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

2015-03-05邵显玉吕发辉

安徽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邵显玉 吕发辉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

邵显玉吕发辉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子宫肌瘤剔除35例为对照组及同时间段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2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住院天数相比,腹腔镜组少于经腹组(P<0.05);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组较经腹组手术时间长(P<0.05);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经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手术时间长于经腹手术,故在选择术式时要遵循个体化原则。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作者单位: 230011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子宫肌瘤是中年女性多发的妇科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妇女,其中30~50岁女性是好发人群,其发病率为20%~30%,其中50岁女性发病率高达51.2%~60%[1]。因为大部分患病女性临床表现不明显,故子宫肌瘤真实的患病率可能更高。随着女性对自身生理、心理健康要求的提高,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以往经腹手术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微创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及黏膜下肌瘤的宫腔镜手术治疗。但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各有利弊,本文通过回顾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的比较,探讨子宫肌瘤合理的手术方式,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32~48岁,平均36.5岁。多发性子宫肌瘤8例,单发性子宫肌瘤12例;阔韧带子宫肌瘤2例,肌壁间子宫肌瘤11例,浆膜下子宫肌瘤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例;最大肌瘤直径约8 cm,最多3枚;既往有腹部手术史7例。在同一时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35例,年龄32~50岁,平均40岁。肌壁间肌瘤26例,浆膜下肌瘤5例,阔韧带肌瘤3例,黏膜下肌瘤1例;肌瘤直径1~20 cm,肌瘤个数1~20个;有腹部手术史15例,合并贫血6例。腹部手术史者为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结扎术。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腹腔镜组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术前向患者交代病情、手术方式及手术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生育情况、盆腔手术史、肌瘤数目、大小、位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术前检查患者入院行常规检查,以便排除手术禁忌证。通过超声检查详细记录子宫肌瘤的部位和数量等信息。已婚女性需要定期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组织检查,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在正式手术之前先进行诊断性刮宫,并行病理检查以确保无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植有宫内节育器的患者在手术之前应取环。

1.3手术方法①对照组:采用经腹手术,使用全身或者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进行传统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②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行常规检查,手术时使用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头低足高位。在腹部取4个操作孔供手术用,CO2气腹,压力维持为12 mmHg,置镜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排查,包括肌瘤的数量、分布位置及与周围壁膜的粘连情况。手术具体操作依据以上观察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方案。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或垂体后叶素稀释液使子宫收缩,按常规剔除子宫肌瘤,创面电凝止血,瘤腔用1-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剔下的子宫肌瘤用子宫旋切器旋切取出[2],剔出组织均送病理。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取得满意效果,无死亡病例,均未发生临近器官组织损伤、术后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后复查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形态规整,肌层回声均质,内膜线居中。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相比,腹腔镜组少于经腹组(P<0.05);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组较经腹组手术时间长(P<0.05);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比较

3讨论

3.1手术适应证石一复等[3]认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①子宫浆膜下的肌瘤直径不超过10 cm,有蒂肌瘤是较好的手术对象;②子宫肌壁间的肌瘤直径在4~10 cm;③多发肌瘤的病患肌瘤数量不超过10个;④手术之前检查肌瘤是否发生恶性病变。此文中,观察组子宫肌瘤最大直径8 cm,对照组子宫肌瘤最大直径20 cm,观察组子宫肌瘤个数1~3个,对照组子宫肌瘤个数1~20个,两组比较,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经腹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因此,腹腔镜技术是否能够运用到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去,主要是参照肌瘤的情况及手术者的技术而定,肌瘤的属性和并发症的存在都影响手术的选择。

3.2两种手术的优缺点新时代的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增加,使结婚及受孕的年龄不断延迟,越来越多低龄未生育女性患上了子宫肌瘤,医疗界不断探索在能够更好的恢复子宫生理功能、正常怀孕分娩、不影响盆腔结构、激素分泌均衡的条件下治疗此类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满足以上诸多要求。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旧式的经腹手术会增大创伤面积,增加盆腔粘连的可能性,同时也会留下面积较大的疤痕。而经腹手术的优点是,若患者以前做过涉及盆腔的手术,其便有较强的适应性,患者完全康复的可能性更大。经腹手术也有在术中用压脉带勒压子宫峡部暂时阻断子宫血流以减少术中出血、可通过手指触摸能发现深部小肌瘤、直视下缝合瘤腔更彻底等优势。腹腔镜手术具有对腹腔干扰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组织粘连的发生率低等优点[4],且术后疤痕小,已成为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汪艳[5]研究认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术后恢复优于开腹手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创技术的提高,新时代的女性对自身的健康尤其是妇科疾病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手术微创化、精密化是医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无形之中扩大了腹腔镜手术的普及程度。但腹腔镜仍有其局限性[6]:①手术过程中的非正常溢血;②残存结缔组织和病情反复;③剔除阔韧带内肌瘤时易造成输尿管损伤;④难以在去除子宫肌壁间大质量肌瘤后妥善缝合切口;⑤子宫内膜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发生损坏;⑥手术实施之后出现伤口难以愈合及病菌感染的情况。花怀珍[7]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虽然优点较明显,但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同时,腹腔镜手术的复杂性及精密性对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手术难以在低级别医院普及的原因,也增加了术后复发的可能性[8],这个时候主治医师的技能和经验是左右手术成功的关键[9],若技术水平较高,可适当扩大适应证范围[10]。

总之,微创技术应用于妇科手术,其有诸多优点,首先是对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小,其次是患者康复时间短以及患者康复后还能够再次正常受孕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治医师应准确控制适应证范围,挑选恰当的患者,将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和伤害降到最低,且操作医生的手术经验必须具有明显优势,具备较高的镜下诊断和治疗经验。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

[2]黄珍珍.阴式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3):320-322

[3]石一复,徐开红,李娟清.子宫肌瘤现代诊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2-106.

[4]朱岚,唐中圆.腹腔镜与开腹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40):259-263.

[5]汪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9(28):1081-1083.

[6]张英,汤桂英.3种途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9,38(19):242488-2490.

[7]花怀珍.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2):125-128.

[8]瞿红,张震宇.DDI评分系统预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结局[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1):73-74.

[9]王琳.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2):130-131.

[10] 范小斌,张恩娣.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1):872-873.

(2014-10-05收稿2014-12-14修回)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5.04.034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