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罐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2014-10-10董立杰孙静波陈东霞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肩手肩部上肢

董立杰 于 川 孙静波 陈东霞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大内科,北京 101200)

1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北京 101200

肩手综合征是卒中恢复期常见症状之一,是指卒中恢复期患手突然水肿、疼痛以及患侧肩部疼痛,并使手的功能受到限制[1]。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手及手指变形,使手的功能全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06—2013-06,我们应用易罐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并与基础康复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针灸一、二病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脑梗死26例,脑出血4例;年龄45~82岁,平均 (62.0±1.2)岁;卒中病程 15 ~90 d,平均 (51.5 ± 3.2)d。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年龄46~79岁,平均(61.0±1.3)岁;卒中病程17 ~90 d,平均(50.5±3.3)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卒中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拟订,患者经头部CT或MRI检查支持诊断。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3]。肩手综合征分期标准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4]。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卒中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未合并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重症糖尿病及精神病史;③无影响功能恢复的其他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④卒中病程2周~3个月;⑤既往无运动功能障碍者,无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肩部创伤等;⑥肩手综合征分期为1~2期者;⑦知情同意易罐疗法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既往患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及肩部创伤等疾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在治疗期间注意良肢体位摆放,并针对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由相关专科医生会诊后给予相应的个体化对症药物治疗。基础康复治疗:常规的卒中后肩痛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松动、上肢功能训练及超声波治疗),不采取口服止痛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操作均由具有医学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的康复治疗师操作。每周治疗5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易罐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取颈、肩部肌肉起止点及肌腹等部位,垂直方向用手指将易罐轻轻下压,按2~3回,中间凹进去的部位使罐内部的气体排除后,罐体自然吸附于所吸部位,拔罐后,嘱患者带罐做肩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和旋转等运动,每个方向各做3~5次运动,5~10 min取下,每周2次。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肩部被动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评分[5]、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6]。VAS评分: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不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疼痛的位置。ADL评分测定患者残疾程度或日常生活依赖性,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上者,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生活依赖明显;20分下者为生活完全依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ADL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ADL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ADL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VAS评分 7.10 ±0.38 5.03 ±0.39*△ 7.17 ±0.36 6.10 ±0.32治疗前 治疗后*ADL 评分 44.57 ±1.94 58.10 ±1.93*△ 44.67 ±2.00 52.83 ±1.52*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 VAS评分均降低(P<0.05),ADL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VA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表明其病理生理改变中有周围神经损害因素参与,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变性为主,且感觉神经受累程度重于运动神经[1]。从中医角度讲,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因瘀血、痰浊闭阻于上肢经脉、经筋,形成“经脉阻滞、经筋失养”,从而产生患肩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目前,在卒中的康复过程中,主张采用《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倡的“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实践中也发现,中西医结合,内治法、外治法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法大大提高了卒中康复的效果[1]。针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其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期预防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在肩手综合征Ⅰ期时,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治疗,往往会取得最佳效果,常可控制其发展。

康复训练可使各关节早期能够规范定量运动以解除或减轻肌腱粘连,减少异常痉挛发生,有利于保持肩胛骨正确位置和活动范围,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上肢血循环及组织代谢,促进肌力恢复,对预防肩周肌群粘连,改善偏瘫侧上肢关节活动度及随意协调运动具有积极的作用[7]。易罐疗法是将传统火罐疗法和康复运动疗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疗法,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等功效。易罐从火罐演变而来,由硅胶材料制成,轻便、安全、使用简单,其克服了传统火罐的不足,使用时不必点燃以及借用其他工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易罐吸附力强,可以随意变形,患者可以在肩、颈、肘关节带罐情况下,做患肢的屈伸、内收、外展和旋转等运动,以加强临床疗效。

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易罐疗法治疗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能有效降低肩部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易罐疗法是对卒中中医康复治疗方法的有益补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推广。

[1]陈红霞.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9,10,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45.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罗薇,杨秩,赖文莉.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多个临床因素对正畸初始疼痛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23(6):867-870.

[6]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

[7]陶玉东,王东雁,殷毓琪,等.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9,22(1):31-32.

猜你喜欢

肩手肩部上肢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三联护理在脑卒中中年患者肩手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