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DEA-Malmquist方法

2015-03-21北京交通大学袁雪

中国商论 2015年14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北京交通大学 袁雪

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DEA-Malmquist方法

北京交通大学 袁雪

摘 要: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方法评价了2002~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表明,十年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总体技术创新效率处于增长状态中,从行业内部角度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逐年增长,而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高技术产业总体技术创新低效的原因在于人力、财力资源的投入冗余和科技、经济成果的产出不足,而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是影响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两大因素。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效率 DEA-Malmquist方法

1 引言

高技术产业是指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所占比重大的产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划入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调整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对于北方经济中心北京市而言,2002~2011年其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呈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0.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占比最高。然而,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北京市工业总产值和全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有所下降。基于此,研究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助于识别该市高技术产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效率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也对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借鉴意义。

目前对于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且多侧重于行业之间的比较。吴永林和赵佳菲(2011)对北京高技术企业2005~2008年间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及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五大高技术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提升。张经强(2012)认为2001~2009年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最低。吴卫红等(2014)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2001~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表明原始创新不足、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经费使用率低等是阻碍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前人研究,运用DEA-Malmquist方法评价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和行业发展水平,探究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 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2.1 指标选取

遵循数据的可得性、可比性及重要性原则,本文选取三个投入指标和三个产出指标以评价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数据均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投入指标从人力和财力角度选取。人力指标为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即R&D全时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该指标通常在国际上被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财力指标包括R&D经费内部支出和地区新产品开发经费,前者是指调查单位在报告年度用于内部开展R&D活动的实际支出;后者是指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新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支出。

产出指标从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选取。其中,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直接输出,可作为科技成果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包括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其中当年价总产值反映了产出的总体水平,而新产品销售收入则反映了创新产品为市场接受的水平。

2.2 总体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高技术产业产值水平较高的京、津、沪、江、浙、粤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评价,进而根据北京市的排名来间接反映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水平和变化。

由表1可知,2003~2006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排名靠后,这表明相比于其他地区,该期间内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自2007年开始,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大为提高,除2009年效率值为0.906外,其余四年的效率值均达到1。

进一步分析投入产出的松弛情况发现,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未达到有效值的年份出现了产出不足或投入冗余的问题。其中,2003~2006年及2009年,三大产出指标的松弛值均大于0,表明投入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出与预期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产出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投入指标方面,2003、2006、2009年的R&D经费内部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松弛值均小于0,表明科研经费存在浪费,与现有产出水平对应的投入值应当低于实际投入值。此外,2004和2005年也出现了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冗余的情况。

2.3 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本文选择Malmquist指数法评价各行业的技术效率,该方法适合处理面板数据,可反映出不同决策单元在一段时期内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运用DEAP 2.1对行业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操作得到表3。

由表3可知,五大行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总体技术创新效率变化值大于1,表明十年间这三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分别以年均1.6%,1.4%和2.9%的速度增长。其中,前两个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进步,其技术进步变化值分别为1.016和1.014。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主要依靠技术效率的增长来提高其总体的技术创新效率,并且其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其规模效率在十年间几乎无变化。

表1 京、津、沪、江、浙、粤六地区2002~2011年技术创新效率值

表2 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松弛值情况表

医药制造业的总体技术创新效率变化值为0.981,说明十年间该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以每年1.9%的速度下降,尽管其技术效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变化值仅为0.957,导致了总体效率水平的降低。

技术退步和技术效率下降导致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十年间以年均22.7%的速度下降。一方面,该行业的技术进步变化值小于1,技术水平处于持续的退步过程中;另一方面,规模效率的下降导致行业的技术效率持续降低。

总体而言,十年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内部五大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水平相差较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始终保持增长趋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较快,虽然其技术进步情况并不理想,但技术效率值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总体技术创新效率的快速提高。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处于下降态势,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该行业的技术进步水平。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下降明显,需通过提高资源使用的规模效率来提高技术效率以及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水平。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经过上述实证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总体技术创新效率在2002~2011年间处于波动上升的过程,并且2007~2011年间有4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达到了有效值1,这表明北京市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第二,从高技术产业的内部发展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十年间不断提高。而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则呈下降态势。

第三,造成产业总体技术创新低效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投入要素未能得到有效利用,R&D经费和新产品开发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人力资源存在着较大浪费。另一方面是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不足,专利数量和总体产值水平与预期差距较大,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

第四,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而两者的提升均需要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市场认可的科技成果产出。

为有效提高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完善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奖金和专利保护的激励。一方面切实奖励科技含量高的产出成果,更加重视产出质量而非数量;另一方面加快专利审查速度,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健全专利保护制度。第二,加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素质。要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现有的科研管理办法,改革科研考核体制,破除妨碍科研人员创新的不合理规定,同时要对创新能力不足的科研人员或机构进行市场化的正常淘汰。第三,建立健全科研资金的管理监督机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一方面需要严格、详细地记录科研资金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还要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查以保证资金与记录的用途一致。

参考文献

[1] 吴永林,赵佳菲.基于DEA的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1).

[2] 张经强.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2001—2009年的经验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

[3] 吴卫红,王阳阳,张爱美.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2).

[4] 康春鹏,齐志强.基于DEA的北京市高技术产业R&D效率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表3 2002~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Malmquist 指数及其分解

作者简介:袁雪(1990-),女,河北沧州人,北京交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b)-098-03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
税收政策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浅谈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系统集成创新研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关联效应研究
贵州省专利代理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