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探索

2015-04-07张爱军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生物教学多媒体

张爱军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今教学的重要形式。結合中学生物教学,分析了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了运用多媒体促进中学生物教学的策略,指出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课程整合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所有教师的职责。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让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初中生正处在走向成熟和幼稚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感性刺激,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课程中的有些内容是很抽象的,我们用肉眼难于观察,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用多媒体,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不易观察的事物变得容易观察,把难于理解的过程变得通俗易懂。

一、运用多媒体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个对某一学科或者问题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也就是说,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实践证明,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与启发。生物课程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就更加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多媒体技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有利条件。

比如。在讲授某个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个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在讲生态平衡时,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怕老鼠、耗子吃猫、老鼠吃鸡”的故事片,启发学生思考: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极具诱惑力,他们跃跃欲试,急于想知道答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授课效果好。

2.利用多媒体播放画面,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初中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的思维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占优势阶段。对于生物教学中某些相对难理解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实践中也恰恰证明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但课本所讲述的内容又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学生由于不能直接感知,使得学习产生一定困难,有的同学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单凭传统的课本、黑板和教师的嘴这“三位一体”的“一言堂”教法,效果较不理想。而多媒体教学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眼前,降低了教师讲解的难度。

比如,在讲解“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笔者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一边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得出: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4.利用多媒体强调“三点”,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学中要重视“三点”,即难点、重点和关键点。这是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并强调这“三点”,那么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很便利地强调这“三点”,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细胞分裂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好这一内容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的分裂过程,清楚地分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情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另外,多媒体能储存大量习题,且形式多样,反馈及时,练习速度、难度也可由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从而适当删选。

二、运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多媒体是教育教学的手段,是为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服务的。手段不能脱离目的而存在。因此,不能为了手段而手段。尤其是不能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不能为了教学的趣味性而毫无目的地使用多媒体,其结果只会导致学生记住一些生动的画面,而对教学目的的完成毫无疑义。

2.处理好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画面、详细的过程、微观的世界,这些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作为教师,不能止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可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作为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为生物课教学,还要有大量的实验,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课中的实验活动要由学生亲自来做,不能完全由多媒体来代替;多媒体演示之后,教师要给以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处理好信息量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

认知负荷理论代表Sweller等人认为,问题解决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知加工活动均需消耗认知资源,若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总量超过个体拥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引起资源的分配不足,从而影响个体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这种情况被称为认知负荷。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刺激,短时间内就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量。但是。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接受大量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关系,把上课当作了演示课件的场所,导致学生难以承受大量的信息刺激。

5.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学,但是,使用多媒体所花费的成本也是比较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使用教学媒体的效益性原则——低成本高效益。因此,不需要使用多媒体的最好不用,能使用其它低成本媒体就可以达到效果的可不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王淑娟.多媒体技术辅助生物教学[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07,(37):12-13.

[2]郭洪霖.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新课程,2007,(6):34-36.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生物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