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2014-09-29赵永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内啡肽抗抑郁有氧

赵永峰

(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现代精神医学或心理学中,抑郁一般是指心情郁闷成结,导致沉闷不愉快的情绪,且这种情绪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并给个体带来困扰。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当前抗抑郁药物泛滥,且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具有经济、无副作用、适用人群广等特点的体育锻炼防治抑郁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本文回顾迄今为止所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以了解当前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可以有效地防治抑郁。Goodwin的研究中指出,体力活动的参与同抑郁之间存在逆线性关系,其中,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呈现更低的抑郁程度,偶尔锻炼的显示更高抑郁水平,而不锻炼的则显示最高的抑郁水平[1]。尽管上述研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设计问题,但体育锻炼对抑郁症状和总体情绪的有益效果在各个年龄层得到了肯定,这些研究成果反应出一种趋势,即体育锻炼有助于抑郁情绪向积极方向转化,但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

一般认为,运动在治愈轻、中度抑郁症方面具有药物无法代替的作用,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疗效不明显[2];重度抑郁症还是必须要采用专业的治疗手段,如药物、ECT、心理治疗或三者相结合,而体育锻炼只是辅助手段。但一项近期的研究表明,运动对重症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也具有积极地疗效。研究者将202名重症抑郁症患者(MDD)随机分成监督运动组和药物治疗组,运动组采用有氧运动,药物组主要服用舍曲林,结果,实验四个月后,有氧运动对抑郁症缓解的影响与舍曲林相似[3]。但也有不同的报道,Langosch一项早期对照研究的表明[4],运动后患者并没有被证明运动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结论,主要因为目前很多研究还不是非常系统,不能严格控制实验变量,以证实体育锻炼对抑郁症的治疗价值。

2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的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的第二大杀手。研究证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药物和心理的治疗比安慰剂的效果更好也更常见。但昂贵的药费、心理治疗的耗时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当多的老人很难坚持下去。体育锻炼对抑郁症状具有有益功效,引起了人们对运用这种手段治疗老年人抑郁症的关注。国外探讨体育锻炼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国内的报道不多。Sithu Win等通过10年时间,追踪来自四个美国社区的、包括5888个人(平均年龄72.8±5.6)的患病人群。结果显示,体力活动不足在由抑郁症状所导致的老年人死亡率的风险占很重要的部分[5]。大量实验结果显示了运动对老年人抗抑郁的积极作用[6,7],其效果可同抗抑郁治疗相比。

对于老年人来讲,运动干预在缓解重度抑郁症方面也显示了很有前景的结果。一项针对老年人重度抑郁症患者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体力活动同并发抑郁症的下降相关[8]。根据这些发现,表明在存在健康问题和主要生活压力源的情况下,体力活动尤其有帮助,而鼓励抑郁的老年患者参与体育锻炼对临床抑郁症状可能具有潜在益处。最终,同那些随着年纪变大不再锻炼的人相比,长期坚持锻炼的老年人显示更低水平的抑郁症状。但也有不同的报道:Joanna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在调整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方面扮演重要的作用,但对抑郁的影响不那么敏感[9]。Annade认为,体育锻炼对促进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预防抑郁症有积极作用,但锻炼持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短期的锻炼效果不大[10]。Christopher研究的结果表明只有针对老年患者的个体能力、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进行运动,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11]。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减轻老年人轻、中度抑郁症状方面,其效果可同抗抑郁治疗相比,且疗效显著;对缓解重度抑郁症方面也显示了很有前景的结果。

3 有氧运动和抑郁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理论上,有氧运动能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尊心、自控力、乐观情绪以及减少抑郁。因此,有氧运动的抗抑郁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从查阅的文献资料看,这类研究也成果颇丰。同认知行为治疗法(CBT)和人际关系疗法(IPT)等相比,使用有氧运动进行抑郁的治疗更有希望用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它显示了很好的前景。

