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4-08-30罗玉君黄立搜

护理与康复 2014年7期
关键词:冲洗气管性状

罗玉君,黄立搜,洪 磊

(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杭州 310005)

建立人工气道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生理功能被阻断,吸入干燥、未经处理、有杂质的空气可使下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同时伴有清除黏液分泌物的能力下降,分泌物非常黏稠及痰痂容易形成,甚至造成肺不张、肺塌陷、气体交换能力丧失、气道严重阻塞,出现肺部严重感染[1]。文献报道[2],气管切开有创机械辅助通气患者,气道应用湿化装置对吸入空气进行加温、加湿均持肯定意见,但比较不同湿化装置应用效果的临床研究却非常少。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本院ICU对3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人工鼻湿化,并与呼吸机自带湿化器湿化方式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现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本院ICU经气管切开术行机械通气>48 h的重症患者;ICU室内温度22~25℃,湿度50%;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符合纳入标准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7~61岁;气管切开时间(8.8±1.2)d;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其中呼吸衰竭35例、重症胰腺炎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重大手术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2~64岁;气管切开时间(8.5±1.1)d;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其中呼吸衰竭35例、重症胰腺炎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重大手术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情危重程度、气管切开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湿化方法 采用同型号的呼吸机及呼吸管路,两组基础呼吸道管理技术相同,包括静脉应用痰液稀释药品(氨溴索注射液30 mg静脉注射2次/d),吸痰、翻身叩背等。

1.2.1 观察组 采用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即用人工鼻连接于气管套管口,12 h更换1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按需进行吸痰、翻身叩背,必要时进行气道冲洗及倾倒管路积水等。

1.2.2 对照组 采用呼吸机本身所带加温湿化装置。按需进行吸痰、翻身叩背,必要时进行气道冲洗、倾倒管路积水及更换蒸馏水。

1.3 评价方法 人工气道期间,记录日吸痰、冲洗、换(倒)水、翻身叩背及其他护理的次数、时间及费用,同时吸痰时观察患者痰液的性状、量、痰痂是否形成等情况。依照Suzukawa等的标准[3],将痰液性状分级,稀薄: 吸痰结束后吸痰管上基本无分泌物附着;中等: 吸痰结束后,有分泌物黏附在吸痰管壁上,但易被等渗盐水冲洗掉;黏稠:吸痰结束后,有分泌物黏附在吸痰管壁上,而且不易被等渗盐水冲洗掉。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每例患者按开始建立人工气道至撤除人工气道期间就人工气道管理所产生的总费用除以建立人工气道的总天数,但不包括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额外增加的其他诊疗收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t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期间每例每日各项护理次数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人工气道期间每例每日各项护理次数比较

2.2 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期间相关护理和材料费用比较 每例患者每日护理和材料费用,观察组(134.6±10)元、对照组(191.2±24)元,经比较,t=-12.8789,P<0.05。

2.3 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期间痰液性状分级及吸痰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6例痰痂形成,Fisher精确检验,P=0.025。痰液性状分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期间痰液性状分级比较 例(%)

3 讨 论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 中指出: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的气体温度达到37℃、相对湿度为100%。而临床目前多采用湿化瓶湿化方法,该方法吸入气体温度与室温相同,且为气泡式湿化,温度与湿度都很难达到指南要求,因而临床湿化效果较差。人工鼻作为被动型湿热交换器,能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和滤过功能,即在人工气道上接人工鼻可相对封闭气道,将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保留,减少水分蒸发,对呼吸道无刺激,气体吸入更接近生理状态。吸入气体经过人工鼻过滤网滤过后吸入,阻挡了大颗粒菌尘,增加了吸入气体的洁净度,减少了外部细菌的侵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而且给应用人工鼻的患者吸痰时,不必将人工鼻拿掉,直接从中间的吸痰孔插入,既不会中断吸氧又不增加污染机会,从而减轻工作强度、减少护理时数,同时也相应降低相关费用[4]。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同时还发现,对于经人工气道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重症患者来说,虽然需定期更换人工鼻,承担人工鼻的材料费用,但却能够显著地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效能,气道冲洗及倾倒管路积水的次数减少,显著降低了其他材料费用,患者就人工气道管理所承受的总费用亦显著减少,这与覃丽娟[5]的报道一致。本文资料显示,人工气道期间每日各项护理次数及费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工气道期间,痰液性状分级观察组稀薄痰例数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6例痰痂形成。说明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Sottiaux TM.Consequences of under and over humidification[J].Respir Care Clin,2006,12(2):233-252.

[2] 曾敏.人工鼻在危重病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l0,24(1):222-223.

[3] Suzukawa M,Usuda Y,Numata K.The effects of sputum characteristicson combining an unheated humidifier with a 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ing filter[J].Respir Care,1989,34(7):976-984.

[4] 黄桂桃,罗灵敏,肖晓娟.33例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A):304-305.

[5] 覃丽娟.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B):1867-1868.

猜你喜欢

冲洗气管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鼻腔需要冲洗吗?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Notice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Sleep Medicine & Reelection of the Third Board of Directors of Sleep Medicine Specialty Committee,WFCMS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不同冲洗剂对桩道玷污层清除能力的体外研究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