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9-29曹秀玲赵海燕冯晓玲阳海英江莎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比例天津俱乐部

曹秀玲,赵海燕,冯晓玲,阳海英,江莎莎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中国民航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300;3.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4.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四川成都 611756;5.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吉林 长春 130033)

伴随着健身群体的消费心理逐渐成熟,以消费群体为导向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多层次化,健身俱乐部也呈现出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档次提高、体育项目多样化等特点。本研究选择在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省市进行调研,开展区域间的比较分析,同时将健身消费行为与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以揭示我国健身俱乐部消费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分别抽取了东部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中部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的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不同区域的消费者作为调查对象。

1.2 问卷编制

问卷分两部分进行设计。第一部分是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现状。第二部分是阻碍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消费的影响因素。

1.3 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样本特征

共发放和回收问卷1000份。剔除无效问卷8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

1.4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考虑到本研究涉及的调查区域较大,而问卷题项少于25项,因此,采用让调查对象一次填答两份问卷复本。然后,计算问卷题项的相关系数,经计算,问卷整体复本信度相关系数为0.86,满足问卷复本信度值。采用“内容效度比”(简称CVR)指标进行衡量。CVR的计算公式是:CVR=(ne-N2)/N2,其中,ne为持肯定评判意见的人数,N为评判者总人数。经过咨询,问卷的内容结构评价CVR=0.9,结构设计评价CVR=0.8。一般认为,CVR在0.7以上就属于高效度。最后,问卷的内容结构经过重测与专家修正,进一步完善。

1.5 数理统计

运用SPSS16.0对所有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所有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分析

从消费者对健身的喜爱度、认知度、价值认可度及健身欲望入手,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量表(Likert scale)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经检验4个条目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每一条目与其他条目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说明每个条目均是总分评分尺度较好的组成部分,因此,把4个条目求和,并根据其内容及特点将和值重新命名为“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见表1)

表1 俱乐部消费者对健身重要性认识的内部一致性检验一览

为了确保分析的精度,本研究再次将“和值”转换成秩次分,秩次转换遵循最低秩授给最小的数,故获得图1——图4中秩次均值愈小,则意味着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的认同度愈高。

2.1.1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差异

图1显示,在东、中、西部省市中,东部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的认同度最高,即消费兴趣、价值认可、健身目的及健身动机均优于中部和西部。在东、中、西部同一区域不同城市相比: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相比,“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无差异(P>0.05);湖北、湖南与山西、安徽、江西、河南相比,“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湖北、湖南的消费者“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认同度优于山西、安徽、江西、河南,而西部云南的消费者“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认同度明显优于陕西、甘肃、贵州、青海、宁夏。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的认同度总趋势呈倒置现象,表现为年龄愈高,认同度愈差,即青年人拥有更高的认同度、中年人次之、老年人最差(LSD多重比较,P>0.05),这种倒置现象与健身俱乐部开发项目也许有一定关联。同年龄不同城市间的比较发现:青年人消费者中,北京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认可度最高(秩次均值10403.4),其次是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P>0.05),湖南、湖北、云南排在第三(P>0.05),山西、安徽、河南、江西、陕西排在第四(P>0.05),甘肃、贵州、青海、宁夏最差(秩次均值14883.2);中年人消费者中,上海、北京“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认可度最高(P>0.05),其次是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和湖南(P>0.05);湖北、河南、山西、江西、安徽、云南列第三,贵州、青海、宁夏排在第四(P>0.05),陕西、甘肃最差(秩次均值14883.2);老年人消费者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南“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认可度最高(P>0.05),其次是山西、江西、河南、湖北、云南(LSD多重比较,P>0.05),安徽、贵州列第三(P<0.05),宁夏、青海、陕西排在第四(P>0.05),甘肃的“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认可度最差(P>0.05)。