有氧运动可短期内实质性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情绪:Dimeo选取了12名重度抑郁症患者,锻炼项目包括间歇锻炼以及之后在跑步机上快走,每天30min,一共持续10天。在锻炼项目结束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锻炼前后差异显著[12]。有氧运动比抗阻训练对带有重度抑郁症症状的人群的影响更显著:Brenda将439名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健康教育(对照组)、抗阻训练和有氧运动组,实验时间18个月,结果:同对照组的结果相比,有氧运动能随着时间显著降低抑郁症症状,但未在抗阻训练观中察此类效果[13]。高强度有氧运动可缓解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焦虑/抑郁[14]。一项研究发现,在监督条件下进行有氧运动训练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况下降,其效果可与标准抗抑郁药物相比,并且其抑郁症状降低效果比对照组好得多[15]。的确,发表的文献资料显示了有氧运动在降低抑郁症状方面取得了总体成功。

在常规治疗中加入有氧运动项目能否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付慧鹏等将68名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常规组,运动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每周进行五次的有氧运动;常规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运动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起到起效快、安全性高且提高有效率的作用[16]。但也有不同的实验结果:Blumenthal等人的一个了临床试验,以确定在常规治疗中加入有氧运动项目能否在16周后改善结果。但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加药物治疗组与常规组并未出现差异[17]。在常规治疗中加入有氧运动项目能否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报道不一,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出其积极的趋势。总体来看,有氧运动能够作为一个临床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方法,它具有药物和其他心理疗法不可代替的作用,但缺乏长期的跟踪研究以及身体活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的详细阐述。

4 运动刺激的特性

4.1 运动方式

运动形式方面,很多实验和临床都使用有氧运动(慢跑、步行等),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例如一项近期的针对202名重症抑郁症患者研究。结果,实验四个月后,有氧运动对抑郁症缓解的影响与舍曲林相似[18]。有报道称: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的抗抑郁效果比有氧运动+柔韧训练更好[19]。另外,一些数据显示监督下的体力活动对改善抑郁的效果比非监督下的项目更好[20]。原因是抑郁症患者在无监督项目中不会保持足够高的兴趣以完成指定的干涉内容。一项研究证明选用竞争性情景锻炼项目的自卑感的得分与非竞争性情景锻炼项目的人的得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21],是否此类两种锻炼情景对抑郁的得分也会产生相同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运动项目方面,步行、慢跑的抗抑郁效果明显[22]。一项研究显示了健美运动可显著改善不做运动的、进行娱乐运动的和马拉松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更重要的是,健美运动对进行娱乐运动的和马拉松运动员情绪的影响是双倍的[23]。太极拳运动的抗抑郁效果得到了大量来之中国文献的支持。体育舞蹈比篮球和乒乓球更有利于降低抑郁水平[24],瑜伽也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结合特定的喜好开发和调整锻炼项目可能会对抑郁患者产生更加有效的干预;同样只有针对患者的个体能力、采取区别对待的形式进行运动,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4.2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不足的人抑郁的几率更高。研究旨在探讨三种独立的体力活动(PA)和抑郁之间关联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三种单独活动(园艺、步行和运动);结果抗抑郁效果依次为运动、步行和园艺[25]。针对6653名妇女的数据的邮寄调查,以检查五个级别(无、极低、低、中度和高强度)的空闲时间的体力活动(LTPA)和抑郁量表(GADS)得分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LTPA和GADS得分之间反剂量响应关联(p<0.001)[26]。更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对降低抑郁程度效果更明显,同时,高强度有氧运动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

必须承认大多数发布的文献资料表明运动频率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反向剂量反应关系。更具体地讲,一项研究在8周的时间内检测了低频率(一星期一次有氧运动)和高频率(一星期3~5次有氧运动)运动干预的效率,显示高频率运动干预对于降低抑郁症状更为有效[27]。这些发现也得到了一项涉及3403名芬兰成年人的研究结果支持,运动频率同抑郁症状以及整体健康负相关[28]。运动能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从而增强体质。但超强运动无益于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要说明,这里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是针对患者本身具体机能而言,达到一个较高程度水平,才能取得抗抑郁的最佳疗效。

4.3 运动持续时间

当运动持续时间不够时,体育锻炼并不能使患者达到降低抑郁的效果。例如一项研针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体育锻炼试验中,131名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体育锻炼,结果77名完成实验的患者焦虑(15%)和抑郁(29%)得到显著改善;54名未能完成实验的患者,未出现此类改善效果[29]。短期锻炼中断将导致的抑郁症状如何变化?Berlin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中断锻炼1个星期后(p=.05),出现疲乏和躯体抑郁症状,并随后在第2周检测到认知情感抑郁症状(p=.046)的发展[30]。大多数实验性的研究,运动计划制定在16周以内。但早期的一项研究认为,合理的运动持续时间,应当超过20周[31]。

