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式处理脐带夹对脐部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4-08-30周琦瑛张红梅

护理与康复 2014年7期
关键词:脐部脐带例数

周琦瑛,夏 奕,张红梅

(杭州市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14)

新生儿脐带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脐部护理不当易诱发感染。有资料表明[1],1 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约占66.0%~87.5%,且大多为厌氧菌感染。因此,做好脐部护理对减少细菌侵入、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脐带夹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由于夹持力强而持久,能有效阻断血运,操作方便简单[2],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脐带夹断脐仍存在缺陷,如出血多、脐带脱落时间延长,脐带夹坠压新生儿脐周皮肤易引起破损[3],进行脐部护理时无法充分暴露脐部等。为提高脐部护理的效果,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降低局部感染率,减少并发症,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对20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去除脐带夹和保留脐带夹的不同方式来进行脐部护理效果的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由产科直接送入新生儿科室,且以脐带夹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出生时间≤24 h;胎龄37~41周;出生体重 2 500~4 350 g;1 min Apgar评分8~10分,5 min Apgar评分8~10分;新生儿入科后药物应用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新生儿出生24 h后,符合取下脐带夹条件,即脐带残端枯干、颜色变黄且呈半透明状;新生儿母亲无生殖系统感染、羊水污染等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疾病;告知家长相关事项,取得知情同意。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38.3±1.8)周;出生体重2 700~4 350 g,平均(3 206.6±405.2)g;1 min Apgar评分平均(9.3±0.8)分,5 min Apgar评分平均(9.7±0.4)分;自然分娩34例,剖宫产66例。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8.3±1.7)周;出生体重2 500~4 290 g,平均(3 116.6±425.4)g;1 min Apgar评分平均(9.3±0.7)分,5 min Apgar评分平均(9.6±0.4)分;自然分娩31例,剖宫产69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脐部护理方法

1.2.1 新生儿出生24 h内脐部护理方法 两组护理方法相同。每天进行脐部护理2次,护理时保留脐带夹,取下脐带夹下保护纱布,适当抬高脐带夹位置,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渗液,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气味等,然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带根部及脐周皮肤后,再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带根部及脐周皮肤,再在脐带夹下用无菌纱布包裹以保护皮肤,同时注意尿不湿前端位置要低于脐带夹位置,避免压迫。

1.2.2 新生儿出生24 h后脐部护理方法

1.2.2.1 住院期间脐部护理 对照组:脐部护理方法同出生24 h内脐部护理方法,脐带夹保留至脐带自然干燥脱落。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满24 h后,评估脐带残端,符合取下脐带夹的条件取下脐带夹,用脐带夹剪切器在脐带夹尾部将脐带夹剪断后取下脐带夹,之后再进行同对照组的常规消毒。两组新生儿洗澡时均使用脐部保护贴,避免脐部沾到清水,洗澡后立即进行脐部常规消毒。脐带脱落时及脱落后会有少量渗血或血痂,每日继续消毒直至脐窝完全干燥。

1.2.2.2 出院后脐部护理的健康教育 出院前指导家属掌握正确脐部护理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的方法,发放脐部情况观察表,讲解观察要求及记录方法。对照组:脐带未脱落者出院后脐部护理方法同出生24 h内脐部护理方法,脐带夹保留至脐带自然干燥脱落;脐带已脱落者每天2次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窝及脐周皮肤后,再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同样部位。观察组:脐带未脱落者,每天进行脐部护理2次,护理时适当抬高脐带位置,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带根部及脐周皮肤后,再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带根部及脐周皮肤;脐带已脱落者护理同对照组。洗澡注意点同住院期间护理,并告知家长注意尿不湿前端位置要低于脐部位置。

1.3 评价方法 入科后,每日观察并记录脐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及脐周皮肤发红损伤情况,记录脐带脱落时间及脱落例数;出院后电话方式随访上述情况,产后42 d来院复查再观察上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获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秩和检验、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和脐带脱落时间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和脐带脱落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院内院外脐带干燥脱落例数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院内院外脐带脱落例数比较 例(%)

3 讨 论

3.1 脐部护理的重要性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重要结构,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被结扎,新生儿与母体“脱离关系”,但是残留在新生儿脐部的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之前,是一个开放的创口,有丰富的血液,易滋生病原菌[4],如果脐部护理不当可引起感染,容易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甚至腹膜炎等并发症,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非常重要。

3.2 保留脐带夹进行脐部护理的缺点 保留脐带夹进行脐部护理时脐带暴露不充分,不便于脐部的观察及护理;由于脐带夹重力坠压,摩擦新生儿脐周皮肤易致皮肤破损[5];部分护士在护理脐部时,为提高消毒效果,过度牵拉脐带夹,会引起新生儿的不舒适;脐带夹下用于保护皮肤的纱布容易被大小便所污染,纱布污染后增加了脐部感染的发生率;脐带脱落快是防止脐部并发症的有效途径之一[6],但因脐带夹遮挡脐部,护理时没办法彻底消毒,脐部容易有渗血及炎性分泌物积留,脐窝潮湿,不利于脐带干燥脱落,所以保留脐带夹进行脐部护理的脐带脱落时间通常较长。表1、表2显示,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脐周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7.5±1.7)d,院内脐带脱落例数对照组明显少于观察组。

3.3 去除脐带夹后进行脐部护理的可行性分析 据临床观察,脐带夹放置达24 h以上即能形成干燥如片状的结痂,局部极少有渗血、渗液[7]。因此,在出生24 h后去除脐带夹行脐部护理,脐部暴露充分,便于操作及护理,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脐带清洁干燥,可以促进脐带脱落时间的缩短;避免因脐带夹压迫所可能导致的皮肤损伤;避免因牵拉脐带夹而给新生儿带来的不舒适;脐部无需使用纱布,减少纱布被大小便污染的情况,降低了感染率。通过有效脐部护理,尽量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对于预防新生儿因脐都感染而引发的并发症意义重大[8],出生满24 h后去除脐带夹同时配合每天常规的脐部护理,有利于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能减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表1、表2显示,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未发生脐周皮肤损伤,脐带平均脱落时间(5.3±1.2)d,院内脐带脱落例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新生儿出生24 h后,评估脐带符合条件者可去除脐带夹行脐部护理。

3.4 去除脐带夹后进行脐部护理存在问题 观察组新生儿中1例发生脐部渗血,分析原因为脐带结扎时位置过低,紧密性不够,血流未能完全阻断,导致松夹后局部渗血;2例出现脐部炎性分泌物,原因为在出生后24 h内脐带夹尚未去除时常规护理中的消毒液残留的水分留在脐窝皱褶内,细菌通过毛细孔进入脐部,引起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1] 刘春利,贺艳丽,杨荣.自制脐带帽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23-3525.

[2] 李雅岑,叶彩眉,张庆喜,等.应用脐带夹与气门芯套扎断脐的效果比较[J].护理与康复,2012,11(9):845-846.

[3] 莫暖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46.

[4] 王芳,潘名娥,童宝琴,等.特殊脐带夹和气门芯用于脐带结扎的效果比较[J].护理与康复,2013,12(2):137-138.

[5] 苏丽东,唐鸿玉.两种脐带残端处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5A):51-53.

[6] 何娅娟,唐晓英.脐带夹和气门芯扎脐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5):487-488.

[7] 陈晓映,全小珍,张爱金,等.应用脐带夹结扎新生儿脐带临床效果观察[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5):506-507.

[8] 周荭,姜燕.早产儿二次断脐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800-2802.

猜你喜欢

脐部脐带例数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更正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