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15-03-05林爱霞朱仁梅

安徽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

林爱霞 朱仁梅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林爱霞朱仁梅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用药方法,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1例接受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的(观察组),另51例患者单用纤溶酶治疗(对照组),对照组第1天给予纤溶酶100 U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从第2天起给予纤溶酶200 U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纤溶酶用法同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疗程结束后第1天,及第30、90天门诊随访时用改良型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在疗程结束后第1天根据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判定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后第1、30、90天,观察组患者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2.7%(32/51)、88.2%(45/51) vs 41.2%(21/51)、70.6%(36/5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纤溶酶

作者单位: 210019江苏南京南京明基医院神经外科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易留有后遗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疾病的2/3[1]。由于其发病急,常错失抢救时机。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被临床广泛应用,主要联合溶栓药和神经保护剂。笔者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患者接受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54~87岁,平均69.3岁。对照组51例患者单用纤溶酶治疗,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53~84岁,平均70.4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ACI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发病时间36 h内,首次发病,所有患者治疗前未进行溶栓治疗。排除标准:心房纤颤,脑出血,昏迷,有出血倾向,恶性肿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高于30分,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1.3方法

1.3.1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口服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给予神经细胞营养药物支持,并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降糖和降脂药物。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纤溶酶,第1天给予纤溶酶100 U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从第2天起给予纤溶酶200 U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疗程共14 d。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纤溶酶用法同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共14 d。两组患者均有疗程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门诊随访资料,包括神经系统相关专科检查及系统评分。

1.3.2疗效判定指标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第1天,及第30、90天门诊随访时均接受改良型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价。根据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判定显效率和有效率,在疗程结束后第1天进行,具体方法参考文献[2]。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0、90天,观察组患者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0、90天,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2.7%(32/51)和88.2%(45/51),对照组患者显效率和有效率为41.2%(21/51)和70.6%(36/51),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流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缺氧损伤,引起脑神经功能障碍[3]。供血中断后,梗死灶中心区神经细胞1小时即坏死,但缺血坏死病灶周边的缺血半暗带中尚残留血流,这部分神经细胞损伤可逆,所以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的重点,对患者后期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决定性作用[4]。但神经细胞损伤不仅发生于灌注不足时,灌注恢复期同样存在神经细胞损伤。自由基在这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在缺血半暗带中介导一系列级联反应,造成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结构[5],导致脑损伤进一步加重。

所以急性脑梗死不仅要注重溶栓治疗,对自由基的形成及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带来的再灌注损伤也应给予足够重视[6]。Nilasena等[7]研究发现,由于时间性及禁忌证等条件限制,溶栓的脑梗死患者不足3%,更显神经保护治疗的重要性。早期神经保护治疗可有效延长神经细胞的生存时间,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8]。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从多个环节抑制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文通过比较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和单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一步印证联合用药的优势。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脂溶性高等特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达6O%,在脑内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9]。依达拉奉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其不仅具有出色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具有抑制单线态氧的生成[10]、清除羰基自由基的能力[11]。这些研究均证明了依达拉奉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并抑制羰基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内的自由基浓度,提高缺血神经元的生存能力[12],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从而缩小缺血半暗带发展成梗死的体积,对患者恢复有着积极作用[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作用于急性脑梗死不同病理生理过程,一方面溶栓恢复血供,另一方面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了协同作用,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纤溶酶,观察组患者S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国内其他研究[14-16]结果一致。表明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优势,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4):24.

[2]杨波.依达拉奉联合尿素酶治疗67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32-2433.

[3]Tong Y,Geng Y,Xu J,et al.The role of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of the TNF-alpha gene promoter in the risk of isehemic stroke in Chinese Hanand Uyghur populations:two case control studies[J].Clin Chim Aeta,2010,411(17/18):1291-1295.

[4]Ramos-Cabrer P,Campos F,Sobrino T,et al.Targeting the ischemic penumbra[J].Stroke,201l,42(Suppl 1):s7-s11.

[5]Otani H,Togashi H,Jesmin S,et aI.Temporal effects of edaravone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on transient ischemic induced neuronal dysfunction in the rat hippocampus[J].Eur J Pharmacol,2005,512(1):129-137.

[6]吕秀霞,金基春,王守宇,等.丹红注射液治疗106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l,23(3):298-300.

[7]Nilasena DS,Kresowik TF,Wiblin RT,et al.Emergingtherapie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2,33(2):354-360.

[8]杨新荣,王正银,龙景波,等.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J].重庆医学,2010,39(11):1446-1447.

[9]孙威铭,韩文玲,李国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34-36.

[10] Nishinaka Y,Mori H,Endo N,et al. Edaravone directly reacts with single toxygen and protects cells from attack[J].Life Sci,2010,86(21-22):808-813.

[11] Aldini G,Vistoli G,Regazzoni L,et al.Edaravone inhibits protein carbonylation by a direct carbonyl-scavenging mechanism:focus on reactivity,selectivity,and reaction mechanisms[J].An Tioxidants &Redox Signaling,2010,12(3):381-392.

[12] Kikuchi K,Uchikado H,Miyagi N,et al. Beyond neurological disease:new targets for edaravone(Review)[J].Int J Mol Med,2011,28(6):899-906.

[13] 张艳波,王军,李爽,等.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3):447-448.

[14] 吴开毅,刘南午.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3):95-96.

[15] 熊联强,钟华,陈莉,等.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3,42(27):362-3263.

[16] 李欣,李雯,刘凌云.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87-3288.

(2014-09-10 收稿2015-01-20 修回)

通信作者:朱仁梅,312444302@qq.com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5.04.026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