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专利代理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2015-09-12龙海飞文雯吴小文汪越刘若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34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贵州省

龙海飞 文雯 吴小文 汪越 刘若兰

摘要:专利代理机构是知识产权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全国范围内的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北京、广东发展最快,与上述地区相比,贵州省的专利代理机构在代理人数量、代理人专业素质、代理机构规模、代理业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对贵州省专利代理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贵州省;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服务;高技术产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4-0193-04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4.099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在国际科技、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而与提供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相关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已成为新兴业态,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包括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等。

专利代理机构在知识产权服务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着专利行业是否蓬勃发展的使命。专利代理机构是指受专利权人或专利申请人委托专门代其从事专利申请、进行专利许可证贸易或解决专利纠纷的专业机构。自1984年4月1日,我国第一步《专利法》开始实施,建立专利制度以来,专利代理机构开始应运而生。如今我国的专利代理机构已经存在了30多年,专利代理机构从无到有取得了显著成绩。贵州省的专利代理行业与我国专利代理行业一样,也是伴随着我国专利法颁布实施而建立。但由于贵州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较为落后,专利代理行业与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距,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1 贵州省专利代理机构现状

1.1 全省专利代理机构基本情况

专利代理机构的发展与专利申请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经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技术创新不断进步,专利申请量突飞猛进,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国累计受理发明专利5255996件。专利申请量的递增促进了专利代理业的发展,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目前我国注册专利代理机构也达1087家(见表1)。专利代理机构数最多的是北京,共327家,占全国代理机构数的30.1%,其次是广东145家,上海91家。北京、广东、上海三个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各地区专利代理机构数具体情况见表1。

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2013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2件,而贵州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2.26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服务于专利的专利代理机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保持了一定的相关性,表1显示,目前在贵州省注册的专利代理机构数仅为8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3位,处于较为靠后的水平。

表2列出了当前贵州省内注册的8家专利代理机构的情况,在8家代理机构中,贵阳市有6家,占75%,遵义市有2家,占25%,而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四个地级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均没有专利代理机构的分布。由此可见贵州省专利代理业务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地区差异明显。随着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等上百个工业园区分布在全省范围内,也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因此专利代理机构分布的不均衡性将不利于开展全省范围内的专利代理服务。且从2013~2014年只新注册了三家专利代理机构,增长缓慢,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1.2 全省专利代理人分析

目前全国共有注册的专利代理人11144人,北京专利代理人最多为4937人,占全国的44.3%,随后依次是广东、上海,专利代理人分别为1278人、889人,各地区专利代理人数具体情况见表3。贵州省有专利代理人共42人,排名全国第24位,与专利代理机构在全国的排名相差不多,也属于中下水平。

专利代理机构的注册代理人数越多,说明其机构规模越大,代理人的专业门类越齐全,相应的服务领域、水平就越高。根据每个专利代理机构平均所拥有的专利代理人(如图1)情况来看,北京平均每个专利代理机构有15个专利代理人,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甘肃、天津、上海等。贵州排在27位,平均每个专利代理机构只有5个专利代理人,机构规模偏小,服务能力有限。

图1 平均每个专利代理机构拥有专利代理人

1.3 全省专利代理机构人员构成

通过对在贵州省内注册的8家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利代理人的性别调查,在获取的40个代理人情况中,男性共计29人,占72.5%;女性11人,占27.5%,见表4,可见男性占有绝对优势。目前专利代理人要求具备理工科知识背景,并且工作复杂程度较高,一方面技术不断发展,专利代理人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相关技能,这样才能理解自己代理的案件,撰写出有质量的申请文件,参与专利法律事务,帮助申请人更好地保护其发明创造;另一方面专利代理人需长时间伏案工作,或检索现有技术,或奋笔疾书专利申请文件和审查意见陈述等,特别是一些涉外机构,还需大量的翻译、校对等案头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仅是脑力活儿,也是体力活,这可能是当前男性从业人员较多的原因。

通过对被调查专利代理人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图2),在大于等于30岁小于40岁区间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1人,占27.5%。30岁以下有三人,只有7.5%,不足10%。60岁及以上有14人,占了35.0%,最高年龄为77岁,因此整体上看,青年力量不足,代理人的年龄偏高,虽然年龄偏高的代理人,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特别一些代理人曾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法律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有的曾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研究,对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具有重要作用。但年龄偏高的代理人在专业技术方面出现知识结构老化、专业技术能力跟不上现代技术发展步伐的状况,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领域方面的技术存在一个知识更新换代的问题,不利于知识产权服务质量的稳定发展。

图2 贵州省专利代理人年龄分布情况

从表5专利代理人的专业背景来看,主要集中在机械、化工、材料一些传统领域,有少量的电子、通信等。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贵州正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因此当前专利代理行业的学科类别,不仅不能覆盖贵州省新兴行业的发展,而且原有的专业知识也较为落后,急需新专业领域的补充,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态环保方面的专业方向。

