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临床观察※

2014-10-10孟俊玲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莪术丹参盆腔

孟俊玲 林 燕 汤 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妇科,广西 桂林 5410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引发反复出血或疼痛、不孕不育及结节包块等。EMS在生育期妇女的发病率约为5% ~10%,其中近50%的患者不孕[1]。近年来发现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1]。2009-07—2013-02,我们应用益肾化瘀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EMS 50例,并分别与单纯益肾化瘀汤治疗50例、孕三烯酮胶囊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2]中EMS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EMS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为轻、中度者。②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度轻微或中度受影响;一侧或双侧骶韧带可触及增厚或散在病灶结节,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压痛。③B超示:卵巢单侧或双侧可有病灶,卵巢增大,或有小的内膜囊肿形成,但囊肿直径不超过2 cm。④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糖类抗原125(CA125)≥正常(0~35 U/mL)。⑤年龄18~50岁。

1.2 一般资料 全部15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年龄24~49岁,平均(36.25±5.34)岁;未婚10例,已婚40例;病程8个月~23年,平均(63.13±56.17)个月;痛经 50例,性交痛 9例,持续性盆腔疼痛8例,肛门坠痛27例。对照1组50例,年龄25~48岁,平均(36.78±5.61)岁;未婚8例,已婚42例;病程9个月~24年,平均(64.28±55.63)个月;痛经50例,性交痛10例,持续性盆腔疼痛7例,肛门坠痛29例。对照2组50例,年龄25~49岁,平均(37.54±5.57)岁;未婚9例,已婚41例;病程10个月~22年,平均(62.85±55.63)个月;其中痛经50例,性交痛10例,持续性盆腔疼痛8例,肛门坠痛28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益肾化瘀汤口服。药物组成:丹参20 g,三棱10 g,莪术10 g,肉桂 5 g,血竭3 g,黄芪30 g,蒲黄 10 g,五灵脂 10 g,延胡索 15 g,香附 10 g,续断 10 g,淫羊藿10 g。日1剂,由我院中药房用自动煎药机常规煎药取汁400 mL,分装为2袋,每日分早、晚2次服,每次1袋,连服3个月。同时联合中药外敷。药物组成:桂枝60 g,丹参100 g,香附60 g,三棱60 g,莪术60 g,薄荷30 g,姜黄60 g。上药加跌打追风酒(我院院内制剂,桂药制字Z03060018)、米醋,于铁锅内炒热至60~70℃,装入布袋内热敷下腹部及脐部至冷却,每次月经干净2~3 d开始治疗,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待下次月经干净后重复进行,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2 对照1组 予益肾化瘀汤口服。方法、疗程同治疗组。

1.3.3 对照2组 予孕三烯酮胶囊(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20)2.5 mg,于月经第2 d开始服,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3组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停药3个月后、停药12个月后观察病情程度、血清CA125、子宫体积变化,比较3组疗效,统计停药12个月后复发率。

1.5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及结节全部消失,不孕患者1年内受孕;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及结节缩小,不孕患者1年内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及结节无增大或缩小,停药3个月临床症状不加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或有加重趋势[3]。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3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3组治疗前后病情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病情程度比较例

表2资料经Ridit分析,3组治疗后病情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

2.3 3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变化比较U/L,±s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变化比较U/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停药3个月后 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 50 35.44 ±3.06 35.44 ±3.06 31.45 ±3.06 26.64 ±3.98*对照1 组 50 35.51 ±3.86 33.51 ±3.86 32.34 ±3.47 27.00 ±3.48*对照2 组 50 35.32 ±3.76 33.32 ±3.76 31.45 ±3.45 29.45 ±3.45*

由表3可见,3组停药12个月后血清CA125均较本 组治疗前下降(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4 3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变化比较cm3,±s

表4 3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变化比较cm3,±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停药3个月后 停药12个月后治疗组 106.83 ±54.77 106.83 ±54.77 106.83 ±54.77 102.05 ±52.63*对照1 组 107.83 ±54.65 107.83 ±54.65 107.83 ±54.65 103.34 ±51.45*对照2 组 106.34 ±54.77 106.34 ±54.77 106.34 ±54.77 103.54 ±53.78*

由表4可见,3组停药12个月后子宫体积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小(P<0.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5 3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痊愈12例,复发1例(8.33%);对照1 组痊愈10 例,复发2 例(20.00%);对照2组痊愈9例,复发2例(22.22%)。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EMS属中医学痛经、癥瘕、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按中医辨证属血瘀证。《诸病源候论》记载“八瘕者,皆胞胎生产,经水往来,血脉经气不调之所生也……若血余未尽而和阴阳,即令妇人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月水不时,或月前月后,因生积聚,如怀胎状……岁月久,即不复生子也”。所谓“离经之血”蓄积于胞宫之外,积聚而成为瘀血,瘀血凝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日久导致不孕,瘀久积为癥瘕。因此,瘀血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肾藏精,为生殖发育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之精皆归于肾,肾气的盛衰维系着冲任的盈亏和胞宫的藏泻。肾精充足,冲任胞脉得以濡养,血海会依时满盈,月经会依时而下,经血通畅;肾亏精少,则冲任胞脉失于濡养,胞宫藏泻失职,血行缓慢易瘀阻,瘀阻使血不归经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使精卵不能结合而不孕。素体肾虚,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冲任胞宫失于温煦,血为寒凝,瘀血留滞而发为本病。若胞脉瘀滞日久,阳气无以宣通,又可加重肾虚,因此可见肾虚、血瘀互为因果。

治疗EMS应补肾与活血并用,故对EMS轻、中度患者治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应用益肾化瘀汤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益肾化瘀汤方中丹参、血竭祛瘀生新,活血止痛;三棱、莪术行气破血,消癥散结;蒲黄、五灵脂通利血脉,行瘀止痛;黄芪补中益气行血;香附疏肝理气;延胡索行气活血;淫羊藿、肉桂温补肾阳;续断补肝肾,调血脉。全方共奏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之效。外敷中药中丹参、三棱、莪术、姜黄行气化瘀;香附、薄荷疏肝行气;桂枝温通经脉。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效。

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以产生CA125,体液中CA125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富含CA125的组织异常增生所致,并且CA125的浓度与子宫内膜发育密切相关[4],从而能够通过监测血清CA125的动态变化判断EMS患者手术或服药治疗后的疗效及预后。本研究中,2组治疗后CA125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提示中药疗效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患者异位内膜的生长,异位内膜发生萎缩,其分泌CA125亦减少。

益肾化瘀汤调理机体,通过对微循环的改善,缓解EMS因瘀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中药外敷透皮直达病所。二者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经期疼痛,改善盆腔体征,延缓病情向重度发展,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高金芳.温化汤联合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9):1330-1331.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81-1282,13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1993:267.

[4]胡晓霞,王孟龙.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血清CA125 测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16(1):35-37.

猜你喜欢

莪术丹参盆腔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