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调肝法治疗产后抑郁症86例临床观察

2014-10-10米惠茹张炜冉罗亚萍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肝郁健脾疗程

米惠茹 张炜冉 李 青 罗亚萍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情绪低落,悲伤易泣,胆小多虑,烦躁欠安,易激惹发火,甚至失去生活自理及照顾婴儿的能力,出现悲观绝望、自伤自杀等行为的一种情志障碍[1]。西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病情,但其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疗效的发挥。2011-01—2013-06,我们应用健脾调肝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产后抑郁症43例,并与西医治疗4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准 依据《妇产科学》[2]产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确诊,且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EPDS)总分≥13 分[3]。

1.1.2 中医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郁病的诊断标准,辨证肝郁脾虚型。证见患者有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多疑,喜太息,纳呆,消瘦,轻微活动便觉倦怠,脘痞嗳气,大便时干时溏,或有咽中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1.1.3 排除标准 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严重心、脑、肾等器官病变,药物、酒精等依赖所致抑郁者,近期服用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物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治疗期间随意中止或更换治疗药物及方法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86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46例)及住院(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年龄20~43岁,平均(31.23 ±5.33)岁;病程3 ~45 d,平均(10.19±2.98)d;初产妇38例;顺产28例,剖宫产15例;EPDS评分(20.11±3.98)分。对照组43例,年龄19~43岁,平均(31.48 ±5.81)岁;病程 4 ~48 d,平均(11.09 ±2.01)d;初产妇37例;顺产27 例,剖宫产16 例;EPDS评分(19.81±4.01)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50122),初始计量20 mg,每日1次,最大剂量40 mg。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健脾调肝法。药物组成:黄芪25 g,当归20 g,白芍药20 g,柴胡15 g,茯苓12 g,白术12 g,半夏12 g,厚朴12 g,黄精8 g,生姜6 g,紫苏梗6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评价2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依据EPDS评分减分率评估。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总分]×100%。痊愈:减分率≥75%;显效:75% >减分率≥50%;有效:50% >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 <25%[3]。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43例,痊愈23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4%;对照组43例,痊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治疗前后EPD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P <0.01

组 别 n 治疗前 1个疗程 2个疗程治疗组 43 20.11 ±3.98 10.31 ±2.32*△ 4.32 ±2.39*对照组 43 19.81 ±4.01 14.24 ±3.56*△ 9.43 ±3.43*△△

由表1可见,2组治疗1、2个疗程后EPDS评分均与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 <0.05,P <0.01)。

3 讨论

受生活节奏、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关于产后抑郁症的报道不断增加。该病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由于哺乳期特殊生理病理特点,西药治疗产后抑郁症毒副作用较多,易产生其他精神疾患,并发循环及消化系统症状,而且影响母乳喂养,使得西药治疗受到很大限制[5-7]。

产后抑郁症属中学医郁证范畴。《古今医统大全》有云:“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产后抑郁症患者因妊娠期间血聚养胎,耗伤气血,素体虚弱,产时亡血伤津;或产程过长,气血耗失过多;加之产后哺乳,加重气血两虚。血虚则心失所养,导致精神疾患。而脾主运化、统血,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因此,产后抑郁的治疗首要健脾。肝主疏泄,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之功。《素问·灵兰秘典论》载“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怀抱素恶不能生予者,人以为心厌之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肝失疏泄,则情志失调,情绪抑郁。“女子以肝为先天”,妇人产后多虚,无力濡养肝脏,肝脏生理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肝气郁结而成郁证。因此,本研究针对产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拟健脾调肝法。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健脾,为君药。当归、白芍药、黄精濡养肝经,肝体阴而用阳,肝血充则气自舒;柴胡、半夏、厚朴、紫苏梗调肝气,疏解肝郁,以上诸药共为臣药。木旺则土衰,肝病易传脾,故用茯苓、白术健脾补气,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为佐药。生姜温胃和中,又能辛散解郁;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既可疏肝气,补肝和肝,以解肝郁,又能实脾气以御木辱,助运化以化血,如此肝脾同治,共成疏肝解郁、养血和营、健脾益气之剂,治疗产后抑郁症切合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白芍药能镇静、解痉、镇痛,缓和自主神经系统紧张状态[8-10];当归、白芍药能促使红细胞生成与成熟,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故可补血以滋养强壮,调节神经,改善内分泌功能[11];黄芪、白术、茯苓、黄精能增强脏腑生理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抗病能力,双向调节自主神经紊乱,茯苓又具有镇静催眠作用[12-14];紫苏、厚朴能调节神经,促进睡眠[15-16];半夏具有镇静、催眠作用[17]。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脾调肝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产后抑郁症疗效确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Adewuya AO,Ola BO,Aloba OO,et al.Impact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on infants'growth in Nigeria[J].J Affect Disord,2008,108(1-2):191-193.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0.

[3]Bloch M,Daly RC,Rubinow DR.Endocrine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Compr Psychiatry,2003,44(3):234-24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1.

[5]许芳,唐启盛,李小黎.益肾调气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3,32(3):200-203.

[6]张达明.产后抑郁的发生因素及防治策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5):626-627.

[7]Tian T,Li Y,Xie D,Shen Y,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a large cohort of Chinese women with recurr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 Affect Disord,2012,136(3):983-987.

[8]李仁国.柴胡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陕西中医,2013,34(6):750-751.

[9]杨小军,李建军,轩原清史,等.白芍总甙对豚鼠结肠平滑肌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3):151-153.

[10]李越兰,张世亮,张丽英,等.柴胡白芍水煎剂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脑神经递质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912-913.

[11]邱鸿钟,刘婉娜.逍遥散在中医临床心理疾病治疗中的运用[J].中医研究,2012,25(11):77-78,封3,封4.

[12]张会存,史瑞,李健,等.黄芪、三七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HSP70及其转录因子GAF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7):559-566.

[13]魏华,贾波,张丰华,等.白术茯苓汤分煎、合煎及醇提对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37-38.

[14]胡婷婷,徐维平,黄莺,等.黄精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2,16(10):1494-1496.

[15]冯劼,王薇,余陈欢.紫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炎机制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5):45-48.

[16]徐颂芬,叶富强,李茹柳,等.厚朴丸对小鼠胃肠活动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7):858-860.

[17]姚军强.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J].中医研究,2013,26(2):3-5.

猜你喜欢

肝郁健脾疗程
从肝郁论治失眠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