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路径探讨

2015-02-12李志强,魏炼

医学与社会 2015年9期
关键词:医务社工病历

摘 要 现代医学人文科学的发展客观要求建立一个以医务社工为主体和主导的新型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医务社工是临床人文关怀的主要组织者和完成者;医患双方的合作者与配合者;医患关系障碍的沟通者和协调者;医疗纠纷的预防者和控制者。医务社工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人文病历、医患沟通、住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转介服务、社会帮助、临终关怀、出院规划。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723/j.yxysh.2015.09.016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医务社工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模式和路径研究”,编号为14G161。

Exploration on Fundamental Approaches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Intervening into Medical Humanistic Solicitude

Li zhiqiang et al

School of Marxism,Jianghan Universiy,Wuhan,430056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humanities is in high demand of establishing a renovated system of medical humanistic solici⁃tude,predominated by the force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As a matter of fact,medical social workers play multiple roles-implementers of clini⁃cal humanistic care,coordinator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communicators i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and mediators in medical dis⁃putes.They intervene into medical humanistic solicitude by means of establishing humanistic medical records,promoting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providing hospital admission guidance,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counseling,referral services,social support,hospice care,and discharge planning.

Key Words Medical Social Worker;Role Orientation;Fundamental Approach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英美发达国家,医务社工已成为现代健康照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促进患者康复,构建现代医学人文关怀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4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首次把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水平低,社工角色和基本职能在理论上界定不清晰。本文力求以医患关系分类治理理论和临床医学人文队伍建设客观需要为立足点,从医学人文关怀的角度为医务社工明确定位,并探讨医务社工介入医护服务的基本路径,为医务社工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1 医务社工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必然性

1.1历史依据

关于医务社工制度的兴起,目前我国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组成部分”论、“医学模式转变”论、“社会问题解决”论、“全人健康理念”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医患沟通”论、“中间人”论、“和谐医患关系”论等十几种观点 [1]。美国著名生命伦理学家佩利格里诺(Pellegrino)认为,医学人文实质上是一种人文的医学。人文医学强调用人文理论认识患者疾病与健康,用人文方法解决患者疾病与健康问题,它进一步深化了医学的认识,提升了医学的价值,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2]。佩利格里诺的理论实际上已经揭示了现代医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即医学必然会分化为两大不可分割的部分,即临床医学和人文医学。人文医学与社会工作都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性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社会福利;都是发掘人的潜能,服务人的需要的方法和技能,它们在理论基础、工作方法、根本目标、服务宗旨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1.2理论前提

医患关系分类治理是医务社工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理论前提。所谓医患关系分类治理就是在对医患关系科学区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医患关系通过不同的专家团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监督地维护与协调,加强双方的互动与沟通,彼此达成共识,有效化解医患之间的隔阂与纠纷,树立医疗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医院。

1.3客观需要

建设“临床人文队伍”是医务社工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客观需要。实行医患关系分类治理必然要求加强医学人文队伍建设。所谓“临床人文队伍”是指通过发掘患者潜能,增强患者信心,加强医患沟通,整合患者社会资源等方式来帮助患者不断战胜身心疾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专业团队。他们以人文医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支撑,运用社会和心理的各种方法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人文潜能和人文状态的人文关怀专业团队。

2 医务社工的角色定位

2.1临床人文关怀的主要组织者和完成者

医务社工作为临床人文关怀的主要组织者和完成者,其基本角色和主要职责体现在:①人文关怀的专业性。医务社工与医务人员相比其优势在于人文关怀的专业性,他们能够运用专业技能与方法,帮助患者自助、定向的进行人文关怀 [3-4];②人文关怀的广泛性。医务社工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来自心理上的慰籍与疏导,同时还有来自经济上的帮助与救助、社会资源的有效链接、社区和家庭的精神支撑等,把人文关怀从医院延伸到了社会、社区和家庭。

2.2医患双方的合作者与配合者

现代医学临床实践的发展不仅要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更需要医患之间的密切合作。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医务社工是医务人员可靠的专业帮手,是医患双方医务活动的主要合作者和配合者。①人文诊断的完成者。医务社工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是以人文诊断为前提的。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也依赖影响其身体健康的人文因素,医务社工的人文诊断弥补了医学诊疗的不足,是医务活动的主要合作者;②人文活动的组织者。任何一种人文关怀都是在一定的形式下来完成的,即通过一系列的人文关怀项目或活动来实施的。医务社工能够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论指导下,通过专业的“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设计和实施各种人文项目或活动,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③患者团队的打造者。医务社工通过人文活动的开展,可以打造不同类型的患者团队,将分散的患者群体有机的整合起来,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方案,主动地参与到医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提高医学诊疗和康复的实效性。