图1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差异示意

2.1.2 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差异

图2显示,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的认同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性的认同度普遍高于男性。不同地区的女性消费者中,广东的“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认可度最高(秩次均值10936.5),其次是上海、天津、江苏、北京、浙江(P>0.05),第三是云南、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P>0.05),安徽、贵州、陕西、宁夏排在第四(P>0.05),青海、甘肃的“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认可度最差(P>0.05)。不同地区的男性消费者中,上海的“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认可度最好(秩次均值为14415.5),其次是北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和湖北(P>0.05),第三为湖南、山西、云南、河南、安徽、江西、贵州(P>0.05),宁夏、陕西、青海排在第四(P>0.05),甘肃表现最差(秩次均值16798.4)。

高学历消费者中,上海“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的认同度最高(秩次均值为11897.9),其次为北京(秩次均值13280.7),第三以后依次排名是天津、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LSD多重比较,P>0.05),第四是云南、陕西、甘肃、贵州、青海、宁夏(P>0.05);低学历层次的消费者中,江苏、浙江“消费兴趣及价值取向”认同度最高(P>0.05),其次是广东、北京、上海及湖北(P>0.05),第三是湖南、天津、山西、安徽、江西,第四是河南、云南、陕西、甘肃、贵州、青海、宁夏。

图2 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差异示意

2.2 我国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选择分析

2.2.1 消费动机、购买模式、消费形式的行为选择

表2显示,健身消费群体消费动机的行为选择不一致。我国健身消费群体消费动机的第一选择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比例为71.6%,第二选择为“缓解工作压力”,比例为64.1%。“扩大社会交往”、“塑造良好形体”、“康复需要”的比例依次为43.0%、28.6%、21.9%,其中女性的第一选择“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比例较高,男性的第一选择“缓解工作压力”比例较高。不同地区间健身消费群体消费动机选择不具备一致性(χ2=20.38,P=0.03),不同省市间比较发现,北京、上海消费者选“缓解工作压力”比例最高(87.4%),其次是广东(76.2%),以下依次为:浙江、天津、江苏、湖北、湖南、河南、陕西、云南、山西、安徽、江西、甘肃、贵州和宁夏,最低是青海(3.9%);广东消费者第一选择是“追求健康生活的方式”(73.4%),其次是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云南、江西、甘肃、陕西、青海和宁夏,最低是贵州(4.6%)。不同年龄间的比较发现:青年人选“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最高(85.7%),其次是中年人(76.7%),老年人最低(61.5%)。

健身消费群体购买模式的行为选择不一致。北京、天津消费者选择“理智型”比例最高(45.0%),上海、浙江选择“经济型”比例最高(68.0%);在“随意型”选项中,天津消费者选择的比例最高(10.9%),其次是湖北、湖南、河南、安徽、云南、江西、甘肃、贵州、北京、江苏、山西、广东、浙江、陕西、青海和宁夏,最低是上海(4.6%);选择“冲动型”比例最低(6.3%)。不同年龄间的比较发现:青年人选“冲动型”的比例最高(85.7%),其次是中年人(66.7%),老人年最低(41.5%),各地区以“经济型”和“理智型”为主。

表2 消费行为选择方式统计一览

健身消费群体消费形式的行为选择不一致。不同省市间比较发现:北京消费者选择“会员卡”比例最高(45.0%),其次依次是上海、天津、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云南、江西、甘肃、陕西、青海和宁夏,最低是贵州;“活动卡”(17.7%)及“其他”(18.7%)2项选择比例相对接近,进一步比较发现西部城市消费者选“活动卡”的比例最高(23.9%),宁夏最低(13.5%)。不同年龄间的比较发现:老人年选“活动卡”的比例最高(85.7%),其次是青年人(66.7%),中年人最低(41.5%),各地区以“会员卡”为主。

2.2.2 消费频数、持续时间、消费时段和季节的行为选择

表3显示,消费者每周参加健身次数不一致,选择“1次”、“2次”、“3次”、“4次”及“5次及以上”的比例依次为15.9%、27.4%、35.0%、11.8%、9.9%;不同省市间比较发现,能保证每周3次的锻炼者中,江苏占63.8%,其次是天津(55.6%),北京、上海、广东比例分别为15.9%、27.4%、35.0%,青海最差(8.3%);不同年龄消费者健身消费频数能确保每周3次以上者,老年人比例最高(54.5%)、青年人次之(50.1%)、中年人最低(37.2%)。