1.4 全省专利代理机构业务分析

根据表6,从主要业务类型来看,贵州省各专利代理机构的业务集中在专利申请和商标申请等低层次的代理服务,只有少量几家机构涉足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等高端业务。针对专利开展的相关服务,基本上所有的专利代理机构都有专利查新检索、专利侵权风险分析、专利预警、专利法律状态查询、专利事务咨询等基本服务内容。一些代理机构虽然开设了专利分析、专利战略研究、知识产权课题研究,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机构从业人员知识层次比较低,以本科学历为主,缺乏具有课题研究背景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具有资深专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因此真正已经独立开展专利分析、专利战略研究、知识产权课题研究的机构几乎没有,少量有的也是与高校合作进行课题的研究。

2 贵州省专利代理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专利申请量随之增加,到2014年贵州省的专利申请量已经突破两万件。然而当前贵州省专利代理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制约贵州省专利代理业的发展。

2.1 法律不健全,政策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发展,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事业的投人力度,但作为专利代理业却缺乏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支持,使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得较缓慢。在国家层面陆续颁布了《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专利代理暂行规定》《专利代理条例》《专利代理惩戒规则(试行)》等。这些作为基本的专利相关法律,从专代理业务目前的发展需求上看,法律环境仍然滞后,特别是贵州省还没有针对专利代理行业或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对于政策制度上,如何增强专利代理机构的服务能力,还没有具体的政策指导、制度规范。

2.2 规模偏小、数量少、业务层次较低

无论是与北京、广东等专利代理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还是从贵州省近年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贵州省专代理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数量不足、业务层次低的问题。如在全省注册的代理机构只有8家,且几乎所有专利代理机构中任何一个机构的专利代理人数均没有超过10人,这其中还包括一部分人虽然在代理机构进行执业注册但实际上并没有从事专利代理工作,有的是兼职、有的是挂名、有的是借证办所,甚至有人几年未从事专利代理工作。同时代理人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青年力量不足。大部分专利代理机构缺乏高层次、专业性人才,虽然对外宣传有专利分析、专利战略研究的业务,但实际只能做一些关于专利代理、专利检索、专利法律状态等较低层次的专利业务,难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

2.3 行业内处于无序状态

对于专利代理机构内部,由于机构偏小、人员老龄化、业务素质偏低等原因,绝大部分缺乏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混乱;而对于外部,由于恶性竞争,以较低价格承接业务,造成服务质量低。同时专利代理机构很少与知识产权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法院等进行沟通和交流,对省内外行业形势以及各种信息的了解与把握不及时,大多以一种陈旧、机械化、模式化的方式在开展代理服务。

2.4 宣传、培训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低

社会公众对于专利代理行业的认知度低,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对专利代理机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把握舆论导向、组织宣传活动、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和形式向社会公众,特别是技术创新主体传递专利代理信息的意识;二是作为专利代理机构本身,只有少

数一两家设立了自己的网站,缺乏向社会公众展示自身的窗口。同时代理机构太过于看重眼前利益,还存在一种被动式服务,即不给钱不服务的模式,如在培训方面主要还是以专利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向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学校等开展专利基本知识的相关讲座,很少有企业型代理机构参与类似公益性专利主题讲座。

3 贵州省专利代理机构事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地方性法规建设,完善政策制度

专利代理是综合法律、经济和技术于一体的科技服务,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专利代理质量。地方政府在国家不断完善专利代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应根据地方实际加强符合本地区专利代理发展的法律,机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的建立,创新管理模式。增加对专利代理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如在税收、启动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样在促进本省专利代理机构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能吸引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专利代理机构在贵州设立分机构,最终推动专利代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3.2 加强专利代理机构的规模建设、开拓高端业务

专利代理机构要加大对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扩充代理人队伍,并且淘汰不规范的从业代理人,如兼职、挂名等。对新聘人才实施规范化培训,使新人尽快适应代理业务并上手。积极委派新老人员去发达地区的代理机构进行学习、交流,提高专利代理人的业务素质,最终建成一支人员充足、结构合理、专业全面的专利代理人队伍。开展与律师事务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以便开拓专利法律诉讼、专利分析、专利战略研究等高端业务。

3.3 净化专利代理市场环境,树立专利代理机构的品牌建设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专利代理行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对违法的经营活动要坚决打击,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年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服务规范、诚实守信的专利代理机构,要选其作为行业的杠杆,发挥其示范作用。制定代理机构考核、评比标准或规则,通过开展行业内部评比或认证活动,同时向社会公示,在全社会建立公信推荐制度,鼓励代理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社会公众,为公众和代理机构提供需求和双向选择的信息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正规、优质的代理机构。

3.4 加强代理机构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

知识产权部门要重视专利代理机构对专利代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大经费投入,定期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宣传讲座,并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公众,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介绍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专利代理系统或平台。代理机构在参与各种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的同时,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自愿进企业举行专利代理的知识、流程及专利相关方面的公益讲座。在加深社会观众对专利相关知识了解的同时,也促进了专利代理机构的被认知度。

参考文献

[1] 吴桐,刘菊芳,马斌,等.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6).

[2] 李为,罗永城,梁剑,等.广西专利代理机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3).

[3] 龙海飞,刘若兰,吴小文,文雯.专利视角下贵州省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3).

基金项目:贵州省知识产权局项目“贵州省区域特色产业专利信息服务推进”(IPR[2014]01号)。

作者简介:龙海飞(1987-),男,云南人,供职于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硕士,研究方向:专利分析、专利战略。

(责任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基于DEA模型的东北三省国有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分析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