虽然一些数据表明即使一次锻炼也可实质性地改善情绪[32],但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几乎没有发现直接测量一次运动时间与抑郁症状变化之间关系研究的文献。抑郁的降低与一次运动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关联?这需要研究者做进一步的实验来论证。但也有不同的报道,Langosch一项早期对照研究[33]的结果表明,运动后患者并没有被证明运动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此外他还认为,持久的锻炼,不管运动持续时间多久,都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伤害。尽管出现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运动的最初几周内,抑郁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这点是无疑的。

5 运动和β-内啡肽

5.1 抑郁与β-内啡肽

抑郁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一直是争论和研究的焦点[34]。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35,36]。也正因为其病因目前不明,有关假说很多,这些假说均得到一定数量实验的支持。但这些假说又被另外研究所否定,而不能完全说明所有抑郁症的发病机制[36]。广泛认可情绪状态主要取决于内啡肽的分泌[37]。因为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甚至能帮助人排解压力和不快。考虑到β-内啡肽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以及它还能影响抑郁,于是“内啡肽假设”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图1 内啡肽假设机制(依 Grisel JE,2008)

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是内啡肽家族中最主要的成员,被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脑下垂体和下丘脑在剧烈运动、兴奋、疼痛过程中所生成的内源性阿片类多肽化合物,它的镇痛和制造幸福感能力类似于鸦片[37]。疼痛的主述在抑郁症初诊中非常常见,而镇痛是β-EP的主要功能之一。运动能诱导释放β-EP,这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报道[38,39],这些都肯定了内啡肽假设,显示了由运动产生的内啡肽对抑郁的有益效果。根据“内啡肽假设”,运动激活了内源阿片肽系统,从而影响大脑分泌出β-EP,并因此减少疼痛并产生总体的愉快感(图1)[40]。相应地,后者可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

5.2 运动方式与β-内啡肽

一个在竞技性长跑运动员(即,在过去2年每周训练4h)身上进行的研究[41]:对参与者进行了“配体激活”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并完成了休息时和2h耐力跑后的视觉模拟情绪量表。结果显示运动导致了内啡肽分泌的提高,而这相应地改善了情绪状态。一般认为,耐力运动和力量训练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后,血浆中的β-EP会上升。施建华等人的研究发现:篮球运动员的β-EP水平随着比赛队伍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与水平越高的队伍比赛,β-EP的赛前和赛后值均显著升高[42]。低温有氧游泳运动比常温下的有氧游泳能产生更多的β-EP[43]。目前有关运动项目与β-EP之间关联的研究较少,是否任何运动项目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后,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这些需要进一步的展开研究。

根据研究者报告,运动对β-EP的积极作用,与参与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活跃的有氧运动可提高β-内啡肽水平,而抗阻有氧运动似乎对β-内啡肽的影响很小[44]。静力训练同样可以促进β-EP的分泌[45]。研究认为,β-EP浓度的增加与受试者的训练程度有关[46]。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由运动所产生的β-内啡肽调节取决于运动类型以及试验人群,并在有健康问题的个体上可能有所差异。查阅大量文献,并未检测运动的社会因素对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当个性化和基于组的干预对抑郁症的治疗同样有益时,这些协议对β-EP水平的影响我们仍然所知甚少。

5.3 运动强度与β-内啡肽

运动时,β-EP的释放,与运动强度正相关。39名女性,随机分成运动组和非运动组,12周的耐力训练结束后。运动组平均血清β-内啡肽增加(P=0.001),对照组没任何显著的变化[47]。黄赫等将大鼠随机分成,非运动组、一般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实验时间为6周。结果,不同强度运动增加大鼠内源性β-EP的表达和分泌[48]。Kraemer将受试者随机分无氧训练(成间歇冲刺跑)组和有氧训练(耐力训练)组,结果发现,无氧训练对β-EP的提高更显著[49]。

