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运行模式及成效分析

2015-04-16牛欢欢苗志敏李江峰

精准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青岛大学成员医疗

牛欢欢,苗志敏,李江峰

(1 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 青岛 266021; 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管理·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运行模式及成效分析

牛欢欢1,苗志敏2,李江峰2

(1 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 青岛 266021; 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 对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运行模式及成效进行分析,为青岛市乃至全国的公立医院医疗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运行成效。结果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及成员医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集团对成员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加强。结论 通过个案分析,可为今后医疗集团的发展提供借鉴。

医疗集团,运行模式,运行成效

医疗集团化的发展在近些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牵引下,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早在建国初期,大医院与小医院合并以缓解病床压力,此为医疗集团的启蒙时期[1]。后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集团的组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医疗集团的组建与发展,形成了以大医院为核心,带动其他成员医院共同前行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同时医疗集团也充当了市场秩序的协调者。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是一个“横向辐射联合,纵向跨级整合”的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的混合型管理模式的医疗集团。该集团成立于2004年,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下辖青岛大学心血管病医院、莒县人民医院、海阳市人民医院等,着力打造一个不以赢利为目的,不涉及投资、分成等商业行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医疗集团。本文对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的运行模式及成效进行分析,为青岛市乃至全国的公立医院医疗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运行模式及做法

1.1 管理模式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管理模式灵活多样,优势互补。横向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本部、东区、西海岸医疗中心和北区为主,同本部实行一体化管理,各院区内部学科资源优势互补,由集团核心医院统一领导和管理;纵向则包括莒县、高密在内的若干家二级医院以松散合作的联合体形式为主,采取兼并、重组、托管、联合等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遵循管理联合、人员联合、技术联合、学术联合的原则,而人、财、物方面由各医院独立经营(即原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人事管理、工资福利维持原渠道不变,财务上按产权隶属关系独立核算),在学科、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辐射、带动集团所属医院发展。

1.2 管理体制

集团实行总院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医疗集团的各项工作;根据需要设副院长若干,协助总院长分管行政、医疗、科研、后勤等方面事务。

集团横向上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只设综合部、业务部、急诊部,减少了管理科室和人员,从而实现精简机构,降低人力资本,管理费用也相应减少;同时缩短了管理层和医务人员之间的行政距离,加强了上下级的沟通与联系,加快了信息沟通,提高决策效率[2]。

集团纵向上,针对不同的联合方式采取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管理体制。紧密型是打破原有的行政布局,改变管理理念,强化院、科两级管理,选派行政管理人员或有经验的专家到部分职能部门担任负责人,院长及一名副院长由集团选派[3]。松散型是保持成员医院原有行政部门不变,根据成员单位需要及意愿,可以选派管理干部或者团队到成员医院担任院级或者中层职务,以提高其管理水平。

1.3 运行机制

1.3.1 突出特色,建设日趋完善的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在学科建设方面确保稳步发展,根据各个医院的学科优势及侧重情况,重点发展。集团内部合理调整学科布局,整合学科资源,确保集团核心医院的核心优势地位,重点打造疑难危重症诊治中心,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根据集团各个医院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的特色,重点扶持这些特色专业、特色学科,并规范一些疾病治疗系统。例如,青岛大学医疗集团黄岛院区重点针对周边群众就医需求,实施“综合发展、突出特色”的战略,确保基本功能,突出自身特色[4]。

1.3.2 发挥核心医院医疗技术优势,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 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上下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根据集团各个医院的需要,针对成员医院各个层次人才水平较低的问题,分别采取相应举措。在管理方面,选派优秀的管理干部或者团队到成员医院任职,输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为成员医院培养储备干部,以共同提高管理水平;在专业技术方面,核心医院专家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到成员医院坐诊、会诊、查房、手术等,协助开展新技术、疑难疾病诊治等;同时,成员医院分批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核心医院进行培训,提高成员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带动成员医院的发展。充分发挥集团核心医院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水平优势,逐步形成以强扶弱的纵向服务网络。

1.3.3 建设远程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核心医院成立远程医疗中心,该中心是集病例讨论和多专家会诊、临床交互式与非交互式会诊、远程培训、远程会议、影像会诊等服务项目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中心为成员医院以及所辖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等服务,缩小了不同地区医疗条件、医疗水平的差距,方便了广大病人就医,让病人在成员医院可以享受到核心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2 取得的成效

