车辆装备仓储体系。推广和改进先进单位成熟的经验做法,以车辆装备保障信息自动化系统为依托,充分应用条码标志、射频识别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建立全资产可视化车辆装备仓储体系[2]。将集团军范围内车辆器材联网管理,使保障指挥人员能够实时准确地了解集团军范围内车辆保障机构、保障人员、保障物资,以及保障车辆装备的位置、状况、属性等信息,实现在储物资、在运物资和在耗物资的可视化。

2.2 以实现精确化保障为目标,探索维修供应方式

(2)提高保障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要向上级请领信息化维修保障机具设备及教学设备,另一方面采取建、改、合的方法进行资源整合,使现有设备得到充分运用,并按照“修、供、管”一体的要求,研究和拓展信息系统的功能,提高远程技术支援、器材物资可视化管理等信息化保障能力。

(3)构建网状、直达的器材保障方式。物资器材供应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确型、由垂直树状向扁平网状、由接力式供应向直达式配送、由基数预储向单元式预储、由携行式储备向预置式储备转变。逐步实施由“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多建制、多级别、远程综合供应,由储备点直接对部队实施跨建制、越级远程配送,将物资器材从存储地直接运送到需求部队。

2.3 以实现高效保障为目标,统筹保障力量运用

(1)加强保障力量合成。按照军事斗争准备要求,综合运用信息化指挥手段,打破体系格局,融合运用自我保障力量、社会保障力量、友邻支援力量。重点围绕基地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定点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区域保障与前出支援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方式展开,使保障力量衔接更紧密、配合更默契,发挥保障力量的最大效益。

(2)优化力量编组。在车辆装备保障中,注重发挥修理分队的骨干作用、使用分队的主体作用和生产厂家的服务作用,突出“多组合”,建立“小编队、多功能、组合式”的保障体系。在力量编成上,按任务、按专业、按类型编组,将各工种组成能独立完成单车抢修任务的若干个保障单元,根据任务需求,灵活使用综合保障组实施保障,提高保障效能。

(3)抓好平战结合。推进保障方式转变的根本是要适应大规模作战装备保障任务需求。因此,在车辆维修保障力量运用上,必须着眼平时作业与战时保障的有机衔接,建立“平时按需求模块编组、包车作业”“战时按任务以组编队、以队编群”的力量编成和运用模式,以战时需求牵引平时保障,平时训练演练要突出战时保障,提升部队实战化保障能力。

2.4 以实现综合化保障为目标,创新保障训练方式

(1)加强维修保障信息化人才培养。多渠道抓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提高车辆装备人才实施联合作战保障的能力,聘请专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部队提供技术支援,有计划地为部队培养专业技术骨干,突出按系统、分专业对车辆装备保障业务骨干进行新知识、新装备、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集训和轮训,提高新型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2)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训练。首长机关要加强信息系统的操作训练,通过网上模拟、实际操作,强化首长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保障分队要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车辆装备抢救抢修、智能检测诊断设备的应用、车辆装备维修远程技术支援训练。通过信息系统的调配,准确使用车辆保障资源,提高信息化战争中车辆装备的精确保障能力。

(3)加强保障力量合成编组训练。重点突出灵活运用多种装备保障指挥手段和各类通信联络方式。通过实兵、实装检验性演习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进一步摸索车辆装备保障力量的合成编组模式,增强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车辆装备保障能力。

3 结 语

装备保障方式转变是新时期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转变装备保障方式的目的是提升装备保障体系能力,核心是指挥方式转变,重点是维修、供应、管理方式转变,基本途径是推进训练转变。大力推进车辆装备保障方式转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着力点。

[1] 宋朝阳,李江明.以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推动装备保障方式变革[J].东南军事学术,2014(2):95-97.

[2] 戴辉,伊明强,张文芳. 加快推进装备保障方式变革的思考[J].汽车运用,2013(6):17-19.

[3] 黄永强.适应网络化体系保障新要求 扎实推进大规模作战车辆装备保障方式转变[J]. 军用汽车管理,2013(4):36-37.

猜你喜欢

编组器材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多编组智轨电车高速工况下的稳定性能研究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高速铁路开行17辆编组动车组信号系统方案研究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一种自动生成某型部队编组ID的方法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