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证明运动对β-EP变化的影响不明显。一项为期8周的太极拳实验结论,β-EP含量实验后显著低于实验前[50]。Angelopoulos也认为,运动开始时候,能观察到β-EP的变化,但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β-EP变化不大[51]。一研究结果显示,进行12周的自控锻炼,患者β-EP出现升高趋势,坚持锻炼24周后,β-EP含量明显回落,显著低于第12周的水平[52]。β-EP是影响淋巴细胞增值、抗体合成等免疫功能的重要介质之一;低浓度β-EP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而高浓度的β-EP则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抑制。β-EP含量是否会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稳定在一适应的水平,这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轻度和中度运动不能改变β-EP浓度,当运动强度超过80%最大吸氧量时,外周β-EP浓度明显增加,且运动强度越大,血浆中β-EP增加速度越快。运动时血液β-EP变化趋势,与运动强度和时间有关。

6 小结

很明显体育锻炼对抑郁症状的降低,尤其是老年人抑郁症患者具有有益的效果,其效果可同抗抑郁治疗相比。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显示,有氧运动能够作为一个临床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方法,它具有药物和其他心理疗法不可代替的作用。此外,现有研究的方法论限制妨碍了清楚地识别治疗抑郁的最优运动特性,而伴随相关干预的风险及成本效率仍然未知,针对运动诱发的抑郁症状降低中所涉运动刺激的特性及生物物理学机制(例如:β-内啡肽)的知识并不完整,应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以改进或标准化针对抑郁症状人群的运动处方。

[1]Goodwin DR.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disorders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Prev med,2003,36(6):698 -703

[2]刘海军,赵安全.体育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819 -821

[3]Benson M.,et al.Exercise and Pharmac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One-Year Follow-Up of the SMILE Study[J]Blumenthal Psychosom Med,2011;73:127 -133

[4]W Langosch.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training in coronary patient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Heart J,1988,9:37 -42

[5]Sithu Win,et,al.Depressive symptoms,physical inactivi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Heart,2011,97:500 -505

[6]Gülnaz Karatay and Yeliz Akkus.The Effectiveness of a Stimulation Program on Cognitive Capacity Among Individuals Older Than 60[J].West J Nurs Res,2011,33:26 -44

[7]张春丽,刘丽娟.运动锻炼对老年人抑郁程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2):124 -125

[8]Harris AH,Cronkite R,Moos R.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coping,and depression in a 10 - year cohort study of depressed patients[J].J Affect Disord,2006,93(1 -3):79 -85

[9]Joanna E McHugh,Brian A Lawlor.Exercise and social support are associated with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utcomes in a population of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J Health Psychol,2012,17:833 -844

[10]Anna K·Forsman,Johanna Nordmyr,Kristian Wahlbeck.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among older adults [J].Health Promot.Int.,2011,26:85 -107

[11]Christopher Bridle,Kathleen Spanjers,Shilpa Patel,et al.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severity in older peopl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2;201:180-185

[12]F Dimeo,M Bauer,I Varahram,et al.Benefits from aerobic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a pilot study[J].Br.J.Sports Med.,2001,35:114-117

[13]Brenda W· J· H· Penninx,W· Jack Rejeski,Jasma Pandya,et al.Exerci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A Comparison of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Effects on Emotional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Older Persons With High and Low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2,57:124 -132

[14]Dimitris Chatzitheodorou,Savvas Mavromoustakos,Styliani Milioti.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adrenocortical responsivenes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controlled for psychological strain[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8;22:319-328

[15]Blumenthal JA,Babyak MA,Doraiswamy PM et al.Exeacise and pharmac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Psychosom Med,2007,69(7):587 -596

[16]付慧鹏,赵小会.运动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6):187 -188

[17]Blumenthal JA,Babyak,MA,Moore K A,et al.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older patients with major dopression[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9,159:2349 -2356

[18]Benson M.Hoffman,Michael A.Babyak,W.Edward Craighead,et al.Exercise and Pharmac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One-Year Follow-Up of the SMILE Study[J]Blumenthal Psychosom Med,2011;73:127-133

[19]Beniamini Y,Rubenstein JJ,Zaichkowsky LD,et al.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strength training on quality-of-life parameters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atients[J].Am J Cardiol,1997,80(7):841 -846

[20]Christopher Bridle,Kathleen Spanjers,Shilpa Patel,et al.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severity in older peopl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 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2;201:180 -185

[21]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77-85

[22]沈鹤军,景涛,王正伦.5种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对中老年人多维心理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17 -20

[23]Hoffman DM,Hoffman RD.Exercisers achieve greater acute exercise-induced mood enhancement the no exerciser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8,89:358 -363

