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临床分析

2015-05-08高兴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6期
关键词:室壁瘤主动脉瓣瓣膜

高兴才

35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临床分析

高兴才

目的 对35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以供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借鉴。方法 35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 对其病况、手术方法、术后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在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心脏功能均明显得到改善, 所有患者中23例非常满意, 10例一般满意, 2例不满意, 总满意度为94.29%。结论 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是极为有效的, 且患者对其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诊治的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35例, 其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48~78岁, 平均年龄68.1岁。35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主要以冠心病心肌缺血为主要症状,同时合并功能不全及瓣膜病变, 16例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且在手术前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有明显的狭窄性病变。35例患者在手术前均施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其中11例患者属单支病变、3例患者属双支病变、其余为三支病变, 2例患者合并室壁瘤。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为:糖尿病13例, 心房纤颤14例, 高血压21例, 心力衰竭16例。35例患者在手术前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均在44~88 mm, 平均内径60.4 mm, 左室射血分数均在24%~68%, 平均左室射血分数57.5%, 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9例, Ⅱ级20例, Ⅲ级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 在患者体外循环下对其胸骨的正中位进行切口手术, 同时在患者的上下腔静脉以及常规主动脉进行插管以建立起体外循环, 对于无二尖瓣的患者仅对其采取单根右下腔插管, 同时经患者主脉根部进行冷晶体心肌保护液顺行灌注, 在阻断患者主动脉后,对存在二尖瓣病变的患者进行右心房房间隔探查, 对于存在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将其升主动脉切开并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进行灌注处理[1,2]。在手术过程中, 首先对患者的室壁瘤进行处理, 再对其进行冠状动脉的远端温吻合处理, 并对患者进行常规二尖瓣以及主动脉瓣的置换或成形术, 其中对二尖瓣进行置换或缝合时采用2-0 Prolene续缝合或2-0 Ethibond带垫片, 对主动脉瓣进行间断缝合置换采用2-0 Ethibond, 同时将垫片常规放置于患者左心室侧。对于单纯的二尖瓣置换患者而言, 要再起升主动脉的侧壁钳下完成近端吻合, 该类患者在升主动脉一次阻断来进行近端的吻合。

2 结果

35例患者在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心脏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二尖瓣置换患者16例, 二尖瓣成型患者11例, 均放置成型环, 双瓣置换患者3例, 主动脉瓣置换5例。其中使用进口双叶机械瓣27个, 生物瓣膜5个, 国产机械瓣3个;有2例患者同时进行室壁瘤切除;同时进行三尖瓣成型患者8例;所有35例患者在术中进行主动脉的阻断时间在45~150 min, 平均时间82 min;体外循环所用时间在58~187 min, 平均时间111 min。人均搭桥2.33支。在手术完成后有2例患者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需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 支持时间在17~46 h, 并有1例患者进行开胸止血,所有35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后均顺利出院。在术后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期5~10个月, 随访结果显示30例患者的心脏功能均明显改善且原本存在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在随访期间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2例, 其中1例为脑梗死, 1例为脑出血, 其中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因多器官衰竭已死亡;并有1例患者患胃癌, 经过手术治疗, 处于恢复期。对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所有患者中23例非常满意, 占65.71%;10例一般满意, 占28.57%;2例不满意,占5.71%, 总满意度为94.29%。见表1。

表1 35例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分析(n, %)

3 讨论

在现今我国国情下, 大多数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多是在疾病发展为较为严重状态时才开始接受相关的外科手术治疗, 这样不但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极大, 同时也增加了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在本次调查分析中显示, 35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且在手术前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内有明显的狭窄性病变, 19例患者主要以冠心病心肌缺血为主要症状, 同时合并功能不全及瓣膜病变, 16例患者有心力衰竭史, 该些患者大都病情较为严重且病程较长, 对于心肌缺血患者会严重对其左心室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手术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在手术中对患者进行人工瓣膜选择时, 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患者多建议其选择生物瓣膜, 对于60岁以下患者多建议其选择机械瓣摸, 对于长期慢性心房颤动以及巨大左心房患者而言建议其将机械瓣摸的应用指征适当放宽, 并对其进行术后抗凝治疗处理[3]。

综上所述, 在对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进行手术时, 对患者心脏功能、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等做好判断以及认知是保障患者恢复以及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该分析可以看出, 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是极为有效可行的, 且患者对其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1] 陈鑫, 沈振亚.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56例临床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10(4):680-681.

[2] 陈鑫, 徐明, 蒋英硕.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附81例分析.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 2006:15-18.

[3] 邱志兵, 汪黎明, 肖立琼, 等.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全国心脏瓣膜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5:61-6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50

2015-04-02]

462000 漯河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

猜你喜欢

室壁瘤主动脉瓣瓣膜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对比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与退行性三叶式主动脉瓣的超声及临床特点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12例二叶式主动脉瓣超声心动图的回顾性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瘤体大小对心功能影响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超声诊断室壁瘤切除术后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