通过集团化管理,集团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对成员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加强。借助集团发展平台,成员医院的学科、科研以及技术水平都得到快速发展,如打破个别科室空白的现状,重点学科做大做强,重点扶持的科室收入大幅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有所增加,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良好等。

成员医院加入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后,随着核心医院专家到成员医院坐诊、会诊以及集团在技术方面的扶持等,成员医院所在地区的病人获得了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病人不必再到大医院就诊,明显地减少了差旅费和陪护费等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远程会诊中心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能减少病人到大医院看病路程远、挂号排队时间长的困境,也能极大降低就医成本,实现个体化诊疗。同时,方便了医院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医疗集团学科、技术等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科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先进的医疗技术资源在集团医院间得到共享。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国家卫生政策相衔接,定期选派医生到成员医院坐诊、查房、手术等,大力帮扶对口医院的医疗发展。这项举措不仅能提高成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

3.1 存在问题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总体来说,集团缺乏相应的法人治理机构来实行统一的人才评价和人事管理制度,人员上下流动自由度受限;集团在许多方面缺少管理权限,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发挥集团的协调能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3.2 改进医疗集团的管理体制

建议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与医院间的权利与义务,设置如“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组织结构,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既适度分离又合理制衡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经营管理体制。

3.3 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通过产权制度的彻底改革,做到医疗集团有统一的决策机构、统一的资源配置体系、统一的人才调整结构、统一的利益协调机制等[5]。在医疗集团运行过程中,提高核心医院与成员医院体系运行的一致性,通过集团各成员医院协同发展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实现人才在集团内的自由流动、检查结果互认等一体化的医疗及管理平台。

3.4 政府适当的引导、扶持

我国医疗集团的组建多是由政府主导的,但是政府往往只发挥其权威性作用推动医疗集团组建,而忽视了对组建后医疗集团发展的关注。如何形成合理诊疗、分级优化的服务体系,政府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制定相应配套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完善医疗保障服务,是医疗集团顺利发展的有力保证。政府应适当加大扶持力度,让医疗集团能充分发挥其公益性,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3.5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

要进一步规范双向转诊,制定明确的可操作性转诊标准,合理调整各医疗机构间的经济利益。政府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助来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让病人放心到社区就诊;医保政策要与“小病到就近社区、大病到上级医院”理念有力衔接,建立逐级转诊制度,通过医疗保险的报销政策带动医疗集团内部的上下联动,引导病人优先选择社区就医,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级服务网络的医疗联合体[6]。

综上所述,青岛大学医疗集团通过紧密型与松散型的管理模式,在核心医院的辐射、带动下,成员医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1] 龚向光. 中国区域卫生规划政策评价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 2004.

[2] 郝瑞文,苗志敏,董鸣. 城市综合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探讨(附医院并购案例分析)[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4):367-368.

[3] 蒋光峰,任毅,张斌. 并购后目标医院运营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 齐鲁医学杂志, 2011,26(3):272-273,276.

[4] 王新生. “一纵一横”构建医联体[N]. 健康报, 2013(7):1-3.

[5] 陈旭东. 产权理论对医院产权制度创新的启示[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10):586-587.

[6] 郑志涛,孟薇,姜旭坤,等. 区域中医医疗集团运行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 2013,33(6):20-21.

(本文编辑 黄建乡)

MODE OF OPERA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OF MEDICAL GROUP OF QINGDAO UNIVERSITY

NIUHuanhuan,MIAOZhimin,LIJiangfeng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21,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operation mode and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Group of Qingdao University, and provide a decision reference for medical groups of public hospitals in Qingdao and even countrywide hospitals in their forming and development.Methods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mode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Medical Group of Qingdao University were survey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 summarized.ResultsThe Medical Group of Qingdao University and its member hospitals ob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and leading effect on member hospitals gradually enhanced.ConclusionThrough case analysis, a reference is provide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groups.

medical group; operating modes;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2015-02-13;

2015-05-28

朱欢欢(1988-),女,硕士研究生。

苗志敏(1952-),男,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R197.3

A

1008-0341(2015)04-0488-03

猜你喜欢

青岛大学成员医疗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青岛大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s in China
Research on Prevention of Corrup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ower List
青岛大学再建始末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