[24]张忍发,李军,杨敏丽.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干预效果的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8):27-29

[25]Lee Pai-Lin;Lan William;Lee Charles C -L.Physical Activity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Predicted Mortality Risk:[J].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12,38,(10):678

[26]Kristiann C Heesch,Nicola W Burton,and Wendy J Brown.Concurrent and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walking and mental health in older women[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11;65:807-813

[27]Legrand F,Heuze JP.Antidepressant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exercise conditions in participants with depression:a pilot study[J].J Sport Exerc Psychol,2007,29(3):348 -364

[28]Hassmen P,Koivula N,Uutela A.Physical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a population study in Finland[J].Prey Med,2000,30(1):17 -25

[29]Sharlene A Greenwood,Herolin Lindup,Kevin Taylor,et al.Evaluation of a pragmatic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Nephrol.Dial.Transplant,Jul 2012;10.1093/ndt/gfs272

[30]Ali A Berlin,Willem J Kop,Patricia A Deuster.Depressive Mood Symptoms and Fatigue After Exercise Withdrawal:[J].Psychosom Med,2006,68:224-230

[31]North TC,McCullagh P,Tran Zv.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J].Exerc Sport Sci Rev ,1990:18:379 -415

[32]张韧仁,周成林.一次性身体活动期间情绪变化及短期情绪效益[J].中国体育科技,2013,33(1):52-61

[33]W Langosch.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training in coronary patient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Heart J,1988,9:37 -42

[34]江明君.抑郁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97 -99

[35]郭雨欣,刑国刚.抑郁症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1):57 -60

[36]龚绍麟.抑郁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7

[37]Fichna J,Janecka A,Costentin J,Do Rego JC.The endomorphin system and its evolving neurophysiological role [J].Pharmacol Rey,2007,59(1):88 -123

[38]Sofiya Milman,James Leu,Harry Shamoon,et al.Magnitude of Exercise-Induced β -Endorphin Response Is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ltered Hypoglycemia Counterregulation[J].J.Clin.Endocrinol.Metab.,2012;97:623-631

[39]Sofiya Milman,James Leu,Harry Shamoon,et al.Opioid Receptor Blockade Prevents Exercise-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in Humans[J].Diabetes,2012;61:1609 -1615

[40]Grisel JE,Bartels JL,Allen SA,et al.Influence of beta - endorphin on anxious behavior in mice:interaction with EtOH[J].Psychopharmacology(Berl),2008,200(1):105 -115

[41]Boecker H,Sprenger T,Spilker ME,et al.The runner’s high:opioidergic mechanism in the human brain[J].Cereb Cortex,2008,18(11):2523 -2531

[42]施建华,林家仕.不同水平篮球比赛对运动员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2007,27(3):144-146

[43]李龙军.低温有氧游泳运动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J].陕西教育,2011,10:73 -74

[44]Bender T,Nagy G,Barna I,et al.The effect of physical therapy on beta - endorphin levels[J].Eur J Appl Physiol,2007,100(4):371 -382

[45]严振,吴信忠,徐俊,等.静力训练对大鼠β-内啡肽及POMC基因表达的影响[J].上海中医大学学报,2003,17(1):45 -47

[46]De Diego Acosta AM.Influence of fitness on the intergrated neuroendocrine response to aerobic exercise until exhaustion.[J].J Physiol Biochem,2001,57(4):313 -320

[47]Huei- Fong Hung,Pai- Feng Kao,Yu - Shuang Lin,et,al.Changes of Serum β-Endorphin by Programmed Exercise Training Are Correl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emale Mitral Valve Prolapse Syndrome[J].Cardiology,2007,108(4):252 -257

[48]黄赫,王慷慨,周宁,等.不同强度运动对海洛因成瘾大鼠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9):521 -523

[49]Kraemer WJ.Training responses of plasma β - endorphin adrenocorticotropin and cortsol[J].Eur J Appl Physiol,1993,66(3):269

[50]李钢,尹剑春.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β内啡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56-358

[51]Angelopoulos TJ.Beta - endorphin immunoreactivity during high-intensity exercise with and without opiate blockade[J].Eur J Appl Physiol,2001,86(10)92 - 96

[52]王玉侠.自控锻炼对术后康复期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2011:53 -54

猜你喜欢

内啡肽抗抑郁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内啡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