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2016-11-22尼玛拉珍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中实验

尼玛拉珍

【摘要】因渗透作用,若适当改变植物细胞外界浓度,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的复原,若使用圆葱外表皮组织作为实验样本、并进行科学操作,可顺利的观察到细胞的失水、吸水现象。本文介绍了圆葱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操作步骤,并阐述了实验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植物细胞 实验

在生活中,植物细胞的失水、吸水现象比较多见,学生会对此现象较为熟悉,若将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吸水现象做为实验内容,会让学生有较高的实验兴趣,再通过合适引导,可使其从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该实验的具体操作方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实验原理

渗透作用为本实验原理,其发生条件为:首先,存在半透膜;其次,半透膜两侧溶液中存在浓度差。大分子(如蔗糖等溶质微粒)无法透过,小分子(如水等)可自由透过的膜状结构,就是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水分子可移动就是因为浓度差的存在,水分子具自由能,若提高溶液浓度、可使自由能下降,于是,水分子可在能量驱动下实现从低浓度处至高浓度处的移动。

植物细胞的液泡膜及细胞膜均为半透膜,因此,可视此二膜及其间物质为复合半透膜。此原生质层外侧为溶液,内侧为细胞液,若其浓度不同,就会使细胞失水或吸水。若将溶液设为高浓度蔗糖溶液,可使细胞液中水流出,导致质壁分离的出现;若置此细胞于清水中,可使水流入细胞中,使该细胞逐渐复原。

二、实验过程

(一)选择材料

可将实验材料确定为紫色圆葱叶外表皮,其原因是:首先,细胞液为紫色,便于观察;其次,圆葱表皮撕取方便,制作临时装片较为容易。

(二)制作临时装片

1.撕皮

对新鲜圆葱表皮以镊子撕取,取得的组织应完整、较薄,面积约0.25cm2—0.75cm2。

2.展平

事先于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并将取得圆葱组织放到此片上,仔细铺平、防止出现表皮重叠。

3.盖片

将盖玻片一侧以镊子夹紧,另一侧与水滴接触,斜度为30—45度,再放下,注意不得出现气泡。

4.滴水

准备蔗糖溶液,其浓度为30%质量分数,并滴1—2滴此溶液于盖玻片一侧。

5.吸引

对盖玻片滴有溶液的对侧以吸水纸接触,这样可使溶液流过样本材料,此步须重复进行2—3次,保证组织材料于溶液中充分浸泡。

(三)观察

调焦低倍镜,找到目标,然后以高倍镜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在低倍镜下就可被看到。

(四)细胞吸水复原

将样本置于清水内,并迅速观察。

三、实验的关键影响要素

(一)材料应完整,且要薄

若材料不薄,会影响观察,原因是:首先,成像受到影响;其次,内部细胞对溶液的接触受到影响。建议的取样方式为:于外表皮上以刀片划“井”字,应保证“口”具约1cm的边长,再以镊子将一角夹住,慢慢撕下表皮。有学生会在实验中撕取过大面积的样本,这样不仅无法提高观察效果,还增加了操作难度;还有人为撕取较薄样本,破坏了细胞,导致紫色细胞液渗出,表皮为透明状,也使接下来的操作受到妨碍[1]。

(二)仔细展平

实验者应于清水中展平表皮,不得重叠,然后再盖片,此过程中实验者应耐心、仔细。

(三)观察部位应正确

很多学生操作正确,但均实验失败,其原因是未将目标细胞找到。样本边缘处会充分接触溶液,质壁分离出现最早,建议学生可在边缘处寻找目标。

(四)调好溶液浓度

在实验中,并非溶液浓度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损伤细胞,影响接下来环节的进行,因此,学生在调配溶液浓度时,使其略高于细胞液浓度即可[2]。

(五)吸水应重复进行

在对盖玻片吸水时,若只进行一次,有使溶液分布不均的可能,为顺利观察到质壁分离全过程,须重复操作2—3次,保证细胞浸泡充分。

(六)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因定位目标细胞不容易,使得此环节具有一定难度。实验者在将样本置于清水后,可看到质壁分离细胞越来越少,但想观察到某细胞复原全程并不容易。建议学生可将一质壁分离细胞锁定,在不移动装片的前提下,直接替换溶液,然后迅速观察。因此过程并不容易,可由教师演示、或找动手能力佳的同学进行操作[3]。

教师应当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学生是否出现操作不当,并适当给予纠正和指导。为让学生了解正确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了解不当操作的后果,教师可进行对照实验。此外,在实验结束后,带学生进行总结与讨论也比较关键,这样可帮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进步。很多时候,实现实验目标本身并不是真正的教学意义所在,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不断思考的能力。最后定向、定性分析实验,让学生由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到自己操作中的问题、并改进,才会充分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结束语:

植物细胞的失水、吸水现象的原理为渗透作用,在实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调配合适浓度的蔗糖溶液,并对圆葱组织科学取样、保证其完整、较薄,且不发生重叠,此外、重复吸水、准确定位目标等也比较重要,在最后环节,教师应带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云丽.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158-158.

[2]刘本举.“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分析与教学建议[J].生物学通报,2013(2):23-25.

[3]周国倩,范曾丽,黎云祥,曾钰.高中生物实验课“同课异构”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影响研究——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课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5):43-45.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高中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