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5-02-12宋扬,赵鹏,邓林

医学与社会 2015年9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医学生

摘 要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对于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医学院校在传统教育管理体制、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师知识结构局限等因素的影响下,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面临较大的障碍。需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医学人文课程学时、完善师资队伍3个方面来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723/j.yxysh.2015.09.034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Education among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Song Yang et al

Oncology Department,Tangdu Hospital,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710038

Abstract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lleviate the increasing important discipline of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and improve medical personnel professional quality.Besides,it is also one of the required course that medical student take.Although our country med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is taking various measures to improve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of the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but result is not satisfactory.How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of the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s still a problem in many scholars and exper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Humanity Accomplishment

作为医务人员的接班者,医学生除了需要过硬的医学技术之外,还应有济世救人的高尚情怀。在人文精神愈显重要的年代,医学高等院校除重视对医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外,应更多关注人文情怀的建设。然而,研究显示,许多医学高等院校偏重技术的传授,而忽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人文精神缺失严重 [1]。因此,加强医学人文素养建设,科学的把医技训练与人文精神培养融合在一起,促进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人文素养的定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医学人文素养的含义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以及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品质 [2]。从医学生的角度来看,医学人文素养就是在具备渊博的医学知识基础之上,兼具高尚的仁爱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人文素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人的内在精神素养决定了人的外在行为习惯,部分医务工作者言行不一、品行恶劣的原因之一是人文素养的缺失。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将素质教育内化为医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一种稳定的品质结构,从而引导医学生正确处理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

2.1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影响

长期以来,以考试为标准对师生进行评价和考核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学生过分关注考点内容,造成知识结构的片面性。医学院校的学生以理科生为主,一方面由于个人兴趣而忽略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学习负担繁重而缺少时间学习人文知识,造成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许多医学生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具备一定的治病救人的能力,但缺乏人文知识,导致内心世界空虚、社会责任感缺失 [3]。

2.2医学生人文课程结构失衡

课堂教学是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主要有选修课课堂和必修课课堂两种形式。许多医学高等院校只将专业课与国家规定的政治思想课作为必修课,而将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甚至没有这门课程。选修课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和学生上课的盲目性,使人文课程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此外,部分学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在大一、大二学年,之后就取消了人文课程,造成了课程学习的中断,人文课程体系缺乏横向的关联性与纵向的序贯性。2.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人文素质教育的授课形式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内容按照既定的教材按部就班讲授,极少与实例相联系,导致课程乏味、局限 [4]。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仅仅具有理论层面而无实际内涵,并极少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缺乏实际意义。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很严重,学生缺乏必要的个人思考与理性分析,阻碍了学生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2.4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专科院校的比例较大,学校本身文化氛围不浓,学科带头人稀缺,师资力量薄弱,造成了人文社科类教师的匮乏。尽管在医学院校的环境里成长,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授课方式,导致了人文分离的现象。部分教师的观念未随时代而改变,只重视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治,而很少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使得临床查房和人文精神相互分离 [5]。此外,教师本身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得医学院校教育中存在文医两张皮的现象。

3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3.1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即是人的能力与品格具有统一性,能够同时进步和完善,主要包括思想、健康、文化等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把自然历史过程中赋予人的、在人们发展过程中被遗忘的各种力量充分展现出来。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提高生产力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古代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是通过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美德,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6]。现代大学教育需要达到的3个目的分别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思维方式、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运用之。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新兴学科相继兴起的时代。21世纪要求大学教育在科学教育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就像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只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大学教育,才能在知识经济的冲刷下,屹立不倒。许多大学单纯的追求科学技术,而将人文教育弃置一旁,因而具有较低的持续发展创造力。现代大学培养的人,首先对外界美和道德具有极强的判断力。实践证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塑造人才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发展力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对于医学院校更是如此。缺乏人文教育的医学院校,只能将医学生培养成医疗机器,却没有尊重人、体恤人的情怀 [7]。

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1999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政策。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对此,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重点也相应做了调整,把提高质量作为最终发展目标。提高质量,就是在科技教育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人文教育,把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医学生作为最终培养目标,加强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3.2复归医学人文的首要条件

首先,医学服务的对象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医学行为均会涉及医生和患者这两种人,而医学就是处理和解决这两类人关系的调节剂。因为医学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等人文价值,所以医学比其他任何科学都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同时也要求在医学生阶段就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次,医学技术在促进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延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法律、经济及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克隆技术给器官移植、医学研究带来许多益处,但是却具有被用来克隆活人的危险 [8];肉毒杆菌在整形美容领域给许多爱美女士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会被不法分子用作其他用途从而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等。以上例子说明,医学技术要用医学人文精神来规范。医学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把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贯彻在整个医学生涯中,才能在医学技术主义的巨大诱惑下,始终以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抉择。

3.3新的医学模式的需求

认识和解决健康、教育、科研、疾病防治等医学问题的方式方法称为医学模式,医学问题是在医学模式的指引下进行的。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多和致死因素的多元化,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与精神、心理、环境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却与日俱增。对此,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项目提出了7个医学教育的相关要求,即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可以看出,医学人文包含的内容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要实现这7个要求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3.4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基本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却有待加强。部分医疗单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通过自主、竞争等方式来提高收入。部分医务人员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患者缺乏同情心,甚至对患者区别对待。有的医务人员过分追求物质利益,患者争相送礼的现象时常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10年里,引起医疗纠纷的因素中,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占47.7%,工作责任心占20.8% [9]。可以看出,医德医风的重建势在必行。通过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为将来就业后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奠定基础。

4 对策

4.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对人文主义的诠释详细至极。古代认为行医者是生命的交托者,因此必须有仁爱之心的人才可以成为行医者,说明仁心仁术的重要性。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医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从而达到提高医学生内心精神境界的目的。

4.2合理安排人文课程的学时和教学内容

人文课程的设置不应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授课的年级、对象和时间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文教育体系。不同阶段的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念不同,对知识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人文课程的设置应遵循内容由浅入深、实践由单一向多元化逐渐转变的原则。首先,面对低年级的同学,需要设置人文公共知识教育课,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其次,选择内容较为详细、专业性较强的人文教材为阅读教材,树立医学生正确的行医观念;最后,通过人文课程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正确认识,达到正确处理医患矛盾、提高素质的教学目的。

4.3完善师资队伍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担负着承前启后、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许多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代为上课,老师人文专业知识欠缺。面对这种窘境,医学院校一方面可以聘请人文类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举行人文老师座谈交流会,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的人文意识与人文践行能力。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医学生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