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分析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5-05-08李银辉李红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肾脏病尿蛋白类药物

李银辉 李红博

临床分析他汀类药物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李银辉 李红博

目的 探讨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尿蛋白、尿酸、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等均有所下降, 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时,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 可以降低尿蛋白水平,使肾脏得到有效保护, 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在临床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他汀类药物;慢性肾脏病;治疗效果;安全性

在临床治疗中,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具有很高的患病率, 并且往往伴有心血管疾病, 倘若治疗不及时, 病情就会恶化, 从而逐渐发展成不可逆转的慢性肾衰竭[1,2],最终演变成尿毒症, 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探讨在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时, 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作者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并接受治疗的患者11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5例。观察组中, 男30例, 女25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31.7±14.2)岁;病程最短0.8年,最长6.7年, 平均病程(5.2±1.9)年。对照组中, 男29例, 女26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70岁, 平均年龄(30.4±14.3)岁;病程最短1.2年, 最长7.4年, 平均病程(5.5±1.5)年。本次研究的患者经过临床相关检测后均被确诊为慢性肾脏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 按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使用活血化瘀法来改善患者的肾脏微循环, 选取纠正低蛋白血症、补钙、食用低蛋白食物、降压等综合治疗, 并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 为其提供免疫抑制药物。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 如辛伐他汀[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39, 生产规格:10 mg/(片·板)], 10 mg/次, 2次/d, 口服, 治疗时间为1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尿酸、TG、TC, 使用试纸检测法测定尿蛋白含量;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 相较于治疗前,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尿蛋白、尿酸、TG、TC等均有所下降, 但是观察组中患者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轻微腹胀, 停药3 d后症状自行消失, 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导致转氨酶上升, 调整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尿酸、TG、TC等数值变化情况对比( x-±s)

3 小结

慢性肾脏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与患病率, 血脂异常经常和慢性肾脏病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往往伴随着慢性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3,4]。他汀类药物可以帮助慢性肾脏病患者改善血脂异常现象, 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5]。有研究资料显示, 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还原酶, 使细胞内的胆固醇合成减少, 进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增多, 提高胆固醇清除率[6]。本次研究使用辛伐他汀, 能促进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死亡, 阻止细胞增殖, 从而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相较于治疗前,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尿蛋白、尿酸、TG、TC等均有所下降, 但是观察组中患者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时,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 可以降低尿蛋白水平, 使肾脏得到有效保护, 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1] 戴增斌, 孟明, 张文博, 等.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2, 29(7):124-126.

[2] 张立, 石生源, 赵亮, 等.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1):62-64.

[3] 金洁娜, 郑景晨, 倪连松, 等.普伐他汀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7(4):347-349.

[4] 孙田美, 梅长林, 葛宗一, 等.洛伐他汀对系膜细胞凋亡及Be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 19(2): 138-141.

[5] 李峰, 唐晓梅, 王庆芳, 等.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慢性肾病效果观察.社区医学杂志, 2012, 6(5):114-116.

[6] 李学旺.脂质异常肾损害的机制及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实用医学临床杂志, 2011, 5(3):102-10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120

2015-04-13]

130011 一汽总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肾脏病尿蛋白类药物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