消费者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不一致,选择“<1h”、“1-2h”、“2h以上”的比例依次为14.6%、22.1%、48.0%。进一步比较发现,天津消费时间“≤2h”者比例最高(59.4%)、其次是江苏(58.6%)、北京最低(39.8%);不同年龄消费者健身消费时间分配方面,中年人最高,青年人次之,老年人相对最低,选择“2h以上”比例依次为55.9%、42.9%、37.5%,选择“<1h”、“1-2h”的以老年人比例最高、中年人次之,青年人最低(对应比例依次为 8.7%、5.8%、2.8%;16.1%、7.3%、2.1%)。

消费者的消费时段不一致,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消费者选“晚间”锻炼的比例最高(24.8%),甘肃、陕西、青海和宁夏、贵州最低(13.8%);甘肃、陕西、青海和宁夏、贵州消费者选“上午”比例最高(26.6%),上海最低(16.1%);不同年龄消费者健身消费时段方面,老年人选“上午”比例最高,青年人次之,选“晚间”的以中年人比例最高,青年人次之,老年人相对最低。

消费者每年最喜欢的健身季节不一致,选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比例依次为 36.5%、15.7%、29.1%、8.8%。不同城市(地区)间比较发现,选“春季”,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云南、江西、甘肃、陕西、青海和宁夏、贵州的比例依级次为36.5%、15.7%、29.1%、8.8%、江西最低(52.5%);不同年龄比较,青年人选“冬季”最多(77.5%)、中年人次之(50.7%),老年人较低(15.7%)。

表3 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的健身消费时空统计

2.2.3 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满意度选择

表4显示,消费群体对教练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不一致,消费者对“教练态度诚恳、热情周到”满意度最高,达93.6%,其次为“教练专业的教学示范”,对“教练遇到问题能有效解决”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49.6%和19.6%。

消费群体对场地环境器材的满意度不一致。俱乐部场地环境器材“不太能满足需要”和“根本不能满足需要”两项百分比和值达15.7%,进一步分析各地区俱乐部场地环境器材满意情况发现,上海条件最好,有39.1%及32.8%消费者选择俱乐部场地环境器材“完全能满足需要”及“比较好地满足需要”,青海相对最差,有19.6%及25.0%消费者选择上述两项,差距相当明显;不同年龄消费群体对场地环境器材的满意度同样差异明显,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选择“完全能满足需要”的比例依次为42.4%、24.6%及14.9%。

表4 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满意度一览

消费群体对健身动机结果的满意度不一致,消费者对“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缓解工作压力”的满意度最高,比例分别为92.4%、94.6%,不同城市(地区)间比较发现,北京、上海、广东对健身动机结果满意度最高的是“缓解工作压力”,其次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对“扩大社会交往”的动机较大,但满意度较小,“康复需要”的满意度最低;不同年龄消费者满意度方面,中年人最高,青年人次之,老年人相对最低,选择“缓解工作压力”比例依次为55.9%、42.9%、37.5%,对“塑造良好形体”,女性消费者满意度高于男性。

2.3 不同地区健身俱乐部体育消费制约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2.3.1 对制约因素的聚类

本研究先将29个原始变量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后,剔除2个条目,余下27个变量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然后对27个原始变量进行R型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6个类别特点鲜明:第一类由5个条目组成,且内部一致性非常好(Cronbach's Alpha=0.852),主要涉及个人收入、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消费者很难有钱去健身俱乐部锻炼、购买需要的体育器材等,因此,把这一类变量取名为体育消费经济因素;第二类由5个条目组成(Cronbach's Alpha=0.758),内容主要涉及年龄、知识、文化程度等方面,故将之命名为文化素质因素;第三类由5个条目组成(Cronbach's Alpha=0.785),内容涉及体育锻炼认知、体育锻炼意义及体育价值等,故将之取名体育锻炼认识因素;第四类包含4个条目(Cronbach's Alpha=0.796),内容主要涉及体育健身类别、体育健身方法、体育健身项目等方面,故将之取名体育健身知识因素;第五类含4个条目(Cronbach's Alpha=0.762),内容主要涉及俱乐部组织指导、俱乐部组织管理及俱乐部组织建设等方面,故命名为俱乐部健身组织因素;第六类含4个条目,主要涉及俱乐部健身场所、俱乐部健身器材、俱乐部健身环境等,因而取名俱乐部健身环境因素。

