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保温策略在直肠癌开腹手术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5-03-05刘晓岚刘玲辉

安徽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直肠癌护理

刘晓岚 刘玲辉 雷 蕾 龙 娟 姜 红

作者单位: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麻醉科

全程保温策略在直肠癌开腹手术术中的应用价值

刘晓岚刘玲辉雷蕾龙娟姜红

作者单位: 445000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保温策略对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术前1 h、术中、术后1 h采取全程保温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结果术前1 h、术中、术后1h干预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后寒颤发生率、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保温方案可以有效控制体温的下降,既维持了体温的稳定又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开腹手术;体温调节;直肠癌;护理

低体温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手术低体温不仅使患者容易发生寒颤、肢体发凉、发麻等不良症状[1],还会造成恢复时间延长、躁动不安,甚至导致机体发生多方面的严重危害。研究发现,超过50%术中患者可发生低体温[2]。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探讨全程保温护理方案,对择期直肠癌手术患者体温变化、麻醉恢复期寒颤、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直肠癌患者92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纤维结肠镜诊断为直肠癌;②均为择期开腹手术;③麻醉评分Ⅰ~Ⅱ分;④术前体温正常;⑤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术前体温过高或过低者;临时改变手术方式者;术中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者。运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编号将92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男性3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6.08±9.73)岁;手术方式:Miles 手术18例,Dixion 手术 21 例, 结肠造瘘术7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5.90±10.65)岁;手术方式:Miles 手术17例,Dixion 手术 23例, 结肠造瘘术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组采用全程保温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①环境温度:手术室、恢复室内温度22~24℃;②床垫温度:于术前1 h至及术后1 h使用主动式加温毯保温毯,设置温度为40℃;术中使用将保温毯连接WT-8900型主机,设置高温档,以保持毯内送入气体温度为45~48℃,颈胸部采用自制保温垫覆盖;③皮肤消毒液:加温至37℃;④输液温度:溶液经42℃加温器维持液体温度在37~38℃范围,并根据血压变化及失血量调节输液速度;⑤冲洗液温度:手术台常规配备一只无菌保温杯,术前将温盐水备好待用。根据手术需要洗手护士每次倒少量温盐水浸湿纱垫或冲洗即可。术毕腹腔冲洗,冲洗液在腹腔内停留120 s后再吸出,冲洗液量为1 000 mL,以保证热量在腹腔脏器内充分传递。

1.2.2对照组输入液体、冲洗液、消毒液均为常温,术前、术中、术后未使用电热毯,术中未用自制保温垫包盖。

1.3效果评价

1.3.1体温采用PHILIPS-1205A型监护仪,连接U1586B美国安捷伦温度探头,将探头插入深度为鼻咽5 cm处,分别测量入室基础体温、麻醉后(30 min、60 min)、术后1 h监测鼻咽温度。

1.3.2寒颤程度采用Wrench分级[3]评估麻醉复苏过程发生寒颤的情况:Ⅰ度:竖毛和(或)外周血管收缩和(或)外周青紫,无肌颤;Ⅱ度:1组肌群肌颤;Ⅲ度:>1组肌群肌颤;Ⅳ度:全身肌群肌颤。

1.3.3监测指标记录患者麻醉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及麻醉30 min时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体温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对照组下降较明显;在术中1 h、术终、术后1 h干预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注:*组间比较P<0.05

2.2两组寒颤程度比较干预组术后发生寒颤4例,发生率为8.70%,其中Ⅰ度寒颤3例,Ⅱ度1例,寒颤发生率与程度较对照组低(32.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9,P=0.007),见表2。

表2 两组寒颤程度比较[n(%)]

2.3两组综合指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18.35±5.44vs27.48±8.25)、清醒时间(30.67±5.58vs41.92±6.90)、切口感染发生率(15.22%vs28.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7.153、6.489、6.646,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综合指标比较

3讨论

3.1全程保温策略促进机体达到最佳手术状态超过50%直肠开腹手术患者术中处于低体温状态,约30%患者体温低于35℃[4]。研究证实,全麻过程中机体温度变化可下降0.2℃~4℃[5]。由于手术过程中引发患者低体温的因素较多,包括环境、输液、失血量、麻醉等[6]。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种措施全程控制体温,调高病室、手术室温度,且在保证安全条件下,采用加温毯形成稍高于体温的温暖环境并保持持续恒定,阻断人体与外界冷空气的直接接触,最大程度减少与外周的对流散热。本研究中,手术开始30 min后,两组体温均降至各组最低点,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电热毯的覆盖、自制棉垫包裹身体外露部分加强反向辐射、传导对流,使热量向皮肤方向流动,从而使热量逐步回升。提高皮肤消毒液、冲洗液、使用温湿纱布可减少蒸发、体腔开放、内脏暴露带走体表热量,防止体温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手术过程中,术中1 h、术终、术后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围术期通过控制环境温度、全程保温、加温消毒液、输注液体等全面保温措施,可以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

3.2全程保温护理策略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也较对照组短。有研究[5]指出,术中保持正常体温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比术中低体温者要短、并发症要少。分析原因在于,采用全程保温护理能够更好维持正常体温,机体氧传送能力稳定,使组织在麻醉状态下获氧情况较好,而且适宜的体温可维护温度依赖性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缩短温度依赖麻醉药物代谢酶代谢,使患者苏醒、拔管时间缩短。干预组术后寒颤发生率及程度较对照组低,此结果与温济金[6]研究中正常体温者术后寒颤发生率为9.0%相近。由于脊髓低级中枢较高级中枢恢复更早,以致出现僵直性或阵发性肌肉自发颤抖。因此,麻醉清醒时间越短,寒颤发生率较小。

目前,很多医院都采取积极的术中保温措施以减少低体温的术后危害,但仅采用单一的保温措施,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仍较高,低体温的预防或正常体温的恢复效果不理想[7]。防止患者低体温的保温措施,不应仅依靠一种方法,而应采用全方位系统的保温方法来阻止患者体温下降。总之,采用全程保温方案可以有效控制温度的流失,既维持了体温的稳定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了麻醉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郑娇.加强保温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31-32.

[2]冯艳青,杜合英,谭静涛,等.综合保温措施预防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825-825,826.

[3]谢小玲,黄小红,祝妍华,等.围术期保温预防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24(4):15-16.

[4]兰晓娥,程伟琴,王巧玲,等.综合保温预防腹腔镜术中患者低体温的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82-1983.

[5]彭建英,彭友青,胡为岩,等.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的手术室护理[J].医药前沿,2013,(1):237.

[6]魏娜,毕建军,赵克聪,等.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2165-2167.

[6]温济金.开胸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对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D].中山大学,2006.

[7]吴忠亮,姚南,移康,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及膀胱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364-367.

(2014-11-09 收稿2015-01-20 修回)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5.04.024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直肠癌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