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4-07齐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齐勇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初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便成为老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以后初中语文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在知识快速传播和运用的时代,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至于在教学中不断注入创新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开展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只是将其形式化,这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就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几条有效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是要激發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它是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起点,更是学生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只有在鼓励创新、了解创新成果的大氛围下,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由此引导出强烈的创新动机,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为此释放学习激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潜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学生有了创新意识,自然会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也就会在各个方面尝试着创新。

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这种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大家多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多创造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由此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注意对新奇有见解的创新思维进行发掘表扬,让大家都乐于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作文素材丰富,只要用心检索,几年、几十年,甚至于几百年前的事情都可以被检索出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网络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和诗篇,写人、写物、写风景,美不胜收,让人身临其境。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自己查找与检索需要的写作素材,将其用在语文作文中;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每天的生活就是学习、吃饭、学习,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将网络中有益于写作的素材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了解到当今最新的资讯,掌握第一手的写作素材。

三、注重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增强创新教学的针对性

1.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语文教学的特点确定因材施教的内容。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在课文中应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

2.在阅读教学和写作中强化创新意识。阅读的创新意识是阅读能力的心理结构中重要的因素。其主要表现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对知识信息单纯地、被动地理解和吸收,而是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创造性的想象、联想等思维形式,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找、发现问题,通过创造性思考又产生新概念、新结论。我认为创新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胆想象和大胆质疑。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想象是阅读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阅读文艺作品,要能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阅读说明文,要能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地想象出来;阅读议论文,要能把想象与分析、理解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课文当中,进入文章的意境。

3.教师创造性的布置作业是创新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是有创造因素的作业,引导学生进入模拟创新,通过练习、讨论,独立钻研,在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对知识不断有新的领悟,享受创新的成功感,逐步学会创新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学生勇于敢说、敢想,善于有极高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有发散思维,我们教学中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有广泛的思维能力。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课题的导入,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提问讨论的进行,以及课堂气氛的调动,教学艺术的刻意追求,都必须从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加以精心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着眼于“学生主体”这样一个中心,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问讨论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着眼学生“表现自我”的个性心理;课堂气氛和教学艺术的营造主要是给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创造一个适宜的空间,让学生能真正将思维发散到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摇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改变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正确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把握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勇于实践、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进而逐渐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当代新型人才。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长远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地研究和探讨,要研究学生在创新学习中的良好品质,探讨创新教学方法,并且领会新课程标准,挖掘好教材的精神实质,更要去研究教学的对象——学生,严格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龙锦付.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4):144-146.

[2]李国权.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硅谷,2009,(08):139.

[3]马列锋,张柠.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2).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