由于制约因素全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方式设计(即“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能确定、不太符合、很不符合”,据此分别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聚成6大类后各类之间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故分别对构成6个大类的条目进行得分求和后再求平均值,从而获得6个大类的各自得分,得分均值越小,则意味着对健身俱乐部体育消费的制约性越高。

2.3.2 不同地区健身俱乐部体育消费制约因素的差异性比较

2.3.2.1 经济因素。从得分值看,西部地区得分最低(平均分3.7827),中部地区得分为3.9685,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消费者承受的体育消费能力明显比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压力小。在同一区域中,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中浙江消费者经济压力最小,其次是江苏,再次是天津;中部地区中湖北消费者经济压力最小,其次是河南,再次是湖南;西部地区中云南消费者经济压力最小,其次是陕西,再次是甘肃。

2.3.2.2 体育健身组织。从得分值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得分较高(均值3.8451),充分说明东部城市俱乐部体育健身组织深受消费者欢迎,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的均值在3.4873,说明尚有潜力可挖掘,可以借鉴东部地区成功的经验。青海、宁夏、贵州平均得分最低(3.2639),说明这些地区俱乐部体育健身组织存有明显不足,制约消费者体育锻炼热情。

2.3.3.3 体育锻炼认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平均得分最高(4.0812),即表明这些地区消费者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价值认识度较高,同时对锻炼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较好。山西、江西得分最低(3.8888),说明这2个地区消费者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度、体育价值认识等方面均最差。

2.3.3.4 体育健身知识。西部地区平均得分3.5283,东部地区平均得分3.8690,说明了西部地区消费者体育健身知识比东部地区差。

2.3.2.5 体育健身环境。从得分值看,西部地区平均得分最低(3.2584),说明了西部地区面临的体育健身环境条件最差,中部地区湖北(3.3421),湖南(3.4040),东部地区天津、北京及上海,平均分最高(3.5892),充分说明天津、北京及上海具备最好的健身环境。

2.3.6. 文化素质。从得分值看,西部地区平均得分最低(2.9566),中部地区平均分为3.0561,东部地区平均分3.1177,其中北京、天津及上海,平均得分最高(3.2422)。

18个地区6个制约因素制约力从低到高排序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广东、江苏、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健身俱乐部消费群体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健身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价值认可、健身目的及健身动机均优于中部和西部消费者,在同一区域不同城市相比,东部城市间消费者无显著差异,但中部和西部城市间消费者有显著差异。

3.1.2 由于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与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导致其消费行为的选择出现区域性的不同。区域间健身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购买模式、消费形式、消费频数、持续时间、消费时段和季节的行为选择不一致;区域间消费群体对教练服务质量、对场地环境器材、对健身结果等满意度不一致。

3.1.3 制约我国健身俱乐部体育消费的众多影响因素可归结为经济因素、体育健身组织、体育锻炼认识、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健身环境、文化素质6个因素。18个地区6个制约因素制约力从低到高排序依次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广东、江苏、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3.2 建议

3.2.1 倡导科学的健身消费观念,形成健身消费兴趣和价值取向。健身消费不仅是单纯的经济投入,而且是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投资。

3.2.2 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和手段,积极开发和培养市场,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

3.2.3 实施服务质量评价与顾客满意度测评。提高服务质量,并加大相关法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通过政策设计,满足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促使人们乐于消费。

[1]王乔君,童莹娟.长三角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10):52 -62

[2]陈金鳌,陆彩凤,等.健身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83 -85

[3]申亮,肖焕禹.城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决策探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43 -47

[4]徐琳.基于消费动机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服务满意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27-30

[5]郑玉霞,肖光来,等.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5):15-18

猜你喜欢

比例天津俱乐部
如果天津有“画”说
人体比例知多少
天津卷
组成比例三法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