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22例临床观察

2014-10-10徐国强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卧位酸枣仁心率

徐国强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内科,安徽 马鞍山 243021)

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作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可使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同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其发生猝死、无痛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增加。西医对DCAN的治疗主要是降糖、营养神经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但往往疗效不佳。2010-07—2013-03,笔者采用辨证治疗DCAN 22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1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40例均为我院内一科门诊(15例)及住院(25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2~76岁,平均(57.8±6.9)岁;病程3~14年,平均(12.4±5.2)年。对照组18 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4~75岁,平均(58.2 ±6.6)岁;病程2~14年,平均(12.0±5.7)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标准[1],诊断为DCAN,并且排除发热、咳嗽等其他疾病所致的心律改变者。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并结合临床辨证为心脾两虚型、心阴不足型、痰湿痹阻型及心血瘀阻型。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控制饮食,进行药物控制血糖、调脂治疗。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①抗氧化治疗:谷维素片(北京海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1021414)20 mg,每日3次口服;②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12)50 mg,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辨证治疗。

1.3.2.1 心脾两虚型 证见心悸神疲,胸闷心烦,气短自汗,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失眠多梦,舌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结代。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5 g,龙眼肉15 g,白术15 g,黄芪 15 g,当归12 g,茯神15 g,酸枣仁15 g,木香8 g,远志10 g,五味子 10 g。

1.3.2.2 心阴不足型 证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痠,低热盗汗,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药物组成:太子参 30 g,玄参 15 g,丹参 30 g,茯苓 12 g,五味子 10 g,远志10 g,桔梗 10 g,当归 12 g,煅牡蛎 15 g,麦门冬 12 g,生地黄30 g,柏子仁10 g,酸枣仁12 g。

1.3.2.3 痰湿痹阻型 证见心胸憋满,疼痛彻背,形体肥胖,神疲寐差,口干不喜饮,舌黯红,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除湿,宽胸散痹。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 10 g,薤白 10 g,茯苓 12 g,胆南星 6 g,枳实、枳壳各 10 g,丹参 6 g,酸枣仁 12 g,川芎 5 g,甘草 6 g。

1.3.2.4 心血瘀阻型 证见心悸气短,胸部刺痛,入夜更甚,面唇紫黯,四肢逆冷,口干咽燥,舌质青或见瘀点或紫绛,苔白或黄,脉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2 g,生地黄12 g,桃仁 10 g,红花 10 g,枳壳 10 g,赤芍药 15 g,柴胡 10 g,桔梗6 g,郁金 10 g,牛膝 12 g,丹参 30 g。

以上药物均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疗程 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试验指标[3],包括:①乏氏动作指数:嘱患者深吸气后掩鼻闭口,用力作呼气动作15 s(即乏氏动作),然后放松自然呼气10 s,同时记录心电图,测定在乏氏动作后最长的心搏间距(R-R间期)与乏氏动作时最短的R-R间期比值,称为乏氏动作指数。正常人应≥1.21,1.10~1.21为可疑异常,≤1.10为异常反应,提示心脏早期迷走神经功能病变。②深呼吸时每分钟心率差(呼吸差):患者平卧位,先训练每分钟深呼吸6次,记录Ⅱ导联心电图上单次深吸及深呼时最长与最短的R-R间期,分别计算深呼及深吸时每分钟心率的差别。正常人心率差随年龄增大而减小,50岁以下呼吸差>15次/min,50~60岁>10~15次/min,60岁以上>10次/min。若<10次/min为异常,提示心脏副交感(迷走)神经病变。③立卧位第15次和第30次心搏时心搏间期比值(30/15比值):正常人在由卧位骤然站立时,由于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速,约在10 s(第10~15次心搏)时,R-R间期明显缩短,继之由于迷走神经兴奋,至20 s时R-R间期明显延长。正常人30/15比值≥1.03,若<1.03为异常,提示早期心脏副交感神经病变。④静息时心动过速(卧位心率):若休息时心率>90次/min,且不受或少受呼吸、体位等自主神经调节影响,又可排除致心率增快的其他原因,如发热、心功能不全等原因,则提示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病变。⑤立卧位时每分钟心率差:记录平卧位Ⅱ导联心电图后,于5 s内迅速立起,并继续记录心电图上30次心搏。测定立位时与卧位时R-R间期,计算立位与卧位时每分钟心率之差(立卧位心率差)。正常人≥15次/min,若<15次/min为异常,心率差减小,提示心脏交感神经病变。