2.3医患关系障碍的沟通者和协调者

医患关系障碍是指医患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的沟通不便和沟通缺乏的状况 [5]。医患纠纷是医患关系障碍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是医务人员临床诊疗和护理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患者深入沟通;另一方面,患者基于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或者担心不利的诊疗后果以及对医学信息的缺乏而导致医患关系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医务社工以其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专职的时间弥补了临床医务人员人文关怀工作的不足,把医务人员从不太专业的人文关怀中解脱出来,在医患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①沟通和协调的全程性。医务社工在医患之间,通过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以及全过程的随访与服务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化解医患矛盾;②沟通和协调的及时性。及时消除医患双方的疑虑,传递正能量,把医患障碍与医患矛盾化解在萌芽状况;③沟通和协调的经常性。医务社工与患者的沟通是不间断的。2.4医疗纠纷的预防者和控制者

医疗纠纷的产生有医源性和非医源性纠纷两种,医务社工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①人文关怀的诉求性。医务社工从患者入院开始到患者康复出院的全过程进行人文关怀,及时掌握患者的诉求并在自己的预案中做好相应的对策,将医患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②纠纷解决的预案性。医务社工在整个医疗实践中,还扮演着一个医疗纠纷解决预案的制定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大量的非医源性医疗纠纷解决预案的制定和实施;③冲突解决的介入性。医务社工在医患矛盾和冲突的不同阶段,积极链接家庭、社区和社会资源介入其中,多方参与,共同化解医患纠纷;④纠纷解决的实效性。医务社工对医患纠纷的解决能够从患者的细微入手,从日常矛盾着手,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提高了医患纠纷解决的实效性。

3 医务社工介入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路径探讨

3.1人文病历

人文病历就是依据专业的手段和方法对影响患者健康利益的心理、社会等人文因素进行认识、分析、判断与评诂而形成的一种临床人文诊断书。人文病历和医学病历一道构成患者整体的病历资料,是对患者进行医学诊疗、预防、康复、保健的重要医学文件。北京大学韩启德教授曾提出,医生应该写两份病历“一份是医学病历,一份是人文病历。在人文病历中要把患者就医的过程和感受,患者家庭的反应以及作为医者的心路历程写下来。”医务社工在人文病历上的介入从患者入院开始,由社工查房、患者随访、与医生交流、病历管理4个方面组成。

3.2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护实践过程中,医患双方基于疾病的诊疗护理和患者身心康复而进行的全方位多途径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医患双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医学本身就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正如美国医生特鲁多所说:“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务社工在医患沟通上的介入途径包括从起点上来沟通、从过程上来沟通、从人员上来沟通、从制度上来沟通、从内容上来沟通、从公共关系角度来沟通等。

3.3住院指导

住院指导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人文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所进行的关于疾病康复、心理疏导、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引导活动的总称,内容包括医嘱提醒、作息指导、心理调适、生活指导、健康教育、协调指导、出院指导。医务社工在对患者住院指导上的介入相比其他途径尤为重要。首先,要处理好与医务人员的关系;其次,要根据不同病区和对象策划各种项目,将各种资源有机整合,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主体作用,医务社工更多的要成为住院指导项目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3.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健康知识教育过程,增强患者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自觉地实施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与社会健康的活动。医务社工通过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内在潜能,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内容包括院前健康教育、院中健康教育、院后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上,社工不仅是项目实施和活动安排的组织者,更是健康教育的完成者和监督者。

3.5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患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也就是对患者出现的疾病认识、医院环境适应、康复认识及自我意识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并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内容包括消除患者的焦虑与心理紧张、消除患者的角色冲突、帮助患者处理人际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

3.6转介服务

转介服务是依据患者诊疗、康复和保健的多层次需要,通过医院之间、医院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要,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诊疗资源使用效率的活动。医务社工能让患者及时、正确的实现转介,并了解和掌握转介服务的资源与信息。医务社工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做好转介登记工作并明确转介工作流程。

3.7社会帮助

社会帮助是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给患者提供一切可能的经济救助和社会支持的一种社会机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帮助、亲情帮助、社会帮扶、间接帮助。医务社工要介入患者的社会帮助必须做到需要评估、制定计划、实际介入、结案反馈。

3.8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的患者提供保守性治疗与支持性的心理社会照顾,控制、缓解患者疼痛等相关生理症状,解除患者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痛苦,让患者有尊严地、安详地死亡 [6]。临终关怀是现代临床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心理调适、社会支持、哀伤辅导。以医务社工为主体的临终关怀服务团队是由注册护士、营养师、义工师、音乐师、社会工作者、法律顾问组成多学科的合作小组。

3.9出院规划

出院规划又称为出院计划,它是指在患者康复出院以后为患者提供的旨在增进患者健康、协调患者家庭与职业人际关系,及时干预患者面临的困境和危机,加强患者的情感支持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健康指导、心理危机干预、社区人际支持、社会资源链接、家庭随访 [7]。医务社工介入体现在积极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出院计划的重要性、加强医务人员对出院计划的理解与协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出院计划的决策参与度、重点关注特殊患者的出院需要。

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的设立和实施,必将导致一种新的医学人文关怀模式的建立,并创新医学人文关怀理论与实务体系;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真正实现医学人文关怀的专业性、广泛性、协作性;与此同时将医务社工和医务社工机构作为“第三方力量”介入到医院和患者和谐关系建设之中,有利于探讨社会转型背景下现代医患关系治理新模式。

猜你喜欢

医务社工病历
强迫症病历簿
青春社工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