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2019-05-18黄宝靓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肩手肩关节综合征

黄宝靓,刘 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 随着急救技术的提高,生存率也得到显着提高,但大多数脑卒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康复。 常见的如偏瘫和肩手综合征,患有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和腕关节疼痛,手功能障碍和关节僵硬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不利于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改善。本研究分析了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护理方法

1.1 资 料

将我院2017.2至2018.8的6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康复护理组年龄50-76岁(65.80±2.80)岁。男18例,女12例。常规组年龄51-77岁(65.57±2.88)岁。男19例,女11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康复护理组开展康复护理。第一,体位护理。患者的肢体位于背屈位置,掌心向上,手指分开,可给予软枕垫在患肢下减轻压迫。保持肩部伸展,肘部和腕部伸展。第二,缓解水肿。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肢体容易肿胀,因此压力敏感的向心按摩,改善微循环,还可采取冰块间歇刺激肢体交感神经。第三,心理干预:多数肩手综合征患者因手功能存在障碍,需要给予有效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使患者更好配合。第四,健康宣教。对患者解释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康复治疗重要性,通过成功案例促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2-3]。

1.3 观察的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好转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护理前后肩关节功能、手功能、生活质量;残障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2.0软件,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满意度

康复护理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如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分析[例数(%)]

2.2 肩关节功能、手功能、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肩关节功能、手功能、生活质量接近,P>0.05;护理后康复护理组肩关节功能、手功能、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2.

表2 护理前后肩关节功能、手功能、生活质量分析(±s)

表2 护理前后肩关节功能、手功能、生活质量分析(±s)

组别 例数 时间 肩关节功能 手功能 生活质量康复护理组 30 护理前 60.14±2.27 51.30±2.21 68.01±1.33护理后 90.74±4.31 89.74±2.36 94.72±2.14常规组 30 护理前 60.25±2.77 51.21±2.26 68.35±1.32护理后 80.21±4.22 75.74±2.37 84.11±2.01

2.3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好转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

康复护理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好转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好转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分析(±s)

表3 两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好转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分析(±s)

组别 例数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好转的时间(d) 生活能力改善时间(d)常规组 30 15.24±2.17 22.41±3.51康复护理组 30 12.24±1.24 17.21±3.61 t 6.279 7.121 P 0.000 0.000

2.4 残障率

3 讨 论

康复护理组残障率更少,P<0.05。康复护理组残障率是3.33%,常规组致残率是20%。

肩 - 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有关。一旦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应立即进行脑卒中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改善肢体功能,促使新神经通路的形成,缓解肢体周围的水肿疼痛症状,促使循环得到改善,且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减轻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可促使其更好配合治疗而加速康复的进程[4-5]。

本研究中,常规组给予传统护理,康复护理组开展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康复护理组满意度、肩关节功能、手功能、生活质量、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好转的时间、生活能力改善时间、残障率和常规组比较均更好,P<0.05。

综上,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肩手肩关节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肩手综合征应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评定及研究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选穴规律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