1.5 疗效标准 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症状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积分差≥70%;有效:证候有所改善,治疗前后积分差≥50%,<70%;无效:证候无改善,治疗前后积分差<50%[4]。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22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7.27%;对照组18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FPG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试验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FPG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试验指标变化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FPG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试验指标变化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1

治疗组(n=22)对照组(n=1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乏氏动作指数 1.09±0.07 1.13±0.04**△ 1.07±1.10 1.21±0.06*呼吸差(次/min) 10.42 ±2.19 10.38 ±1.91**△ 10.32 ±2.49 12.11 ±1.37**30/15 比值 0.87 ±0.05 1.04 ±0.04**△ 0.88 ±0.07 0.91 ±0.06*卧位心率(次/min) 91.43 ±4.89 85.95 ±3.07*△ 92.46 ±6.54 89.46 ±3.62立卧位心率差(次/min) 10.49 ±2.79 12.88 ±2.67*△ 10.72 ±3.19 12.17 ±2.39 FPG(mmol/L) 10.72 ±2.89 6.54 ±1.01**△ 10.12 ±3.19 8.02 ±1.39*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FPG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各项试验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对照组治疗后FPG、乏氏动作指数、呼吸差、30/15比值及立卧位心率差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1,P <0.05)。

3 讨论

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67%,糖尿病患者高达9 240万[5]。DCNA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较无 DCAN 患者高1.55 ~2.40 倍[6],无痛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DCNA,积极改善和逆转神经病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西医治疗本病以控制高血糖为主要原则,辅以维生素、肌醇、ARI、非酶糖化抑制剂(氨基胍等)等,临床疗效不理想。

DCAN属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多由糖尿病久治不愈,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阴阳亏虚,痰火瘀血内阻,心失所养,神无所依,发为心悸。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制订“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将其辨证分为心脾两虚型、心肾阴虚型、心阳亏虚型、中气不足型及心脉瘀阻型[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再予辨证论治。①心脾两虚型:消渴日久,耗伤气阴,损伤心脾,脾不生血,致气血不足;心气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心血虚,心失濡养,不能藏神,故神不安而志不宁,发为心悸。予归脾汤加减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中以四君子汤为主,补气健脾,使脾胃强健,则气血自出,气能统血;当归配黄芪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龙眼肉、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②心阴不足型:消渴日久,伤及于心,心阴受损,出现心烦,手足心热,盗汗等症;心肾阴亏,水不济火,虚火妄动,上扰心神,发为心悸。予天王补心丹加减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中生地黄、麦门冬、丹参、玄参滋阴降火,清心除烦;当归、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煅牡蛎养心血,敛心气,以防耗散,令心血足,心气平,则神自宁;太子参、茯苓、远志补益心脾,交通心肾,安神增智;桔梗载药上浮。③痰湿痹阻型:一者消渴日久,致脾虚痰湿内停,痰湿阻脉,二者阴损及阳,阳气衰微,不能温化水液,停聚而为痰饮。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以化痰除湿,宽胸散痹;加胆南星以增强化痰之力;丹参、川芎行气活血;枳实、枳壳宽中理气;酸枣仁宁心安神;甘草和中缓急。④心血瘀阻型:“久病必瘀”,心主血脉,心脉瘀阻,营血运行不畅,心失所养而致心悸怔忡;脉络瘀阻,故见唇甲青紫。予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中当归、桃仁、红花、赤芍药、丹参行瘀血;牛膝通血脉,祛瘀血,并引瘀血下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又配伍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气;枳壳、桔梗开胸行气;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使气机调达,则血行流畅;生地黄凉血清热,配当归又养血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本研究表明,通过中医的整体调节和宏观辨证论治,可改善DCNA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6):54-109.

[2]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48-151.

[3]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28-329.

[4]沈绍功,王承德,闫希军.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7.

[5]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6]Pop-Busui R,Evans GW,Gerstein HC,et al.Effects of cardiac autonomic dysfunction on mortality risk in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trial[J].Diabetes Care,2010,33(7):1578-1584.

猜你喜欢

卧位酸枣仁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酸枣仁:失眠嗜睡均可调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斜卧位与俯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归脾汤与酸枣仁汤合用治疗抑郁症25例疗效观察
半坐卧位的使用范围及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